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级的考试按照乐曲掌握的不同要求分为三个等级:演奏一级、演奏二级和演奏三级。《中国古筝考级曲集(套装共3册)》每一级别选定五首乐曲,由三首独奏曲与两首协奏曲组成。独奏曲有简谱、五线谱双谱记谱版本,协奏曲为五线谱记谱版本。
本书是专门为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很想有机会自己也能在古筝上自弹自唱,以此自娱自乐,但又不会弹奏这门乐器的读者编写的。本书从零基础入门,每课前半段阐述基本弹奏方法,后半段结合乐曲弹唱并穿插中华音乐传统审美情趣的讲解。全部教程十六课,*课绪论,帮助大家认识乐器,随后十五课是为汉、唐、宋、元和清代的名家诗词谱写的十五首可供自弹自唱的歌曲。所附音频结合图书,并增加了钢琴伴奏。
本书属于专题性研究文集。研究对象都是珍藏在民间的原声音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搜集、调查和研究。本书涉及的音响资料来源,远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民歌普查活动(第一、二单元),近到2014-2015年作者组织的师生采风活动(第三、四单元)。针对音响的描述,大部分为2020年以来写就的未发表文字。北京通州号子为整体撰写,其他为一首谱例配合一篇文字。不求覆盖全面,只看重作者的在场和资料的真实。目前此类的出版物还是比较少的,几个研究对象多数是第一次被作为原声音响进行全面考察,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能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民歌的研究有很多种研究方式,有从文学角度的歌词研究,有从音乐角度的曲调研究,有从演唱方面的声乐研究,等等。与普通常见的民歌研究不同,本书聚焦于中国民歌的意义内涵,透过音乐形态的表象,探寻其蕴含的历史信息、象征意义、隐喻内涵、文化功能等深层的文化问题。本书共分五章,以《黄河船夫曲》《孟姜女》《月子弯弯照九州》《蜥蜴求雨歌》、敦煌驱傩词 赶五句 民歌、傩歌 啰哩嗹 、婚礼仪式歌曲 浪柳园 等民间歌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对其进行深度的文化解析,拓展民歌研究新路径。
商乐舞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古代乐舞目前尤为渺茫难寻的时期,材料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商乐舞研究向前推进的瓶颈。该著立足于材料的发掘与开拓,首次从乐舞研究的角度对殷墟甲骨卜辞进行全盘搜检,发现并整理出大量与乐舞相关的卜辞;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对商代祭祀乐舞的致祭对象、应用方法、祭祀功能、时空场景、风格特征、文化意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考证了诸多乐舞事项;继而从发生学的视角,对商周之际乐舞传承与嬗变的文化表征及历史动因进行考察,阐发了商代祭祀乐舞对西周礼乐形成的重要影响,重新审视了商乐舞在华夏礼乐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
本书是《儿童学二胡入门》作者刘长福在该书狂销数十万册的基础上,精心修订的全新升级版入门级别的二胡教程。内容更加丰富,适应的读者群体更加广泛,因而在此次修订后更名为《二胡进阶教程》(初级)。名称虽然变化,但仍然秉承了原书知识性、技巧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编排。为了提升演奏者的学习兴趣,书中的第二部分纳入了更多耳熟能详的歌曲,演奏者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练习这些歌曲,更具体、更深刻地体会演奏技巧与歌唱感觉的结合。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了二胡演奏的基本要领后,就可直接进入《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上下)的学习。
广东音乐诞生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广泛吸收民问小调、小曲和西洋音乐所长,经过长期孕育演化,终成一朵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艺术奇葩,曾有 国乐 之称,被国外誉为 透明音乐 。岭南人的强壮、硬朗和乐观性格,在音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是对岭南排瑶的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仪式音乐学、民俗学、阐释学和符号学结合的跨学科深入研究成果,历经前后十多年的磨砺。全书含四个部分共八章,创新研究证明,以该范式建构的“仪式音声阐释民族志”,能够充分展示排瑶“歌堂”民俗、仪式行为及音声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共融的音乐文化史实;并从过往仅仅关注“仪式音乐”的研究局限,跃升至从音声行为、音声形态和音声意义知识系统的全元阐释,去深刻挖掘和认知排瑶“歌堂”仪式音声系统的传承、创新及发展,从而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国民族艺术学及中国仪式音乐学,奉献一部鲜活、翔实的岭南“非遗”民俗音声文献。
教材在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教材基础上,囊括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筝会全国六大考级单位所有重点带*乐曲。 《袁莎古筝教程(精学版)(四至七级)》突破传统教材,首次引入标点符号,对每首乐曲进行了段落及乐句的结构划分,从而使识谱者像阅读文章一样对乐曲的结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为下一步自行处理乐曲及表达乐曲的音乐表现力打下重要基础。 《袁莎古筝教程(精学版)(四至七级)》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在每一首乐曲的重点、难点处均标出注解序号,进行准确详尽地提示与解答,使学习者对于全曲做到没有盲区、误区,从而规范准确地掌握每一首乐曲。 对每一首乐曲的曲谱都重新进行了校对与编订,并标注了明确合理的指法与表情符号,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风格各异的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这一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特色,我们的教学团队以多年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为基础,收集整理编写了这本《中国少数民族单声部视唱教程/新世纪民族音乐创新教育丛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科学、规范地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其中,着重训练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音律、音准、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及和声等,使学生始终浸润在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营养之中,并得到较系统完整的训练和学习,从而了解、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和艺术规律,使他们更加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并为今后更好地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是南一先生第二本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是指将创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乐作品,通过一定的手法改编之后,使之适合古琴的演奏。古琴移植曲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曲目本身的风格,还可以让大众 加容易接受古琴,喜欢上古琴。 本书共收录了18首古琴移植作品,不仅包括时下流行歌曲的古琴独奏谱,还包括琴歌类曲谱。每一首移植作品的呈现,都是通过对原曲的和声编配、指法安排、书写方式等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 好 完善地保留原曲的味道,同时突出古琴自身的特色。书中的曲谱用简谱、减字谱混排的方式编写, 方便读者进行练习和演奏。 本书适合古琴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使用。
歌从曲中来
《王国潼二胡教学曲精选:王国潼演奏谱50首(简谱版)》中的50首二胡演奏谱,是王国潼在不同时期二胡教学工作中使用过的部分曲目,也是王国潼在演奏和研究二胡教材曲目时,陆续加工整理出的部分曲谱。 为了使50首二胡演奏谱出版时的编排和分类比较清晰,以求方便读者选择使用,《王国潼二胡教学曲精选:王国潼演奏谱50首(简谱版)》分为三个部分:上篇有传统乐曲15首,中篇有移植、改编乐曲16首,下篇有创作乐曲19首。 王国潼为了把长期研究每首乐曲演奏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二胡学习者,在整理出版演奏谱时,总是尽量详细地将乐曲的弓法、指法、滑音、装饰音等演奏符号标注在曲谱上。
作品集涵盖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中国作品原创奖”的《古风》及《云之南》。这些作品的创作在于探索中国打击乐的节奏变化、音色、旋律色彩和音乐性的多元性为目标,同时也通过作品的创作来指导教学,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