剧场幕后对大众而言是很神秘的,妹尾河童通过自己有亲和力的细腻文字,丰富的设计原稿、演出剧照将剧场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本书并非为了舞台界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而是要向‘从未看过戏’的读者介绍‘戏剧’的趣味。”即便如此,剧场人不能错过,因为《窥看舞台》为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搭起作品之外的另一座桥梁;对有志于表演、戏剧的年轻人而言,《窥看舞台》更是进入宝山的踏脚石;而一般读者肯定也能以“窥看幕后”的轻松心情体验舞台背后精彩的故事。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是俄苏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正如研究京剧无法避开北京,研究近代戏曲不能绕过上海。 本书以1911~1919年的上海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民国初期上海戏曲的地域特征、新舞台引发的演剧革命、《申报》与上海戏曲的近代传播,以及传统戏曲近代化转型的典范——海派京剧,来探讨上海戏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商业繁荣、西化思潮、地域风情的关系,及其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揭示出海派京剧如何在京朝派因过分追求高雅而凝固之后,响应时代的呼唤,紧跟社会的节拍,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戏曲的前途与命运”再次被人们所关注,当今沉寂落寞的中国传统戏曲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球化语境中的再次转型?海派京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范,也为当下戏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戏语戏人——粤剧掌故趣闻轶事》是资深粤剧编导蔡孝本老师,凭借在粤剧行内从业多年的亲身体验,把粤剧戏人在粉墨生涯中的零碎琐事,缀玉成珠,借此为媒介,以小见大,展示粤剧艺人的生存状态及粤剧艺人的生存状态及粤剧行业的更迭兴衰,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府文化的沿革与流变。 《戏语戏人——粤剧掌故趣闻轶事》通过小心翼翼的研究和考证,试图拂开遮盖在历史史实上的神话烟雾,努力去还原传统粤剧的“掌故”(粤剧历史、典章行规及发展过程中的人物故事)、“趣闻”(戏班中有趣味的、仅凭听说得来的人和事)、“轶事”(正史内的记载,散失遗忘的历史事件),以此抚慰现今舞台的萧条与喧嚣。 《戏语戏人——粤剧掌故趣闻轶事》透过轻松幽默的文字,调侃玩笑的笔触来议论戏班的浮华和伶人的往事,我们发现历史上很多戏子与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