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系列教材》是在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期间确定并启动编写工作的。本书包括声乐、钢琴、理论三大板块,由全国30多所音乐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共同承担编写工作,*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蒴昌教授担任教材编委会主任,音乐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温可铮教授担任教材主审。及至世纪之交,经*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审查通过,全书主要品种完成出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审查的高校音乐专业教材。全套教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广泛使用,并以其全面性、性得到了全国师生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其中部分教材还荣获*教材奖。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本系列教材陆续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增补和改进
本书进入到高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曲:古典4首、戏曲3首、歌剧和声乐组曲7首、地方传统和改编民歌10首、创作作品32首旨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精美性。
姚青编*的《高师声乐教学及其有效性实践研究 》共有七个章节,分别从教育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理 念概述、高师声乐教学与有效性理念、高师声乐有效 教学实施的师生关系、高师声乐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高师声乐舞台实践的有效研究、高师声乐教学心理疏 导有效研究、高师声乐有效教学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 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和研究。本书是笔者根 据自身的声乐表演的艺术积累和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 以及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才*终定稿的,很多问题都有 其独特的见解和创新?br/
周亚男、王荣、曹颖编*的《声乐演唱技巧与舞 台表演实践》共设置九章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 部分。 **部分(**章):歌唱基础知识,包括歌唱 发声的姿势、歌唱器官的构造以及民族、美声等各种 唱法。对于这部分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够帮助歌者打 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声乐基础知识将贯穿声乐艺术学 习的始末,潜移默化地影响歌者的整个学习进程。 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用一个章的 篇幅论述了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四大演唱 技巧。这一部分主要让歌者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 能动地将理论知识指导歌唱实践,在歌唱中能 知其 然 ,也能 知其所以然 ,*好地掌握各种声乐技 巧。 第三部分(第六章至第八章):这一部分内容根 据歌唱舞台表演的准备与实践,分别用一个章的篇幅 论述了表演前的案头工作、合伴奏工作以及表演
幼儿的音乐教育为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人格离不开“情商”的培养,正像《声乐教育比较教程:基于幼儿与成人的比较研究》中所言,对于声乐作品,应该把握好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情感。音乐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的活动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地驰骋,可以把现在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故而音乐教育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应能力是造就健康人格的基础。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结合,使得幼儿不仅接受“善”和“真”的被动控制,而且还获得了“美”的自我调节,为健康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本针对中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教材,内容分为合唱声音训练和合唱指挥技法训练两大部分,包括中老年合唱的发声训练方法、呼吸训练方法、共鸣训练方法、音准训练方法、音色的融合,以及合唱队指挥的多样化挥拍方式、力度和速度的处理办法等等。此外,本书中还收录了一系列深受中老年团体喜爱的合唱曲谱,以供练习使用。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指导,中老年群众合唱团体可以逐步提升团员们的演唱水平,突破排练的瓶颈期,提高合唱的排练效率,实现更高的合唱艺术水准。
《喜歌札记》记录著者整理与研究喜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喜歌定名、源流、内容、形制、价值等问题,并在社会演进的框架下,梳理喜歌与婚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喜歌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亦有自己见解。《喜歌札记》著者周玉波将《札记》称作“流水(账)”,其中偶有日常读书、生活等琐碎内容,主体仍是围绕喜歌展开。
在声乐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的美学思 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加注重 美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宫妮、刘琳*的《声乐 艺术美学原理与实践探索研究》将着重声乐艺术美学 思想来进行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美学的内涵、 音乐美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音乐的审美标准、声乐 艺术的特性、声乐艺术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声乐艺术构成要素的美、声乐艺术演唱的美、声乐艺 术(在表演、欣赏与功能上)的美学问题、音乐教育中 的美学问题以及如何改进音乐审美教育等。
本书以流行于珠江上游地区的传统民歌为研究对象,追溯了这些民歌的发源地——中原与珠江上游地区民歌的源流及传承关系,并根据其唱用功能和演唱环境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彰显了传统民歌多元的生存形态,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
《声乐作品视唱听写训练指导》首先对声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能为使用者进行声乐作品的视唱与听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是本书的重点,分别阐述声乐作品视唱与听写的训练方法与技巧。按照一定的调式调性、节奏与旋律特征进行系统编排。*后在逐渐加深难度的同时提供系统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技术点。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欧洲艺术歌曲大全”丛书精选欧洲六个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以及西班牙语)的曲目,涵盖了自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各个时期,其中还收录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希望可以对初级声乐教师、声乐指导以及歌唱家的演唱有所帮助。扫描封底二维码,可获取所有歌曲的发音指导与钢琴伴奏音频。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合唱指挥经验编著而成的集合唱指挥理论、中外经典合唱曲目的一本合唱教程。本书分为两大篇,上篇是合唱知识与合唱技巧,作者用七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合唱的历史、体裁和发展趋势;合唱的协调和和谐要求;合唱声音的原则和唱法运用;合唱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合唱指挥的手势与挥拍技术;合唱的艺术处理与表现;合唱的排练。下篇是合唱曲目与排练演唱提示,分为无伴奏合唱作品、中国合唱作品和外国合唱作品三个部分,曲目涵盖古今中外,如中国近现代合唱作品、欧洲文艺复兴至现代时期的经典作品,还有众赞歌、尚松、经文歌、牧歌等。
这既是一本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流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材,也是一本面向所有流行音乐爱好者的普及性读物。本书作者在多年的演出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流行声乐训练方法和专业全面的唱片歌手培养模式,将各种唱法、形体表现、情感处理、舞台经验、入行须知等内容通过十个章节向读者作了系统的阐释。其内容简明扼要,兼有便于自学的特点,体现了通俗唱法的科学性和时代特征。 一、 规范的声音训练方法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理解流行声乐的基本发声原理,掌握基础的练声方法,了解流 行唱法的吐字归音特点,并通过声、腔、气、字、情的结合,学会把握新作品。 二、 专业的选秀赛事分析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位资深音乐人的角度对近年来流行的音乐选秀节目(如《中 国好声音》)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并总结
“欧洲艺术歌曲大全”丛书精选欧洲六个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以及西班牙语)的曲目,涵盖了自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各个时期,其中还收录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希望可以对初级声乐教师、声乐指导以及歌唱家的演唱有所帮助。扫描封底二维码,可获取所有歌曲的发音指导与钢琴伴奏音频。
民族声乐是一种比较难解释的艺术形态,可以说它就是音乐的造型艺术。如何欣赏或理解它,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素。你可以体会它、学习它、感受它,但常常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学术文库》中,作者邢延青试图将民族声乐作为文化信息来分析这种听觉符号系统的传播现象及传播方式与特征,运用边缘学科类比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地将传播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部分纳入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之中。同时重点对民族声乐的听觉语言诗、词、曲——形的意义,隐喻与象征特点的结合进行文化的分析。
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本书共设计了八个章节:章为声乐艺术基本理论,包括声乐艺术及其基本特征、声部的划分理论、声乐艺术的形式和声乐作品的类别;第二章为声乐技能技巧训练,从歌唱的姿态、呼吸训练、共鸣训练和技巧训练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为声乐的语言艺术,通过对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歌唱语言的音韵与收声和声乐语言的情感表达分析声乐的语言艺术;第四章为声乐艺术的心理研究,包括声乐艺术的感知觉、想象、记忆与情感,以及对紧张心理的调控;第五章为声乐艺术的风格与表现,分别对美声风格、民族风格、通俗风格的演唱进行了分析,之后综述声乐艺术作品的处理与表现;第六章为声乐的表演艺术,包括声乐表演的要素、舞台风度和排练艺术;第七章为声乐艺术的审美研究,分别从美学特征、审美原则、审美修养三个方面进行分
《勋伯格和声学》是一本世界名著,如今第一个中译本终于出书,一提起阿诺德·勋伯格,便自然想到“十二音体系”,但这却并非“十二音体系”的论述。《勋伯格和声学》是一本传统的、基础的和声学,勋伯格正是以此培养出阿尔班-贝尔格、安东-韦伯恩大师这样的高徒,勋伯格在这里不是让学生“配和声”而是“写和声”,他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础,只要这个基础坚实稳固。在上面盖出的高楼大厦何愁不能烁今震古,如今,我们的主要目的虽然是创作现代音乐,但学习传统却是通往现代音乐的必经之途。
喜歌指国人遇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的具祝颂、祈福(包括去煞、感恩与惜别)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彩词、四言八句、大四句等。传统喜歌是重要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玉波编著的这本《中国喜歌集》次系统、全面地辑录文献记载与民间流传的喜庆仪式歌谣,为文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资料,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中国喜歌集》亦可视作辑录者构建本土民歌学理论体系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