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瑞士崛起,为实现秩序化、组织化的视觉表达,网格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与大量应用。在1961年出版的《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一书中,约瑟夫 米勒-布罗克曼首次简要介绍了网格系统,此举使其成为瑞士平面设计史上的先驱。当时,还没有书能详细阐述网格的结构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很多设计师并不了解或者误解了网格系统而导致误用。 20世纪80年代,布罗克曼为进一步填补网格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空白,撰写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系统地讲解了页面排印秩序化、组织化、体系化、统一化和均衡化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成为举世公认的网格系统教科书。 本书开篇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之后则是搭建网格系统的详细步骤。在讨论了纸张的尺寸、字体的样式、栏宽、行距、边距比例和
每种中国传统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本书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100种色彩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重现古人的心灵意象。 瓷秘 霁红 胭脂水 是晚唐、明、清所烧瓷器色,这是从器物传承中窥见的色彩;染蓝的蓝靛由菘蓝叶发酵而来,菘蓝既是色名,也蕴藏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巧思; 花是深红叶麴尘 揉蓝衫子杏黄裙 ,色彩是诗人眼中的风物 由中国传统色,见文化广博、人文风流。
尝试以宋时诸家诗词、笔记小说记载为核心文本线索,对照出土文物,以穿用衣物(服装)、冠梳钗钏(首饰)、梳洗打扮(妆发)三个篇章,分别探寻了解当时佳人妆束流变的具体模样与组合搭配。选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花蕊夫人、李清照、李师师、白娘子、小青、严蕊 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适当推测,设计各个人物当时可能妆束,服装、首饰、发型、妆面、场景均有据可考。 书后附一米长卷、两张换装贴纸,梳理宋朝女子的穿衣顺序、化妆步骤,及宋朝三百余年时尚变迁。附赠一套服饰贴纸,参考安徽南陵铁拐宋墓、茶园山宋墓出土服饰实物设计制作,展现北宋、南宋的经典穿搭。
构图究竟有多重要? 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是静物还是风景,所有优秀的画作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成功的构图。如果缺少这个特点,就算是再吸引人的绘画主题,在画面上也只能呈现出平淡无奇的效果。 本书作者伊恩 罗伯茨结合他40余年的绘画以及教学经验,提供了一系列便于实践的方法,将绘画过程中这个关键步骤的秘诀传授给你,助你快速有效地设计出色的构图。通过本书,你将掌握许多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学会运用比例、形状、色彩、明暗创造画面的动感、韵律、和谐,打造出引人入胜的画面效果。本书将带领你一起探索作为艺术家的真正潜能,终得以轻松自信地绘制出任何主题的画作,享受绘画创作带来的愉悦。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折叠是一项十分关键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基础能力。包豪斯学院的约瑟夫 亚伯斯(Josef Albers)就把折叠作为设计基础课,旨在让设计师建立空间感和几何直觉,提升三维造型的创作能力。 保罗 杰克逊是继约瑟夫 亚伯斯之后的专门传授折叠技巧的艺术家。本书凝结了保罗40多年的教学精华,他从一张纸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基础的折叠概念及80多种通用的折叠技巧。 这些技巧广泛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时装、珠宝设计等领域。在学会这些技巧后,设计师可以突破纸的界限,探索织物、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的可塑性,激活创意灵感,满足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
本书是《花艺设计基础教科书:花束技法与基础造型》的进阶篇,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花艺从业者编写的,可以切实系统地指导开花店,特别是大型花艺项目所需的花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花艺色彩搭配,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总结而出一套更适合花艺师和植物设计师使用的色彩搭配系统。花艺技巧进阶,包括构图法则、线条分类与应用、8个花艺进阶技巧、人造茎技巧、蜘蛛网架构等。花艺设计常见的4种风格(装饰性风格、线性风格、植生风格、混合型风格)以及35个花艺案例,详细拆解线条、色彩、风格、步骤等设计要点。
很多设计师因为不了解视觉上的几何构图原理,所以在把优秀的概念性创意变为现实时饱受折磨。 本书作者 金伯利 伊拉姆 几何学无处不在,设计中的几何学堪称设计的骨架。本书融合设计、艺术、几何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拆解看似深奥难懂的几何原理,带你轻松看懂黄金分割、完美比例和斐波那契数列。 透过书中特制的硫酸纸,借助层层递进的视觉分析,你将一步步看到柯布西耶、奇肖尔德、密斯等大师,是如何巧妙地使用黄金比例,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 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摄影等领域的学习者与从业者,都能够从书中解锁万能的构图方法,给创意增添永恒的理性之美!
设计是什么?这本书将解答你所有关于设计的问题。 美国平面设计教父保罗 兰德在与学生的两场对话中,聚焦种种设计关键问题,给出一阵见血、直指核心的答案。他的言谈幽默犀利、妙语连珠,尽显其对设计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刻见解: 一切皆是设计。一切! 设计即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运用双手非常重要,这才是设计师区别于一头牛或电脑操作员的地方。 大部分东西都可以通过观看来学习,但阅读会带来理解,会给你自由。 保罗 兰德凝结毕生功力的经验之谈,将激发你重新审视与思考关于设计的一切。
本书为日本长销商品的设计细节透析,回顾了日本各领域长销商品的注重消费者体验的设计变迁,以详尽的图解形式对比设计的变与不变,从社会背景、消费者习惯变化、专业设计、市场等的视角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总结相关设计参考范例,尝试在设计、科技、商业直接寻求更深层的价值与平衡。 本书可作为UI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产品策划等项目的设计及灵感参考。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及建筑方面的思想及理论,跨度从先秦至清代,历时较长,涉及领域较广,是一本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设计史书籍。本书认为, 设计 是 道 (文化)与 器 (器物)之间的桥梁,设计思想引领了设计实践,构筑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基石。通过剖析各时代蕞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真实、客观地阐释了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呈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特质与延续性。无论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历史及理论的研究者,乃至中国历史研究者,均能从中获益。
本书是一部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让读者掌握成衣制版、裁剪和制作的技能,具备从事服装技术行业的能力。 本书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本书的第1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服装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测量、服装号型及尺寸规格、服装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第2部分为本书第2~6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成衣制版、裁剪、排料、缝纫和熨烫方面的内容,再辅以29个小案例的制作帮助读者掌握这方面的技能;第3部分为本书第7~9章的内容,通过对童装的内衣、开裆裤、连体衣、背心、男女童装,女式的喇叭袖衬衫、A字裙、连衣裙、鱼尾裙、铅笔裤、西装、大衣,男式的裤子、衬衣、马甲、西装外套、风衣、夹克等18款服装具体介绍了从制版到缝制的详细操作步骤。 本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适合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美学工艺设计或者服装裁剪工艺和服装制作的从业人员使用,也适
文字设计具有双重性:首先,设计作品要具备功能性;其次,它也应具备艺术审美性。 埃米尔 鲁德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杉浦康平、安尚秀、扬 奇肖尔德、埃米尔 鲁德、卡尔 格斯特纳等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与设计评论专文。这些作品与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当代设计面貌。 但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字体设计作品集,更是一本串连起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展现设计界多种理念乃至学术观点冲突的启发性教程。赫尔穆特以广博的学识视野在《今日文字设计》里展示了现代文字设计在东西方近一个世纪的节点和面貌,并以作品为例对文字设计不同的观念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类和阐释。 本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后即风靡业界,广受赞誉。40年后的今天,经由增补修订,推出中英文对照的
本书以中国传统物象为创作基础,采用先秦时期楚文化浪漫、神秘的纹饰风格,以纯粹的点与线的形式来表现奇异神兽和繁盛花草。相较于敦煌纹样丰富的色彩,楚纹样更注重线条造型的旋回变化,本书中的纹样设计吸收了楚纹样的这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点元素,提升了纹样在视觉上的节奏感。 在内容上,本书既包含 五大瑞兽 龙生九子 二十八星宿 山海异兽 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纹样,又包含 引蜂之花 等生活化的花卉题材纹样,还将不同物象合二为一,进行了 异核体系列 纹样设计的尝试。 由于本书中的纹样结构相对简单,也没有特定色彩上的限制,因此应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服饰、器皿、家具等领域。此外,本书的纹样介于造型繁复的传统纹样与形式极简的现代Logo之间,因此也可以作为Logo设计的参考资料。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
色彩设计能力的高低与色彩感知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虽然人们的色感天生有强弱之分,但通过后天的训练,色感是可以提升的。 本书围绕色感的提升,讲解了色彩基础理论、色彩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结合院校相关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大量构成训练与设计训练,力求在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间搭建桥梁,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藩篱,让读者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设计中,并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提高色感。书中从学习绘制色相环和色调表讲起,详细讲解了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色彩的角色与数量、色彩的印象与层次、色彩情感与心理、色彩调和等的内容,还介绍了作者多年经验提炼出的主色配色法和主调配色法等实用性强的方法,并给出了借鉴优秀作品获得灵感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常见的色彩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案,让读者避坑。 本书适合想要提
《宝可梦视觉艺术史》 欢迎来到宝可梦的世界!宝可梦系列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最初是日本漫画家田尻智为孩子们创作的漫画。随着当年为Game Boy游戏机而创作的游戏,宝可梦系列一炮而红。从那时起,宝可梦开始风靡全球。 宝可梦系列在25 年中不断保持内容的更新,并建造了包含游戏、动画、漫画及其相关衍生品的庞大娱乐帝国,吸引着全世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中国,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不认识皮卡丘的年轻人。本书是为了庆祝宝可梦系列25 周年而编写的。书中回顾了25 年来所有的宝可梦故事,从第一世代到第八世代,书中详尽描述了每个故事的创作背景,探索了宝可梦系列背后的故事。无论你是宝可梦的新手还是 专家 ,当跟随本书一起踏上石英高原的时候,你都会爱上这段神奇的旅程。 本书适合宝可梦爱好者阅读、学习。 《马力欧视觉艺术史》 从《超
你是否还在对着空白的画布发呆,不知该从何下笔?或者正深陷瓶颈, 为灵感枯竭而发愁? 阅读本书吧,相信它能给予你极大的帮助!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卓有建树的两位作者,精心总结45种独特而实用的绘画方法,从技巧剖析、材料介绍到问题指导、效果演示,全方位教你利用各种材料打造丰富的画面效果,帮助增加作品的深度与质感,唤起你动手的热情,激发你探索的灵感。带上它即刻开始你的艺术创作之旅,从根本出发让你的作品大放光彩!
配色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它有规律、有方法、有诀窍,《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就来逐一讲解。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中通过作者的原创示例和精选的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了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和两大关键词选色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突破已有的形式和惯有的配色思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书中提出的配色理念简单易行,带你梳理色彩创作的切入点,正确判断和思考色彩集合、色彩参照等配色概念,迅速理解色彩与图像的关系、色彩关键词等设计重点,将经典作品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内文的装帧设计运用了书中所讲的用色技巧,每一页都是配色学习的参考作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激发国民对珠宝首饰消费的热情,人们对饰品的审美、情感与精神需求也在日益提升。近些年,新的商业与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趋势下,对首饰设计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不仅要具备设计和制作某件具体产品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与系统性的工作方法,以满足不同商业的消费及情境体验的受众需求,为此我们策划了这套《首饰设计与工艺系列丛书》。 本书是关于首饰制作中与珐琅相关的工艺技法图书。本书首先介绍了珐琅工艺的发展简史和大致分类,以及珐琅制作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然后从工艺操作的角度出发,按照珐琅工艺的分类,逐一介绍了各种珐琅工艺的艺术特点、呈现效果及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图片和文字说明结合的方式展示了珐琅工艺的大体样貌和工艺细节;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艺术殿堂 中央圣马丁学院1年制的预科课程,带领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读者有系统地探索、学习和建立个人风格。书中12个章节对应了1年制预科课程中12个重要阶段:1、选择方案 2、调研 3、绘画 4、创作 5、反思 6、风险和失败 7、探索 8、定位 9、专攻 10 合作 11、项目启动 12、呈现。 一方面它提出研究和思辨的方法为创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书中多角度的 专题练习 、 工作坊指导 和 艺术家访谈 可以帮助读者在实践过程中拓展创作方法,培养冒险和接受失败的能力,从而思考成为一名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意义。本书尤其在视觉传达设计、服装染织、美术和三维设计四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有意在艺术设计界发展的学生提供系统且深入的实用指导。
本书是NY TDC 64 Best in Show和三次 世界最美的书 等重要奖项获得者刘晓翔个人工作室成立10年以来书籍设计作品的精华总集,以从未有过的方式解读设计。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写作与编辑理念承袭自《11 16 XXL Studio》,在大幅度简化本书材质和印制工艺的同时,选择了11本刘晓翔工作室为不同类别书籍所做的设计。来自11本书的11个16页的页面选择是以文本排印(造型)为主的。第二部分作者将多年以来对汉字版面网格系统的研究汇聚其中,详解了它的源起、数理逻辑(字号模数)起点、单元格构成与思维方法。对于不易理解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将网格细分为极为细小的模数的朋友们,刘晓翔老师给出了简明操作程序。本书对于普通读者、设计师与出版人、编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