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本书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舞台化妆,以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现为目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结合各种自制模版的实用化妆造型教程。内容分为基础篇、演出篇和礼仪篇三个部分。基础篇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舞台演出中常使用到的各类产品和工具,具体分析了化妆和发型的基础技法。演出篇又分为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其他表演三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批经典角色形象的详细化妆步骤,后的礼仪篇是来自一线培训老师们提供的关于儿童演出的注意事项和礼仪方面的建议。 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化妆基础经验,通过阅读基础篇内容先掌握基础化妆手法并选择合适的化妆工具后,再选择演出篇中适合自己角色的妆容,根据实操步骤图进行临摹学习,直到熟练掌握。
苏珊 · 朗格说,“你愈是深入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形式的相似之处”。《舞自炼格》是一部聚焦中国舞剧结构专论的书。用 42 张图表清晰阐释了 79 年至今以舒巧女士作品为界碑的 21 部典型舞剧作品的结构样式。本书以“雅致的结构”、“精巧的结构”、“震慑的结构”三部分组成,每一部舞剧的结构剖析都包含分析文章、《结构细目表》与《原文本对照表》三部分。《原文本对照表》是对宏观舞剧选题的一种关照,算是陪同读者从进入一个崭新的话题开始,重新经历一次编导初拿到资料时的琢磨过程;《结构细目表》是精确到分秒的“句段”细究,作者们的踏实与功力见诸笔端。 行文理性的剖析中又力求可读与实用,希望它成为一本真正能为舞剧创作实践所用的手边书,希望它成为理论与创作握手的又一次挺进
本书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从*代现代舞者玛莎 格雷厄姆到50年代的阿尔文 艾利,作者清晰地展示了现代舞是如何诞生、发展以及确立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的。现代舞发端于20世纪初,*初的参与主体是白人女性(大部分为犹太人)、男同性恋者和非洲裔美国人,他们是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群。正是这一因素决定了:从诞生之初,现代舞的艺术诉求和表达方式就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舞者用身体发表着对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各种社会偏见的强烈抗议 从 艺术为谁服务?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到 怎样通过舞蹈来表现美国和美国人?身为一名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二战 之后,随着美国社会的繁荣发展,现代舞的政治诉求逐渐让位于纯粹的美学原则,并放下对抗性的姿态,与百老汇舞蹈和芭蕾舞等艺术类型进行了融合。
由郭鹏和吴寒冰编著的《音乐剧与流行演唱实用教材》根据教学实践,针对音乐剧演唱的特点精选100首具有训练价值的中文歌曲编写而成。每一首作品都编写正式的钢琴伴奏乐谱,使演唱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歌曲。《音乐剧与流行演唱实用教材》为解决音乐剧演员演唱中文作品的技能技巧提供曲目参考,填补了音乐剧演唱教学中的中文教材空缺。
本书精选作者多年来抢救性创作拍摄的35位长征老红军老将军的肖像作品,如开国上将洪学智、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等,并对人物生动解读,展现了国魂、军魂、民族魂,有助于后人感受革命前辈的非凡精神、伟大历史中的苦难与辉煌,对丰富红军战史的研究以及对革命精神信仰的传承弘扬,都具有重大价值。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原部长袁贵仁、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谷安林作序。
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情节及舞台美术等诸多因素于一身的艺术门类,它起源于19世纪末,历经演变,到今天已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综合艺术,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城市知识青年和白领阶层,许多人对音乐剧的喜爱用“狂热”来形容也不为过。百老汇不再是纽约的几个街区,西区也不再是伦敦地图上的一个小方块,音乐剧已经走向全球,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上争奇斗艳。 本书面向普通音乐剧爱好者,全面细致地介绍了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历史、经典剧目及著名音乐剧人的故事。这并非一本学术味十足,面孔呆板的书, 而是一册血肉丰满、极具阅读美感的音乐剧指南。
本书不仅介绍了舞剧的故事情节,而且对舞剧诞生的背景、经过,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有关舞剧作曲家和舞蹈家的创作故事都作了叙述,让广大读者对每部经典芭蕾舞剧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本书还收有精心选择的每部舞剧不同版本的剧照,使读者多侧面地了解每部经典芭蕾舞剧的历史价值和它的艺术特点。理解、欣赏芭蕾是没有国界的,本书图文并茂、具有文献价值和舞剧欣赏工具性质的图书,将会让广大读者忘我地进入经典芭蕾舞剧之中。正如芭蕾女神乌兰诺娃所说 只爱心中的芭蕾,而不是芭蕾中的自己 。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芭蕾舞剧《白毛女》创作史话
《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第4辑)》是2011年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音乐剧发展国际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和2013年5月举行“第六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上,亚洲各国与会专家的发言稿及论文的集锦。本书探讨了音乐剧教学方面的*方法、动向,以及音乐剧创作的*研究成果,是音乐剧、舞美等等相关专业老师和研究者参考用书。
毫无疑问,音乐剧是20世纪重要且发展快的文化成果之一。音乐剧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活力、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 音乐剧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和初创的阶段。我们对西方音乐剧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是些皮毛。虽然有关的论著和参考书也出版过一些,但舞台演出的实录(VCD或DVD)我们却见得很少。至于,作为音乐剧的灵魂——音乐,我们这方面的出版物几乎为零。有鉴于此,我们编译了这本《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40首经典唱段,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这本《选萃》既可供音乐剧工作者借鉴和参考,也可供歌唱者用原文或用中文演唱,更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
二十余年来,作者一直在潜心研究中外舞剧理论与创作,前后也编创了五部舞剧。《中外舞剧分析与鉴赏》一书正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此书既涵盖了舞剧理论的新思考、新观念与新探索,又提出了舞剧分析与鉴赏方面的新方法、视角与切入点。
《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收录了21世纪前后诞生的中国*影响力的十部舞剧,其中包括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的舞剧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野斑马》《大梦敦煌》;包括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携民间舞蹈艺人编导表演的原生态舞蹈诗《云南映像》;还包括以曹诚渊、应萼定、林怀民为代表的港澳台地区的舞作《兰陵王》《澳门新娘》《水月》,如此宏大的地域跨度和高质量舞蹈作品的选择填补了国内舞蹈著作领域之空白。 作者张莉为舞蹈理论界新秀,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舞学积淀,文字清新而流畅。书中不乏作者独特视角里对十部舞剧不同特质的剖析,阐释了舞剧结构、舞蹈语言等方面的个性艺术特征,还难能可贵地记述了作者与编导的对话,真实地呈现编导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历程,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