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舞台化妆,以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现为目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结合各种自制模版的实用化妆造型教程。内容分为基础篇、演出篇和礼仪篇三个部分。基础篇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舞台演出中常使用到的各类产品和工具,具体分析了化妆和发型的基础技法。演出篇又分为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其他表演三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批经典角色形象的详细化妆步骤,后的礼仪篇是来自一线培训老师们提供的关于儿童演出的注意事项和礼仪方面的建议。 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化妆基础经验,通过阅读基础篇内容先掌握基础化妆手法并选择合适的化妆工具后,再选择演出篇中适合自己角色的妆容,根据实操步骤图进行临摹学习,直到熟练掌握。
苏珊 · 朗格说,“你愈是深入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形式的相似之处”。《舞自炼格》是一部聚焦中国舞剧结构专论的书。用 42 张图表清晰阐释了 79 年至今以舒巧女士作品为界碑的 21 部典型舞剧作品的结构样式。本书以“雅致的结构”、“精巧的结构”、“震慑的结构”三部分组成,每一部舞剧的结构剖析都包含分析文章、《结构细目表》与《原文本对照表》三部分。《原文本对照表》是对宏观舞剧选题的一种关照,算是陪同读者从进入一个崭新的话题开始,重新经历一次编导初拿到资料时的琢磨过程;《结构细目表》是精确到分秒的“句段”细究,作者们的踏实与功力见诸笔端。 行文理性的剖析中又力求可读与实用,希望它成为一本真正能为舞剧创作实践所用的手边书,希望它成为理论与创作握手的又一次挺进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光绪八年(188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间演出情况的“戏簿”,收录了这二十九年间京城各戏班的部分节目单,虽然编排略嫌杂乱,但却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部分是周明泰自辑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间各戏园演出的戏单,以演出时间排序,并注明演员姓名,较前一部分记录更有条理。这两部分合起来,可视为一部贯穿五十年的京剧演出史,是戏曲史研究者所急需的一手史料。更为重要的是,《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虽以记录当时的演出剧目为主,但从这些记录中,能够看出当时戏班的结构、组织演出的方式、戏园的强弱盛衰、演员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名角和二路的搭配等等。辅以编者自制的统计表和索引,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梨园的演出情况,具
该书以系统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北平的“俗曲”为主旨,分说书、戏剧、杂耍、杂曲、徒歌五个种属,将六十二个艺术品种逐一加以论述。其中,属于曲艺现行曲种的近二十种,如说唱鼓书、子弟书、竹板书、快书、南词、滩簧、牌子曲、莲花落、数来宝、双簧、道情等;属于现行曲种的曲调或曲牌的近三十种,如〔利津调〕、〔湖广调〕〔马头调〕〔靠山调〕〔边关调〕〔五更调〕〔扬州歌〕〔四川歌〕〔老八板〕〔剪靛花〕〔银纽丝〕〔清江引〕等;余者为戏曲、杂技、歌曲等形式。 作者以文论引证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评介了各种俗曲的沿革、演变、特色及流布情况,并于文末附该种俗曲的一篇词文与工尺谱示例。诸多示例系从《百本张抄本》《车王府曲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图书馆乌丝阑抄书》等三千余种俗曲抄本中精选,除《红绣鞋》
本书主要围绕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影像作品(纪录片、剧情片、实验影像等)和剧场作品(戏曲、话剧、舞蹈剧场、行为艺术等)展开研究和论述,主要聚焦于这两种媒介的语言特性、传播效用和背后的政治哲学分析,尤其又关注此两种媒介之间的跨界融合部分的创作研究。书中探讨影像和剧场两种艺术语言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映射出的独特质地,用影像与现场,投射情境空间的生产力,生产交互性与现场的政治哲学,去再造社会空间,去思考知识生产和关系场本身。剧场和影像场,都不仅仅是摹仿和再现的地方,而是当下人们制造和分配人类感性经验的重要场所,是真理的角力场。
《玫瑰圣经》耗时20年的绝世名作,版画刻录下的亘古幽香紫图书馆绝版再现 “名字有什么关系?把玫瑰花叫做别的名称,它还是照样芳香。” 在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玫瑰都是人类文化与生活中最重要的花卉之一。人们将它与生命的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爱情、死亡与永恒国度。人们对玫瑰无限钟情,赋予它现实的与乌托邦的双重魅力,使之既高贵庄严又艳情诱惑。 能同时点燃我们的愉悦、激情与想象力的,唯有玫瑰。无数人对它趋之若鹜,为它写作多如星辰的诗篇和赞美文,有以它为主题的节日和历史,甚至有以它冠名的战争和神秘教会组织。除了本具的娇嫩美艳,玫瑰更拥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符号学内涵,一如近年来风靡于世的《达芬奇密码》中所言。 而这一本被誉为“
毫无疑问,音乐剧是20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之一。音乐剧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 音乐剧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和初创的阶段。我们对西方音乐剧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是些皮毛。虽然有关的论著和参考书也出版过一些,但舞台演出的实录(VCD或DVD)我们却见得很少。至于,作为音乐剧的灵魂——音乐,我们这方面的出版物几乎为零。有鉴于此,我们编译了这本《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40首经典唱段,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这本《选萃》既可供音乐剧工作者借鉴和参考,也可供歌唱者用原文或用中文演唱,更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雷苗卷》。
“蒲剧皇后”景雪变及其表演的《山村母亲》成为蒲剧及其民族戏剧的样板戏,不单纯代表传统艺术及地方艺术的特色,且代表中华民族传播中国声音,获得国际的认可。景雪变及《山村母亲》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文化界、艺术界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众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作品及其表演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方便我们了解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也能更赏析本剧的艺术特色,同时给其他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路径。
音乐剧是朝阳艺术,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实。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剧这轮旭日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冉冉升起,至今已经20多个年头了。中国音乐剧艺术从无到有,音乐剧从业者队伍从小到大,音乐剧场由冷转热,使业内同行与广大观众渐渐感受到它的温暖、热情和微型机勃勃的朝阳气息。 收入本集中的文字,相当一部分剧目评论,主要是创作评论,大多是观看某部剧目首场演出之后报刊编辑部之约而写的急就章,也有一些是根据参加剧组召开剧目创演座谈会的发言而写的。 本文集,在程度上记录了作者为音乐剧疯狂的心中历程。
浙江作为越剧之乡,对越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对越剧的产生及流派形成、越剧生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越剧旦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流派创始人的演唱个性、越剧流派传承人的演唱特点,以及越剧流派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稿是以作者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结合了其在 、外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既有的相关研究资料,重新的梳理、总结、研究了当代西方导演的艺术创作特点和方法,既丰富了教学课程的内容,又为学生开拓了专业视野,丰富了创作方法。
本书是 戏剧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徐晓钟的导演理论与艺术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梳理他从事戏剧事业70年的艺术经历、研究他的艺术实践、分析他的教学成就,特别是深入剖析他的戏剧理想,演剧观念,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进行总结讨论。
生活忙碌而浮躁,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压力。你有没有想过停下脚步,屏蔽身边的喧嚣,静静倾听自己呼吸的声音?嘘,闭上眼睛,深呼吸,放轻松,那些细微的声音就会慢慢浮现。这是一本寻找呼吸的意义的书,也是一本寻找生活真谛的书,更是一本心灵旅行的书。主人公小路是每个人心中的孩子。呼吸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他或者她,什么都可以承受的爱情吗?是怀着任何力量都无法击破的执著,用力享受各种次吗?是在孤单的旅途中,寻找失去的真实吗?还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爱我们的亲人?“呼吸”这个我们平常视若无睹的小事情,忽然变成一个隐喻,一个关乎“成长”的童话。在这部以涂鸦手法创作的青春绘本里,作品的外在虽为涂鸦,而其内在,却充满了探究生活的执著与爱:爱是失望,也是快乐;爱是痛苦,也是迷藏;爱是自然,也是本能“就像冰箱
表意主义戏剧是不同于西方戏剧学派的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该专著共分四章,分别从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中国戏曲的创作方法、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述了表意主义戏剧的艺术本质,提出了中国戏曲是以程式性歌舞动作表现审美生活的戏剧艺术的定义。第一章分析了表意主义戏剧的内涵及中国戏曲的哲学之源、美学之根和艺术之体。第二章从传奇性故事情节、即离性演剧方法和表意性舞台形象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第三章着重论证了变形传神创作方法的目的及艺术技法。第四章从表意形式的意象性、假定性、歌舞性和程式性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戏曲表现形式的独特样态。
《劉操南全集》 九,《戲曲論叢》收录戲曲、曲藝類論文,約17萬字。刘操南先生学术兴趣广泛,他在文史研究方面,触类旁通,涉及戏剧、戏曲的研究也是颇有心得。此次整理全集,第九卷就是他在戏曲研究方面的论文集。这也是他的戏曲研究集子首次出版。本卷有陈飞负责。
该书是一本设计文化类读物。它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在当下,如何理解设计?”这个话题。继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之后,纽约的2x4设计负责人和创始人迈克尔?洛克探讨了21世纪的视觉设计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本书呈现了迈克尔?洛克的2*4对当下平面设计深入而又诙谐的想法。2*4是当下很具创新力的公司,其合作伙伴都是优选很精明的品牌和机构,他们一同在现代主义传统和物质充沛的当下生活中发展出各种设计系统。《重复签名》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现代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幽默又带有些许不敬的文章和图片,从办事设计到广告荧幕的进化的各方面让人信赖自己的创新直觉。书中用了2*4的合作项目案例,并结合了作者自身的经验。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但其奇妙的,启发灵感的工作方式可以运用于各种设计之中。《重复签名》是设计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