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翻译的四十几首意大利歌曲约半歌曲约半数是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之间的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它们经历过三四百年的考验而仍然能留存到今天,仍然为人民所喜爱,西洋的声乐教授把它们当作声乐学生所必修的课目,可以证明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古典文学作品把过去人们的内心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致具体。许多人一向认为音乐较文学、戏剧、美术是更抽象的艺术,不可能描写得那样具体。但是这些歌曲把那个时代男女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刻画得如此细致真实,使我们听了以后,如身历其境,在我们眼前仿佛看见了那个时代男女的具体形象。这些作曲家可说是创造了古代男女的现实主义典型。 这些作品既是古的(一部分是近代的)西洋的文化遗产,它们在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上当然是与今天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它们既有可取之处,我们
这套教程的发起和编写过程,中国音协的文件中有概括的叙述。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作为编委之一,在专业上和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套由于内容广泛,构思新颖,编写的难度很大。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是由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多位专家和老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年过七旬的我国资深视唱练耳专家熊克炎、许敬行两位先生亲自主持并参加修改、撰写。编写过程中经历了虎年春节,两位先生和四位分级主编侯孟玲、洪月华、范建明、许清以及参加编写的姜夔、黄依丽、谢秀珍、张建林老师在春节期间都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特别是熊克炎先生和洪月华、侯孟玲老师在春节前由于赶相继病倒,使我心中惶恐万分,深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中国音协的地位和力量都有限,未能给各位专家和老师提供应有的比较好的工作条件,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