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54)(附光盘)》为奥伊伦堡的“CD总谱”系列之一,收录了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本书包括印制精美的总谱、详细介绍舒曼生平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的前言,以及包含《a小调钢琴协奏曲》完整录音的一张Naxos公司CD。
《言志·咏声·冶情:《乐记》研究与解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虽然前人和今人对它做过一些研究,但真正要读懂它也还并非易事。本书作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立志研究《言志·咏声·冶情:《乐记》研究与解读》,到80年代后期已初见成效,发表了不少有关《言志·咏声·冶情:《乐记》研究与解读》的单篇论文。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这部著作。因此,《研究与解读》是作者几十年呕心沥血、潜心研究的结晶。本书以社会政治、文化为背景,从音乐学、美学、文学、哲学、史学、礼学、社会学、训诂学、国学等方面多视角地深入阐述了《言志·咏声·冶情:研究与解读》的诸多内容,它实则包容着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交融,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研究《言志·咏声·冶情:《乐记》研究与解读》的同类著作中比较全面、比较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文库: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延续了原来《心&音.com》可读性的个性化人文叙事风格。除了增加少量内容外,原《心&音.com》的主体结构也没有变,依然沿用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五篇,作为部分——“世界音乐人文叙事”。但是,其中的章节按照地区或内容重新做了一些划分和调整,分别增添了标题,简述如下。亚洲篇:东亚传播与变迁、东南亚地域特征、南亚宗教神灵、波斯-阿拉伯传统;非洲篇:节奏律动、歌舞庆典、多元文化;欧洲篇:民间土壤、古典源泉、民族风格;拉美篇:安第斯山脉、印第安传统、加勒比海流行音乐、文化混合;北美篇:本土化融合、街头音乐、爵士与摇滚、印第安文化与新大陆。
《对位法(第二册)自由对位法(第二版)》一改以往同类中孤立论述“复调音乐”的现象,将对位法与和声、曲式以及作曲等其它学科相结合,与多种复调音乐体裁的创作相结合,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更高的层面来讲述这门既古老又现代的技术理论。自2013年初版后广受各大音乐院校师生好评,多次重印。此次再版修改并增加了一些课后作业,根据读者反馈需求,提供了部分作业的写作示范(见“附录三”)。
《高等院校音乐教师研究文丛: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提出:所谓调,就是一个充分大的乐种使用的自然音阶以及这个自然音阶所在的音高位置。一提起“自然音阶”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大音阶固定在一起,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抽象的泛称。所谓“自然音阶”实际上是一个充分大的乐种在律的基础上对乐音材料所做的约定俗成式的选择。以采用十二律的乐种为例,这些乐种在具体的乐音作品中往往不会把十二律用上(十二音音乐例外),实际上大部分乐器也不可能奏全十二律,所以,通常总是从十二律中选出几律作为基本材料,构成由几个基本音程组成的音高关系,以“若干度若干音”的音列形式固定下来,这个音列便是一个充分大的乐种的“自然音阶”。西方音乐作为一个充分大的乐种,选取了七律作为其基本材料,以“八度七音列”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
《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演奏者与技术》作者以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和大量详实的事例,从矛盾的普遍性到矛盾的特殊性,从共性到个性,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向读者揭示了组成技术的诸多错综复杂之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启发引导读者。根据书中提及的各类观点,选择适合本人个性发展的、获取高超技术的方法和途径。读而思之,同时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尝试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之中,你很快就会感到,虽然你的练琴时间缩短了,但你的演奏质量提高了,你给老师展示的是艺术,而不是好学生的家庭作业了。总之,按照齐平教授书中所讲的训练方法,认真试做一下,在短期内,你的最宝贵的演奏技术就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显著提高。
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涉及众多学科,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拓展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是音乐教育专业人士的重要工作。所有这些知识均被这部手册收编,多达2000多个术语,涉及的内容来自音乐教育学教科书和音乐教师的教学、研究实践,以及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而且,术语的定义简明通俗,切合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举的音乐教育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其中的涵义。本书既可用作查阅术语的工具,又可成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一部知识手册。读者若能每日浏览几页,持之以恒,这些知识定会烂熟于心,自己也定会成为知识全面的音乐教育行家。本书附录的参考文献价值不菲,涵盖了五大类音乐教育文献资源,包括教科书和参考书、测验和测量、网站地址、专业学会、专业期刊,为读者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便捷的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中外文对照)》为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曲集的钢琴独奏版本,全书分为两集,一共收录了勃拉姆斯的十首匈牙利舞曲作品。除曲谱外,还有国际勃拉姆斯研究专家撰写的演奏评注和相关的版本考证。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
狄其安教授专门为西林禅寺僧众所唱诵的梵呗,记录乐谱,编印一本《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以流通,满足护法居士和音乐爱好者学唱提供方便。《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附光盘)》将是中国一本为佛教人士专门编写的梵呗曲集,选用的简谱记谱的方式将更有效地普及此书。
《葫芦丝巴乌基础教程(套装上下册)》分上下两册。 《葫芦丝巴乌基础教程(套装上下册)》是本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教案性质的葫芦丝、巴乌教程。 《葫芦丝巴乌基础教程(套装上下册)》突出的特点是将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技法、乐理知识与练习曲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技法并运用技术练习的同时学习乐理,而乐理的学习又帮助学生理解了练习曲,有助于演奏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三位一体”由易到难,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在使用这本“三位一体”教程时,不需另外花时间单一地讲授乐理;学生在“三位一体”的学习中,能够做到理论(乐理)联系实际,更好地、自觉地(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掌握演奏技术,而且能够从感性结合理性的角度来理解练习曲(包括乐曲),从而达到学习的效率,快速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