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恢宏大气的石雕,到灵巧精致的玉雕,从天趣盎然的陶瓷雕塑,到别有洞天的砖雕,从浑然天成的木雕,到淳朴自然的泥塑,从风雅超然的竹刻,到厚重拙朴的金属雕刻,本书带你了解雕塑的品类与工艺,探析雕塑背后的文化,领略雕塑之美!
本书根据陶泥雕塑制作的整体顺序进行展开,全书大致上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制作陶泥雕塑的基本概念、工具、技术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通过真人模特照片和制作步骤示意图分步详解制作面部五官的局部细节;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运用解剖知识和模特实际表演详细解析了特定表情所需要运用的肌肉名称和形状变化,同时还考虑了不同年龄的模特的面部肌肉特征,作者实际制作了具有各种表情特征雕塑例作;第四部分则简单介绍了烧制技巧与*后工序以及多位名家所制作的不同风格的陶泥雕塑作品,整书内容既面向专业学生与专家学者,又适合对陶塑、雕塑感兴趣的业余读者阅读,图片精美,印制精良。
《泰山石刻大全》集泰山现存石刻之精华,上自秦汉,下至近现代,各代佳作均予采录。内容为全部石刻的局部拓本或全拓,基本体现了泰山石刻的全貌。本次增订,将部分新发现的精品附于卷后,资料更加完整。
中华文明的托命之人是女性?是否存在一种女性主义的创作?当代艺术只是一种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人工智能可以创作出只可感知不可言说的艺术作品吗?作为中国当代标志性的女性艺术家,向京为何在2019年彻底结束了她的雕塑创作? 二十年来,艺术家向京与作家林白、哲学家陈嘉映、电影学者戴锦华、诗人朱朱等不同领域的朋友进行了一系列对谈,这些谈话涉及艺术家的成长和创作,也谈到了女性主义、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和社会思潮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这些谈话的时间顺序打乱,将不同时候谈论同一话题的片段用蒙太奇的方式剪辑到一起,形成了一篇长谈。 德国学者阿克曼在与向京对谈时提到,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如同行走在一个无形、无垠的宇宙。被打乱时空后的长谈某种意义上模拟出了类似的宇宙,时间、空间这些外在的因素被剥离,通过谈
超轻粘土是一种包容度很高的环保手工材料,不仅能自由捏塑造型,还能用颜料上色,在日式手办和少儿手工中应用非常广泛。本书共有五个部分,从超轻粘土的制作基础讲起,到入门案例、技术案例、创意案例、趣味应用案例,由浅入深地教授了超轻粘土的全流程制作方法。本书案例囊括了新鲜蔬果、美食、花卉、家居物品、可爱饰物和人物,萌系的造型和简化的制作方法*能柔软你的生活!本书内容简单易学、案例可爱精致,适合手工爱好者、绘画初学者阅读学习,也可以作为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教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西汉陵墓雕塑上承秦及先秦,下启东汉三国,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陶俑盛行,舞、侍从竺产,样式可分着衣式和塑衣彩绘式两种,秦韵楚风,面貌出新,折射时代风云。湖南长沙、湖北荆州、江苏泗水、四川绵阳、甘肃武威等地的木俑,内容丰富,造型细致生动。青铜雕塑方面,北方地区多从葬实用灯具、熏炉、豹镇及小型博戏佣,西南地区则埋以车马和畜禽模型。帝陵建筑遗址和诸侯王墓出土的小型玉石雕刻作品,巧夺天工,艺术成就卓著。表饰坟垄的石雕作品问世,霍去病石雕墓石雕君主题鲜明,循石造型,气魄沉没雄大,代表着早期大型石雕艺术所达到的水平。 本卷选录西汉时期陵墓雕塑代表作品三百二十余幅,分墓表石雕、石俑、玉雕,木俑、铜俑,陶俑一,陶俑二四个部分。图版前有编著者两篇专论,图版后附说明,旨在
福州的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其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 潘惊石,字林平。出生于罗源。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寿山石网创始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师从陈建熙。擅雕印钮、薄意、草虫、动物等,作品以新意独创、随色赋形、情趣盎然著称。 本书为“唯美寿山石雕”系列之一,收录了潘惊石寿山石雕中的精品。
雕塑是形体的艺术,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静止而有舞蹈的旋转和运动。与其他姊妹艺术一样,包容着个性和激情,而且凝聚着永恒的魅力。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早在新石时代,就现了雕塑的雏形。虽然历经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大量的各个时期的雕塑作品依旧跨越历史的长河保留了下来。 我国雕塑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理想和欣赏趣味,代表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本书以时代为序,分重要作品、雕塑家等部分,收录我国自原始社会至清代,与雕塑内容相关的条目1500余条,并配有图片以说明。其内容涉及陵墓雕刻(包括地面纪念性石刻与墓随葬编等)、宗教雕塑、民俗雕塑等诸多方面。除石刻外,还包括陶、铜、木等不同材质的种类古代雕塑品。编者还撰文简述了我国古代雕塑不同阶段
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是陈设艺术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还有像周轻鼎、高建新等工艺美术家,当年在上垟瓷厂创作的作品。《上垟遗珍(地方国营龙泉瓷厂精品瓷选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篇)》收录上垟瓷人物雕塑125件、动物雕塑73件,共计198件(含一些以人物、动物为主题的灯座、烟缸等日用品),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甚至是孤品。编著者对每一件作品,配上约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包括作品的名称、艺术特色、文化背景等内容,力求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欣赏信息。
《空间的遐想:将雕塑艺术导入时装设计》灵感源来自于抽象艺术。设计创作的构思点基于英国著名抽象雕塑艺术大师芭芭拉·赫普沃斯女士的作品研究,以及对其他具有相同艺术思想及作品的研究借鉴之上,构思的重点是服装结构实与虚的平衡关系,探索的要点是建立人体曲线与服装廓形之间的空间美,寻求突破的是传统时尚观念与现代审美意识的自然与抽象。作品效果舒展流畅、端庄典雅、灵动美妙,整个设计理念及制作过程、思维开放,步骤清晰,结构严谨,新颖独创,成功地拓展了时装设计的空间领域。
《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是德沃夏克的一部方法论著作,也是他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的姊妹篇,1918年在慕尼黑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使他跻身于德语国家美术史家的前列。德沃夏克以此书开创了美术史领域中精神史的研究方法,从而丰富了维也纳学派的方法论。 正是在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德沃夏克发现,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冲突,是与同时代实在论与唯名论之间的冲突相平行的。但德沃夏克并不是简单地从神学家的著述中推断出中世纪艺术的精神品质,而是认为,它们都是中世纪世界观的产物;中世纪艺术既源于这种世界观,又反映了这种世界观--基督教唯灵论。德沃夏克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权威性,也对20世纪诸如豪泽尔、潘诺夫斯基等一大批20世纪美术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主要展示了托尼·克拉格的绘画作品,托尼·克拉格对艺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这可能与他出身于一个电气工程师的家庭及他早年在一天然橡胶研究所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有关,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实践敏感并重视于材料、介质、比例、生成、技术、计算机等。他的作品,往往应用现成品、废弃物、工业社会制品,利用那些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常见的物品和材料,也包括塑料、陶瓷、石膏、木材、钢铁、玻璃、聚氨酯、石头、铜、橡胶、水泥及新出现的材质,当代社会文化及物质环境,其突出特点是产生和存在着丰富的材质,并可能自由应用发挥,从而形成艺术创造的新面貌和新观念。
传说尧舜时期,中国已使用漆器。由于漆是一种液状物,只是附着在器物的表面上,漆对器物有着牢靠的保护作用,因而我们往往可以从古代保留至今的漆器中,窥见木制器物。《韩非子·十过》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这里的“斩山木”、“削锯修之迹”,显然是以木制成器物的胎型。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西周燕国墓地中,曾出土了许多漆器,器型有豆、觚、晷、壶、簋、杯、盘等,均采用木制成器的胎形,表层涂绘漆饰,有的还镶嵌着加工成装饰纹样的蚌片、蚌泡等。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木器生产发展的状况。 通过历朝历代的沿袭,北京地区的木制器具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是逐步发展、丰富起来的。木雕在成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之前,其主要功用是为木结构建筑构件进行外表装饰。至
中国的陶瓷工艺雕塑遍布神州大地,赖荣伟专著 的《陶瓷工艺雕塑制作技法》以福建德化、江西景德 镇,广东佛山等主要产区的技术技法进行介绍。书中 共分八章,分别从国内外陶瓷工艺雕塑的发展历史及 现状,陶瓷工艺雕塑的基本形式,陶瓷工艺的捏塑技 法,德化传统工艺瓷塑的制作技法,现代陶瓷工艺雕 塑的制作技法,模具翻制工艺、注浆成型工艺及施釉 烧成等方面作了全面详尽的讲述。 《陶瓷工艺雕塑制作技法》以使读者了解和掌握 陶瓷工艺雕塑的制作技法和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