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中外通俗合唱曲精选》精选、编配了66首深受青少年们喜爱的、根据中外著名歌手演绎的通俗歌曲。书中合唱的编配遵循易学易唱、难易程度适中的原则,富于艺术效果,并按 中国歌曲 、 外国歌曲 、 乐队组合 三个专题板块编排,不仅可供各地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中心合唱团(队)选用,也可作为独唱(伴唱)、二重唱、小组唱及乐队组合等各种演唱形式的选用曲目。
在音乐艺术海洋中,合唱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合唱中,人们一般要将演唱者分成几个声部,各个声部所唱的曲调相互交织,时而相互应答,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合唱对于培养参与者的集体主义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参与者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都是大有裨益的。合唱一般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种。其中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三种。混声合唱通常指男女声的混合,包含有童声的时候则称为混声和童声全唱。按照声部数目的多少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通常以混声四部合唱最为常见。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些人认为中国过去没有合唱,
本书中《中国圆了五环梦》是一首亿万少年儿童心中的歌,飘溢着快乐阳光的芬芳。这首歌诞生在六年之前。当世界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举起小木槌敲定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刻,首都北京沸腾了!“我们成功啦!”
本书所选乐曲涵盖传统琴、流行琴以及自由低音琴,系目前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优秀中青年手风琴演奏家的新作,其中很多作品已演出多次,并广受欢迎和好评。这些作品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多以流行歌曲改编而成,非常适合专业院校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以及优秀的中学生演奏;有几首用二重奏形式编配的乐曲更能体现原曲的风格与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首 手风琴与人声 ,这种改编形式使传统乐曲焕然一新 它既不是手风琴独奏,又不是单纯的手风琴伴奏歌曲,而是把手风琴与声乐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为手风琴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书收录了罗大佑从1974年的《歌》开始到1994年发行的《恋曲2000》专辑中的部分歌曲,共42首。本书在选曲上费了一番工夫;许我非常大气的歌曲《京城夜》、《东风》等都未被收录进去;又考虑到语言地区域性差异,所以涉及到使用台、粤、英等语言的歌曲也未被收录进去;当然,另外一些太过于耳熟能详细的歌曲如《东方之珠》、《恋曲1990》等也未被收录进去,想必这些歌的曲谱肯定是大街小巷满天飞罢。 在附录部分还专门整理了罗大佑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年表等,这有助于大家从侧面了解罗大佑及其作品,也有助于那些有志在音乐创作上展一片天地的同行们做一个参考。 同时也为那些在音像店或者在音像超市苦寻觅罗大佑歌曲却遍寻不着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目录。
《当代外国高校精品音乐教材:美国流行音乐(第3版)》讲述的不仅是美国流行音乐,更重要的是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引领着读者一边欣赏着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一边去领略这种音乐所折射出的丰富的、多元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再去思考这种音乐所引发的论题以及蕴含在音乐音响中的深层意义。作者凭借其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捕捉到美国流行音乐大师们精彩的个性表现,指引着读者去享受他们的非凡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冲击。
周璇(1920—1957),是我国蜚声影坛、歌坛的两栖明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被誉为“金嗓子”、“歌后”和“影后”。一代歌星、影星周璇的独特的艺术地位,在中国电影史和音乐史上几乎无人可以替代。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周璇在海内外电影观众和歌迷的心中,有着特殊的长久的魅力。1995年,在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隆重颁发“世纪奖”的庆典上,周璇荣获女演员奖(男、女演员各15名),由她主演的《马路天使》是10部获奖优秀影片之一。
这是一本以 春天的故事 为主标题、以 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歌曲选 为副标题的歌曲专集。 书本精选了自1978年12月至2008年上半年以来创作的优秀歌曲(包括影视歌曲、流行歌曲)共300首,力图通过歌曲这一传播面广、受众面宽的音乐平台,充分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反映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了便于读者选唱,全书按照六个极具概括力和象征性的标题,即 世纪春雨 、 祝福祖国 、 情系人民 、 乡情乡音 、 和谐家园 、 青春舞台 精心编排曲目。入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经过时间的检验,具有较高的社会传唱率和公众认可度,堪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代表性的 好歌金曲 ,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真情记录和精彩演绎,其中不少作品曾荣获 五个一 工程奖和 金钟奖 。为了
《流行音乐手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流行音乐及相关领域的概貌、历史、原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工具书,分为《概论篇》、《百科篇》和《明星金曲篇》三大板块,包含了30余篇专论及800多个人物、曲目和术语的词条。其中,《概论篇》先对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作了概括性的论述,此后是介绍世界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流行音乐发展概况的专论。《百科篇》中的20余篇专论涉及了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制作和传播等各个领域,既有这些领域的概况和发展历史的回顾介绍,也有一些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法的分析讲解。《明星金曲篇》以短篇词条为主,选取了*有代表性的200余位欧美歌星介绍给大家。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大量 上海老歌 被认为是 黄色歌曲 ,在中国大陆上销声匿迹。好在上海人念念不忘自己的历史,不少人家里还珍藏着当时的唱片,不少老歌还深藏在老年人的脑中和口中。本书曲目容包括飞飞曲、五芳斋、今夜曲、双星曲、天伦歌、毛毛雨、王老五、长城谣、四季歌、好时光、红豆词、初恋女、卖相思、夜上海和夜来香等。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事被时光之河不断淘洗,能沉淀下来的想必就叫做“回忆”吧。如果日后我们沿着来路逆流而上随意翻拣,那忽然在沙粒间闪亮的扇贝或是一脚偶尔深陷的足迹是不是就该称作“ 刻骨铭心”呢? 罗大佑出色而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具在典型锐利深刻而细腻的代表性,大家在轻轻哼唱某一首歌的时候很轻易地就认为在唱着自己了——那些或游戏或深情的歌声竟能如撞洪钟般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孤独的人怎能抗拒这样的共鸣?终于有一天,我们也会和罗大佑一齐合唱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光吸的故事”呢。 在音乐世界中,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璀璨的明星。音乐是时代的记忆,歌星是音乐的载体。歌星因为音乐而变得光芒耀眼,音乐通过歌星让人们口耳相传。为了更好地回报所有始终如一关注、支持、喜爱《同一首歌》的歌迷朋友
《流行歌曲沧桑史话》叙述的是从中国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时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
黎锦晖先生七十多年前谱写的时代由,历经风雨沧桑,终于在21世纪的今天辑集出版了。这是一件格外引人注目的事。 “时代由”亦称“时代新歌”、“摩登歌曲”,泛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都市的一种新型爱情歌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在国内被视作“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的同义语。今通称“流行歌曲”。 《黎锦晖流行歌曲集》由年近九旬的黎锦晖夫人梁惠方女士和对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深有研究、年逾古稀的吴剑女士主编,歌集汇聚了两位老人多年精心搜集和珍藏的二百多首歌谱资料,弥为可贵。尽管年代久远,又历经战乱,把数十年前的散佚资料辑集汇总难以求全,但现有歌目数量已大为可观,其代表性亦毋庸置疑,无论对专业或业余读者了解黎锦晖时代曲的真貌,探究其社会背景、创作思想、风格技法,以至当年受批判、遭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