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访了20位手艺人,并将他们的故事连同自己对“造物”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完成了一次对何为“美”的叩问与思考。这些手艺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calo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最遥远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美物抵心》与漆艺师赤木明登的另一部著作《造物有灵且美》属于同一个系列,都是通过手艺人的视角思考造物的本质。《美物抵心》是对“究竟何为美物”以及“为何要坚持以人手造物”的叩问。十年间,赤木明登走访了十多位手艺人好友,与他们一同思考并探讨“美物”的本质。这些朋友中有陶艺家安藤雅信、小野哲平、李英才;服装设计师真木千秋、约根·雷尔,等等。此书以手艺人的视角去发掘和论述真正的美物。真正的美物可能是无心之作,是手艺人本性的自然流露。物件是否美,可能取决于手艺人的技艺,也可能是他们用手给物渗入的心魂或生命。
佛教是世界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前五世纪的古印度,约于西汉末年经西域渐渐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汉明帝派使者去西域求佛,白马驮经,白毡裹释迦立像至洛阳,始建白马寺。佛教理论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遍及世界,是世界宗教之一;剪纸艺术美轮美奂,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奇葩,深受人们的欢迎,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佛教艺术和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绚丽多彩,灿烂辉煌。为了努力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本书对中国佛教艺术和中国剪纸艺术的结合进行了初步尝试。本书中剪纸作品的原型大都来自古代的雕塑、壁画和密宗曼荼罗及佛教书籍中的图像,在其基础上改绘为剪纸形式,并对每一幅剪纸作品进行了简单的有关佛教知识的文字介绍。
年画历史跨越千年,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年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年画拾珍百图》题材丰富、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雅俗共赏,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在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同时,《年画拾珍百图》又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收藏品。
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伟大祖国五千古老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辉灿烂。 作书作者广泛集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许多素材,反复研究,吸收其精髓,设计了数以万计的草图。又进一步经过图案变化、提炼夸张,结合、美化加工绘制,最后筛选了2971个纹样,共计762页,全书共分为八大类335种。 本书可为陶瓷、染织、刺绣、抽纱、地毯、挂毯、雕刻、泥塑、剪纸、漆器、服装、编结、风筝、玩具等以及其它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提供系统的传统图案纹样和文字资料。编绘此书的宗旨是:1、中国传统图案的内容最全,注释最详细的工具书;2、图文并茂,具有实用性和知识性;3、具有长期参考和收藏价值。希望工艺美术界的同行们,通过本书的抛砖引玉,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图案纹样,使中国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中国最的年画之一,是中国南方(除闽、粤及西南地区外)民间年画的典型,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扬”之称,又和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年画被美术史家并称“民间年画”。在现存的地方民间年画中,桃花坞年画发生较早,而且影响也较大,并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和艺术特色强烈而著称,具有较高的艺术
年画历史跨越千年,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年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年画拾珍百图》题材丰富、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雅俗共赏,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在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同时,《年画拾珍百图》又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收藏品。
刘尧远、白秀轩编著的《天津泥人张》是“非物质文化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记述了天津泥人张世家的历史由来、家族传承、发展现状以及泥人张的工艺特点、制作流程和代表人物访谈,还有泥人张精彩作品赏析以及泥人张在当前中国梦宣传中的作品简介,是一本全面了解泥人张及其艺术的完整材料。
中国历代宝相花纹饰,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因此,本书将历代有关宝相花纹饰加以整理,以供人们参考借鉴。本书中所收集的宝相花纹饰,包括建筑、瓷器、铜镜、石刻、木雕、织物、刺绣等上面的形象,这些纹饰,对研究我国传统艺术以及现代的美术与创作,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与三位艺术理论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相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它以轻松“说笑”的形式传达出发人深省的严肃内涵。这是一本探讨相声艺术之源的货真价实的严谨的学术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对相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渊源与区别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证。同时书中不时穿插的相声段子以及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使阅读变得充实而有趣。 全书共分四章,以说、学、逗、唱为纲,对相声艺术的这四种因素追根溯源。同时附录相声名家穷不怕和张三禄的研究资料以及侯宝林艺术生活漫忆,颇具可读性。 本书是迄今为止探讨相声源流的最全面也是最的著作,对于相声艺术史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本怡情养目、增广见闻的好书。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以当时流行的时调俗曲作曲牌创作的说唱和戏曲艺术,共十五种>。或直接改编自《聊斋志异》,如《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富贵神仙》《磨难曲》;或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墙头记》《穷汉词》;或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丑俊巴》《快曲》《蓬莱宴》《增补幸云曲》。意在宣扬伦理道德,针砭世道人心。文笔诙谐泼辣,内容深刻生动。与《聊斋志异》交相辉映,是俗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聊斋俚曲用的是淄川方言,对外地读者可能是一种障碍,特收录路大荒先生辑校的“土语注解”。音乐是聊斋俚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聊斋俚曲用的曲牌中,有一些流传了下来,为了让读者有更真切的感受,特收录研究工作者记录整理的曲谱和非遗传承人演唱的经典曲段。此外,还收录了《督丈词》《草木传》《逃学传》《学究
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伟大祖国五千古老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辉灿烂。 作书作者广泛集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许多素材,反复研究,吸收其精髓,设计了数以万计的草图。又进一步经过图案变化、提炼夸张,结合、美化加工绘制,最后筛选了2971个纹样,共计762页,全书共分为八大类335种。 本书可为陶瓷、染织、刺绣、抽纱、地毯、挂毯、雕刻、泥塑、剪纸、漆器、服装、编结、风筝、玩具等以及其它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提供系统的传统图案纹样和文字资料。编绘此书的宗旨是:1、中国传统图案的内容最全,注释最详细的工具书;2、图文并茂,具有实用性和知识性;3、具有长期参考和收藏价值。希望工艺美术界的同行们,通过本书的抛砖引玉,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图案纹样,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