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音乐家串联起音乐史,从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乐史长河中,选取30位代表性音乐家,讲述其生平故事,赏析其优秀作品,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书中讲了那么多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一直到现代音乐的诞生,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比才、瓦格纳、威尔第、马勒、德彪西、柴可夫斯基 一直到理查 斯特劳斯和勋伯格。可以说,阅读是在欣赏中完成的:打开书的时候,就如同音乐会开始了,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合上书的时候,音乐会结束了,月光如水,晚风吹拂着,音乐还荡漾在心旷神怡的感觉中。本次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吸收了*成果,丰富了欣赏实践,尤其对引文、注释进行了全面核查,纠
本教材以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滋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音乐教学能力较弱的现状,以实操活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活动认识、组织、创作、灵活应变等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全书主要包括基本能力训练和奥尔夫音乐活动实训两部分,在基本能力训练部分对几种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精要介绍,并结合组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需要对必要的节奏与节拍、肢体协调和声音等方面进行了集中训练。
电影音乐总能悦耳地在电影消逝后继续存在,成为启动我们回忆的钥匙。电影音乐是随着电影而诞生的新兴艺术,虽已有百余年历史,但与其它传统艺术形式相比,还是年轻的艺术。 本书像是作曲配乐入门手册,其实是一本对工作有无限热情的实录。更是给想一窥电影奥秘的大众的入门书。 尝试为不同背景的阅读者展示一个完整的电影音乐行业工作流程,使您对电影音乐有清晰认识的同时,更加了解电影音乐领域。 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家、上海电影乐团团长徐景新先生和著名电影监制、大学教授焦雄屏女士为此书作序。 内文附加作者配乐的影视作品海报彩色插页。
“建党百年民族器乐颂歌系列”《流淌的歌声》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
本书是一部经典音乐的入门读物,也是给青少年的音乐智慧书。作者选取众多西方音乐大师包括比才、勃拉姆斯、海顿、舒伯特、肖邦等人的 59 部作品,配以简明、生动的介绍和精美的彩图,讲述大师创作的故事,点评曲目的艺术价值,引导读者欣赏音乐艺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本书共规划了音乐家轶事,100首名曲及其故事,歌剧舞剧的故事、音乐简史与年表,以及音乐小常识等六个单元,年代跨越了巴洛克乐派、古典乐派、流漫乐派、国民乐派到现代乐派,概括了音乐史上重要音乐大师的精心杰作,以隽永、生动的文字来描写音乐家的种种趣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引导读者聆赏名曲,让您快步走进古典音乐的丰饶殿堂,领略艺术世界中的非凡况味。
欢迎来到奇妙的器乐世界。当你拿起长号的那一刻,你将会开始一次激动人心的体验,它充满挑战,也得益丰硕。如果你能认真学习、勤于训练,很快你就能发现演奏美妙音乐的欢欣,体验为自己、家人、朋友甚至音乐会听众演奏的满足。 在你每天的时间表里安排一个练习长号的时间,如果你把练习长号看成和你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同样重要的话,你将每天都会有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它。 试着找一个能让你全神贯注的地方,固定下来每天练习。先做一个例如长音或简单的技术练习,把这些作为常规的热身训练,就像一个运动员一样,在你演奏前先要让你的大脑和肌肉活动起来。
萧梅主编的《大音(第8卷)》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的系列图书《大音》的第八卷。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的研究论丛,全书分为学术文萃、田野档案、讲座纪要、述评、译文五大部分,共包含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11篇。该书的出版旨在推动中国传统仪式音乐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及传播上的发展,也是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传统仪式音乐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进入新时期以来,如何传承并发展优秀的岭南音乐文化传统,在兼容并蓄中形成一批具有新的代表性意义的作品,成为当下岭南地区音乐创作领域亟须思考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书是星海音乐学院在新一轮学科建设中,以 创新强校 工程专项项目为依托的创作成果,共收录了星海音乐学院8名教师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岭南风格室内乐作品,以音乐创作为核心,以室内乐表演为载体,凸显岭南音乐元素在室内乐作品创作中的多元性和融合性,是岭南音乐元素在创作上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秋兴八首——为男中音与钢琴》由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读杜甫诗作后的有感而作的室内乐作品。作曲家打破固有“歌曲式”旋律的构建模式,将“人声旋律”拓宽为具有一般意义的“器乐化线条”,使声乐真正成为一件“
《评弹流派的历史与变迁:流派机制的上海故事》以评弹流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晚清以来有关评弹的大量历史资料的梳理和作者数年的田野考察,对评弹流派兴盛的两个黄金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与当
本书由曹本冶主编,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文集。本书是大音的第四卷,分为学术文萃、讲座纪要、综述和译丛四部分,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 本书适合音乐学研究者学习参考。
本曲集是我国*部关于美声高男高音(countertenor)声部的声乐作品集,同时也是【2016年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黔教研合JG字[2016]01)】 高男高音声部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 的主要研究成果。 曲集收录了多部康塔塔、歌剧中的咏叹调、中文艺术歌曲及重唱声乐作品共计30余首。该曲集也是针对高男高音声部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汇编作品集。 外国部分收录了西方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帕格莱西、普塞尔等作曲家的经典声乐作品;中国部分则是选择了我国当代重要的作曲家:高为杰、金湘、叶小纲、高平、胡小鸥等为我国首位高男高音歌唱家肖玛所创作、编配的歌剧、室内乐等声乐作品(2012年首演《好花红》;2012年首演《太阳出来照白岩》;2013年首演《杨贵妃》;2015年首演《永乐》;2015年首演《旋律遗弃》;2016年首演《昭君怨》;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导师。200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近期发表《音乐文化内应机制》(2006)、《空间:仪式音乐分析中的一个维度》(2006)等论文,曾在CHIME(2002)、SEM(2003)、ICTM(2004)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
《少儿歌曲全集(修订版)》特点: 1.根据作品的曲调特色和歌词内容,把所收入的作品按三个声组来划分,即:幼儿组(3岁至7岁左右)、儿童组(7岁至10岁左右)、少年组(10岁至13岁左右),但在编选作品时我发现组与组之间的界线有些模糊不清,我曾经试图想把他们划分得更清楚一些,可是结果总是不够理想。有一天我忽然恍然大悟,我们自己在童年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其实都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你不能够把哪一天明确地划分为幼儿阶段或是儿童阶段。因此,音乐作品也必然是随着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逐渐变化而变化的,明确的分界线是找不到的,但模糊的分界线却是明确的。因此,大家在歌曲集中一定会发现,有的作品在声组的划分上有些模棱两可。凡此种种,这些作品都属于 模糊界线上的 作品,但毕竟是少量的,大多数作品的
单簧管音域宽广,强弱变化明显,音色多样。它的低音神秘开阔、中音优美洒脱、高音高亢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自由,被誉为管乐中的“演说家”,备受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在管乐队、管弦乐队、室内乐队、爵士乐队以及重奏或独奏音乐会上,不仅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而且在众多的乐器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单簧管是使用 广泛的乐器之一。 每一级的内容包括单簧管演奏音阶、琶音、三度模进、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练习曲以及中外乐曲。为方便考生读谱,了解每首乐曲的演奏速度、力度要求,对乐谱中常见的用意大利语标注的基本速度、基本力度,在书末的附录中给出了翻译,供考生参考。
潘振声先生是我国当代少儿乐坛*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是一位界碑式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高产、优质、涉猎广泛的少儿歌曲创作者,而且是一位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他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本书是他几十年从事儿童歌曲创作的实践经验,并从理论上回答了儿童歌曲创作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对当前和后来者创作儿童歌曲都很有帮助。
本书精选从上古尧舜禹时期至晚清4000多年来历代名家吟咏山西政情、民事、风物的经典诗作150首,并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从壤父的《击壤歌》到汉武帝的《秋风辞》,从李白的《太原早秋》到张之洞的《井陉口》,以时间为坐标,从诗作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山西丰富璀璨的历史风情。一人一诗,一诗一译。*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现代诗歌创作技巧,把一篇篇词义晦涩、表意含蓄的诗作,阐释为文辞优美、老幼能诵的“接地气”的文字,给予了古诗新的生命。本书每篇分为“阅读小引”“原诗”“译诗”“注释”四部分,“阅读小引”采撷了诗作所附载的诗外话题,包罗了诗作者拥有的精华事略、精彩轶闻,内容饱满引人入胜;“译诗”不仅是转换古今词义,而是译出情采,译出气韵,译出旨趣,译出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足以再现原作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