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 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奇遇之年》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每天一首,带领读者潜入一千多年的古典音乐深海。作者为每一首作品提供了动人的描述,让这些由来已久的音乐在当下生活里鲜活动人。除了通常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女性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
《布鲁斯口琴一月通》由 知名口琴演奏家张晓松编著,在口琴教学方面,他所创建的“蓝调口琴网(tenholes.com)”经历过数次改版,现在已经是中国 全面的口琴教学网站,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口琴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同时也培养了很多 的口琴乐手和专业口琴演奏者。与此同时,为了 好适应大众在移动端学习,张晓松及团队开发了“口琴课”微信小程序,不仅提供了《布鲁斯口琴系统教学》,还有《半音阶口琴的系统教学》,以及《布鲁斯即兴课程》、《爱尔兰风格口琴教程》、《半音阶口琴课程古典音乐》、《爵士风格口琴演奏教程》等,二十余个专项口琴课程。 《布鲁斯口琴一月通》就是在上面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张晓松将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浓缩成一本书,包含了详尽的练习、谱例、示范、伴奏,还有配套的视频讲解。通过这本《布鲁斯口琴
音乐文学创作达人方文山的歌词纵观历史,横览文学,含有丰富的寓意与文学典故,不仅多人纷纷效尤,专文研究者更不在少数,还多次被学校老师拿来当做考题。因此,方文山此次倾囊献出他的拿手绝活,在《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中收入34首他最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歌词,亲自与读者分享方文山的国学世界。 《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建构平坦好走的言语之道,拾阶登梯,前往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桃花源。林中鲜嫩饱满的智慧之果,滋养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土壤,只要翻阅本书,你就会发现要采摘食用并不困难。 一、“关键词解释”,找出歌词里出现的关键词源由,并从古典诗词与天文地理中去解释其创作典故,内容总计收录有“禅定”、“虞姬和霸王”、“龟苓膏”、“北大荒”、“豆腐”等129个语词出处。 二、“歌词修辞学”,方文山将歌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本书精选了越剧广为流行的100个唱段,分为部分:部分为“名剧选段”,选编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五大名剧的主要唱段;第二部分为“独唱名段”,选编了各剧目中可以单独表演并深受戏迷喜爱的名段;第三部分为“对唱名段”,选编了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对唱唱段。为了便于专家研究和读者欣赏,各唱段均有创作背景介绍、剧情讲解和演唱提示。本书由专家编纂,选曲范围广,曲目精当,曲谱规范,适合越剧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使用。
对于一个未来的音乐教师来说,一本好的,就应该像一本好的“导游”手册和地图,它应积极而且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索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成功之路,这本手册应该既勾画好一个音乐教师职业的魅力、胜景,又指出当一名职业音乐教师的艰辛,既鼓励他(她)为之而奋斗,又教组他(她)如何去奋斗的方法。 应该说,这本在它初创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么一点意思了,然而,《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一书,自1991年版发行无可比拟的。国此,无论该在初创时期有多花,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了。
乐器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几乎同样长。最早的乐器是根据人类的现实需求而设计出来的,例如,狩猎、传递信号与战争等。经过无数个世纪的发展,这种现实的实践演变为基于娱乐目的的乐器演奏,而其中最具有活力与艺术性的就是——作曲活动。 本书记述了传统的乐器家族从最初时期到如今的演变历史——包括木管乐器与钢管乐器、弦 乐器、敲击乐器与键盘乐器等。 在本书的特别章节中,我们介绍了世界范围内许多不为我们熟悉的乐器——而它们却能代表 不同种类的文化的特点。在介绍每一类型乐器的历史、应用、制作背景以及该类乐器关系最密切 的音乐类型的同时,本书还讨论了在这类乐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与技术变革。 从管乐器到木琴,从吉他到小提琴,本书以权威性的内容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中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古典音乐从来不会拒人于门外。再复杂的音符形式,只要有一些背景的准备,只要对人的某些根本际遇有所共鸣,我们就能进入作品里。在这辑随笔集中,杨照不仅仅是去赏介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要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音乐家的人生,知晓那些让音乐变得如此有魅力的秘密,从而能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动人之处。 这本《呼吸》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杨照
音乐的实践活动,有三个环节,即创作、表演、欣赏。这三个环节如果不全,实际上也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音乐文化史就没有了根据;没有表演,谱纸上的符号就不能实现为可听的艺术审美对象;听觉文化所依据的声音的哲学性质表明,没有人在听,它实际上等于没有完成,音乐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以声音为材料的音乐作品是在听众的内在世界里得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没有创作主体、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参与,实际上就没有音乐。另一方面,听众的存在和参与,不仅表徵着音乐存在的可能性,还表明音乐存在的价值。正因为有接受主体,作曲家的劳动才有了对象;正因为有听众,表演艺术家才会感觉到自豪;甚至正因为有人要听,文化工业才有生存的条件! 如是,我们不仅要聆听,不仅要在聆听中实现音乐和表达自己,而且
《音乐·旅行》作者精选了18个国家的旅游经验和读者分享,特别介绍了从各国收集来的256张音乐专辑,并附上每张专辑的试听网址,让读者即使不出游,也可在网上悠游一趟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之旅。翻开这《音乐·旅行》,相信你能体会到来自音乐和旅行的双重悸动。
本教材是作者几十年演奏实践经验的积累,编写力图通俗易懂、简介明了、脉络清晰,着重于对常用基本技巧的介绍和讲解,同时配有较易上手的练习曲,以助于对基本技巧的掌握。与此同时作者在教材中仍然强调对气息的学习和掌握,这对于学箫者正确的学习基本技巧和基础练习,乃至今后往高深的发展极为重要。
《古典音乐》内容简介:乐器的结构、制作和音效并非一成不变,音乐家实现作曲家特定要求的方式不同,这些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们同时也受到乐器制作者试验新材料和新科技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一些乐器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另一些乐器则顺应时代成为新潮流。今交响乐团的雏形是16世纪的乐器演奏组合(见第27页)及17世纪的乐队。最早的乐团通常依附于宫廷、教堂或剧院,它们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演奏就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乐队常由键盘手或首席小提琴手指挥。 18世纪,热门作品(诸如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的演奏开始遍及整个欧洲,为乐团订立一些标准已势在必行。弦乐组由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低音都通常会加入两支单簧管和两支巴松管,偶尔还会加入两把号、一支长笛、两把小号和一个定音鼓。直到18世纪末,单簧管才成为乐团中的
诺曼·莱布雷希特是西方的古典乐评人,也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对于音乐、文化和政治的评论拥有众多拥趸。他知识渊博,却从不板着面孔教育读者,总是能以风趣八卦的文风寓教于乐。在他笔下可以找到许多音乐家的秘闻逸事,或者旁人难以窥见的幕后风云,这使得他在《标准晚报》及英特网上的专栏“供不应求”;而他在BBC广播3台的谈话节目更是吸引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布达佩斯甚至中国的听众。《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由作者在《外滩画报》上的专栏和他关于文化、音乐的评论结集而成。
本书是徐超然(南一先生)第三本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是指将创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器乐作品,通过一定的手法改编,使之适合用古琴演奏。古琴移植曲不仅可以让音乐作品的风格 加丰富,还可以让大众 加容易接受古琴,喜欢古琴。 本书共收录了19首古琴移植作品,不仅包括时下流行歌曲的古琴独奏谱,还包括琴筝版曲谱。每一首移植作品的呈现,都经过了对原曲的和声编配、指法安排、书写方式等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 好地保留原曲的味道,同时突出古琴自身的特色。书中的曲谱用简谱和减字谱混排的方式编写, 方便读者进行练习和演奏。 本书适合古琴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使用。
本书是为实现我国普通音乐教育领域建立五线谱首调视唱教学体系这一目标所做的初步探索。出于对我国普通音乐实际情况的考虑及篇幅所限,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仅限于自然音体系大、小调式几及五声性调式的音乐。进一步的视唱训练内容如各种类型的变音、离调、转调及视谱唱词等,将在续篇中介绍。 本书既适用于高、中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各专业及业余合唱团体以及音乐院校某些采用首调读谱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同时也希望为研究五线谱首调视唱问题的同仁提供参考。采用本书,当学习者经过初步视唱训练,抓住五线谱首调视唱的主要矛盾,掌握了首调唱名在各种不同谱表及调中的音位变化规律之后即可举一反三,掌握五线谱首调视唱之要谛,迅速提高其五线谱视唱水平。
鉴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华语歌词的创作不仅要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料,同时也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从国情出发,从大众需求出发,创作出高品位、高格调的词作。《流行歌词写作教程》是尤静波多年从事歌词创作的一个理性总结,是为了缓解音乐学院的教材之需;希望更多专家、学者能够加入到歌词写作的研究中来,为华语歌词创作构建理论基础,并使“歌词写作”能够被广泛纳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