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除作为一种传递消息的工具外,本身亦兼具极高的欣赏价值及纪录历史的功能。随着大众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明信片已成为不少游客、收藏者搜集的重点对象。本套明信片由著名画家张安朴先生通过硬笔水彩画的形式精心描绘了邬达克在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分为陶工艺、瓷工艺、青铜工艺、家具工艺、建筑与环境艺术、染织工艺、其他工艺(漆器、金属工艺、玉器等)及综合共七个部分。全书紧扣 艺术类研究生考试(专硕、学硕)、美术教师资格考试、艺术类大学生期末课程考试 的考试要求,在详细研究各专业方向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结合王树良、张玉花博士团队多年考前辅导的经验编写而成。集权威性、针对性、完整性、实用性于一体,反映了外国美术史科目考试的出题原则和最新考试动向。
纸艺指包括造纸艺术在内的所有与纸有关的设计工艺,是以纸为材料,以 心 造像,以 意 变形,通过通过剪、撕、刻、拼、叠、揉、编织、压印、装帧、装置或者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把美好的事物用夸张的技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工艺。它将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对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和人的情感,用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取代视觉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纸艺具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本书是著者从教 27 年来对纸艺设计的心得总结,核心内容是限定通过一张纸来完成各种形态的设计成型,以便于批量印刷。
本书以陶艺基本技法为主要内容,汇总了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烧成等过程中有可能遇见的问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多种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刺绣是女子必学的手工技艺,它融合了各地的民俗文化风情,从一针一线的精细手工劳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素绢彩绣:杭州手工刺绣技法》以通俗的语言介绍杭绣,传授杭州手工刺绣的技法,以简洁的手绘插图来演示常用的针法,另附精美的杭绣作品欣赏。读者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杭绣针法,自如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璀璨夺目的传统工艺美术,是勤劳、智慧的先辈们用巧手创造的美的结晶。在岭南,粤绣、广彩、玉雕、木雕、牙雕、灰塑、砖雕、剪纸、染织 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无一不精美绝伦。这一套丛书,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能够走进你们的心中,让你们能够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丛书每一册的内容都由资深美术老师编写,每册书都会对其相应的传统工艺的发展和艺术特征进行详尽的描述。丛书主题是 潮玩 ,在每一册书中都会有很多互动、体验、创作的小环节,期待非遗项目能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丛书以 融创 美育理念推进非遗课程构建,创作理念:设计基础(平面、立体、色彩沟通) N(非遗门类),在培养读者设计思维的
这是一本专门为喜欢手写字、手账的人群设计的创意素材集。书中收录了各种实用、好看又容易掌握的创意手写字,不仅可以用在手账里,也可以用在手抄报、便签等任何需要手绘字的地方,让你的手绘字瞬间变得生动好看,独具特色!全书一共包括14种创意字体,既有创意中文字,也有时下流行的Brush Lettering。还有34种生活手账主题、几百个手账字实例。只要花点巧思,手写字也可以充满趣味,让你的本子瞬间提升颜值。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以历史的朝代交替为经、各工艺演变兴衰为纬,以出土实物为证,描绘出一幅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封建帝制终结几千年以来,在历代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帷幕下,以王公贵族审美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风尚的衍生与流变景象。
陶瓷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种方法,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家主要是用文献资料来叙述心目中的历史,陶瓷史学者会用陶瓷作为研究入门的材料。 陶瓷不会讲话,所以要借助文献,借助其他伴随的东西复原本来的历史。 《中国陶瓷史论集》旨在拓展亚洲视野,综合研究包括日韩、东南亚乃至波斯与中国陶瓷史的相关问题。
所谓 髹 ,指手执木柄毛刷蘸漆涂刷器物; 饰 即装饰。凡器具用天然漆髹涂并以绘、刻、填、磨、雕等各种艺术手段装饰,均可列入 髹饰 工艺的范畴。作者从漆的被发现开始,引经据典,将历史事件、漆工故事与髹饰技艺的发展巧妙结合起来,行文之余又辅以丰富的器物图片,勾勒出中华髹饰工艺八千年的历史脉络和中华漆器温厚、典雅、含蓄的审美趣味。
本书作为 文化广西 丛书中的一本,先从基本知识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广西传统工艺的殿堂,再对八桂大地的传统工艺进行整理,包括陶瓷工艺、织染工艺、编织工艺、剪纸和绘制工艺、民族吉祥挂件制作工艺、雕刻工艺、金属冶煅工艺、纸制品与毛笔制作工艺、漆器及其他类别,深入浅出地讲解并配以历史文物图片和田野调查所获取的精美图片。该书涵盖目前广西传统工艺的各大门类,汇集了本土传统工艺精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包括水果、蔬果、野果在内的植物果实,颜色和形态丰富多姿。将果实应用到花艺设计中不仅能营造季节感,也能够创造空间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表情,给整个花艺作品带来创意和意趣。在花艺设计中果实的应用是比较难掌握和处理的高阶技法。本书是作者长期设计生涯中经验的总结,将果实应用的实用技巧和窍门毫保留的贡献给大家。本书介绍花艺设计中常用的近60种果实的特性,及其与鲜花的搭配技巧,每一种果实都搭配一个作品案例,案例类型包括小型插花作品、商业赠送花艺,以及大型的空间装饰花艺,并附以详细的制作步骤图和文字讲解。
缬染,是中国古代对几种纺织品印染手工艺方法的泛称。 缬染 之名是据制作这种产品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工艺而来,缬 即防染显花, 染 即染色。作者以 缬 和 染 为主线,翔实介绍了缬染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上篇 染尽青林作缬林 介绍了古代 三缬 绞缬、蜡缬、夹缬及在此基础上孳乳的蓝印花布各自的起源和流变、具体工艺和相关文物赏析;下篇 色染秋烟碧 介绍了中国古代植物染料的出现、植物染料的色彩、对应的相关植物及染色工艺。
本书简要而生动地论述了上溯50万年前,下至20世纪70后代末世界范围内手工艺发展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手工艺家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以及手工艺风格与观念的变迁。本书在西方具有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学术领域中一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本书作者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出生于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市,1946年移居英国,是当代著名诗人、记者、艺术评论家和广播撰稿人,著有《法兰西绘画简史》、《今日美国艺术》等著作。 本书译者朱淳,1957年生于上海,199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本书更多地从社会人文历史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刺绣的艺术世界,从苏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苏州精致的态度,感受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出刺绣技艺的化神出奇,终发现锦上添花的刺绣绝非小道! “针史”告诉我们描龙绣凤中的文明进程;“绣品”给我们传达出苏州绣的精细雅洁;“绣市”展现了全盛时期的苏绣产业;“绣俗”绣的是骨子里的传统和性格;“绣谱”让针线在尺幅间呼吸;“绣娘”本身就是一个个传奇,也创造了苏绣传奇;“名品”是绣花针讲的神话;“华章”是苏绣的发展,是千丝万缕绣新篇。
本书是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从书 之一,为广东省精品出版扶持项目。潮州通花瓷花,是潮州非遗传统技艺的突出代表,也是潮州陶瓷艺术的一张靓丽名片。全书包括四章内容:通花瓷花技艺简述、发展概况、工艺特色以及名作鉴赏。本书立足于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通花瓷花的发展轨迹及其秉承的优秀潮州文化特质,介绍了潮州通花瓷花的技艺特色和文化源流,从而让这门凝聚着潮人智慧和工匠精神的陶瓷艺术,展现历久弥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