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朱良志经典之作,中国美学的入门之书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数次关于艺术理论讲演的汇集。共十讲,分别是听香,看舞,曲径,微花,枯树,空山,冷月,和风,慧剑,扁舟。本书不是对艺术理论做逻辑推演,而是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所以它既是理论的,又是感性的,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的相通之处。这种美学论著的写法与宗白华先生一脉相承,在当下却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韵味。因此,此书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一版再版。 ☆苏州园林美,美在哪里?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原因何在?本书作者把枯燥的艺术理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带领读者一起去探索传统文化蕴含的密码。 ☆作者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长期
《钢琴演奏级考级曲集》为钢琴演奏级考级曲集,主要内容包括:演奏级,A:1.降E大调奏鸣曲、2.降E大调奏鸣曲(乐章)、3.F大调奏鸣曲(乐章)、4.b小调奏鸣曲、B:1.升c小调前奏曲、2.f小调即兴曲、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4.幻想曲集(冲动)等等。
艺术与哲学对话录系列由服务器艺术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推出,在哲学与艺术交界地带,寻找有意思的话题。对话中的哲学家与艺术家各自讲自己最有心得的东西,并展开讨论,实现一种真正的跨学科、跨传统、跨领域的交流。这些讲演及其后形成的深度对话,既有思想现场的紧张与鲜活,也有专家学者之间思维的对撞,彼此激发,闪耀智慧火花。 第一辑《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有孙周兴、王庆节、刘晓力、段伟文、吴冠军、夏莹、蓝江、张浩军、代海强、刘畅等十位哲学家的主题演讲,围绕现象学、科技哲学、法国哲学、分析哲学中重要的主题,与艺术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展开对话,在哲学与当代艺术的夹缝中,寻找新的创作和认识可能,在未来、观念、可能性、后人类等诸多面向,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艺术,乃至反观哲学工
本书针对性强,适合中老年声乐学习者使用。它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理论性与实践性共立。从发声原理入手,讲授歌唱技巧、歌曲处理、歌唱心理等,深入浅出,着力歌唱实践。2.系统性与全面性并存。歌唱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知识性强。本书篇幅虽小,但内容翔实。3.规范性与针对性相容。概念求准确、原理求简明、术语求权威、阐述求清晰,并在此基础上紧扣中老年的心理特点。4.实用性与趣味性相融。每一章的最后都附有通俗易懂、上口有趣的口诀,让枯燥的声乐理论学习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得以巩固。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以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对西方美术史及重要的美术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简明介绍了不同时代西方美术史著述概况及其作者的生平和艺术思想等内容,进而选译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的相关文献,按照时代分为7个部分 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 世纪、18 世纪、19 世纪和 20 世纪。借此,读者既可以了解西方美术史理论演变的轨迹,领略大师们思想的光辉,又可以按图索骥,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献。
邮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特征。 本书在设计艺术学的视角下以“史”为骨架,以“论”为血肉,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期。通过收集、整理关于中国邮票设计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扼要描述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历史语境,还原各时期的“技艺”场景,归纳、总结、分析各时期的设计风貌。对邮票图像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中国邮票设计艺术所蕴含的审美文化和设计思想,归纳、总结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络与流变轨迹。
内容简介 曾经花儿只是特殊日子的纪念品,而如今摇身一变,化作生活中的新宠。无论何时何地,花儿总是努力绽放,生生不息。如果你想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想对自己珍惜的人表达心意,抑或是打算用较少的投资装饰舒适华美的空间,就请从这本书开启你的花草生活。 本书专为初学者打造,从如何修剪鲜花、认识插花工具、为作品选材开始,到安妮特花艺学校独到的四种基础技法,跟着书中所教亲自体验,不难做出心仪的花艺作品,活用之后更能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动人的花艺设计和各种鲜花的故事吧!
《漫画人生》延续了《童年》和《桑贝在纽约》的对谈形式,由桑贝好友兼记者马克?勒卡尔庞蒂耶提问,桑贝回答,文字部分大约有3万字,并配上百幅插图。本书主要回顾了桑贝数十年的绘画经历,从十几岁开始业余作画到第一次投稿成功,从《小淘气尼古拉》无人问津到目前卖出1500万册,从籍籍无名到世界各地的杂志向他约稿,桑贝依靠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认可。相较《童年》和《桑贝在纽约》,《漫画人生》还收录了很多画家的手稿,老照片,老报纸等珍贵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桑贝的创作历程。
本书以陕西商周青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缘文脉及时代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类型整理、艺术分析与客观描述。运用文献典籍、图像资料,结合“二重证据法”和多元方法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陕西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源流、纹饰种类、风格特征、象征寓意、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及当代设计转化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汇集了当代设计领域关注的商周青铜艺术元素,强调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当代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邮史钩沉寻初心--邮票发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建辉系近二十年邮票发行与变革的亲历者,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初次披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题材邮票的策划、设计内幕;邮票设计家的传奇经历,以及我国知名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等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文章语言轻松,故事性强,可读性强,适合广大集邮爱好者、邮政从业者阅读。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 原书定价:48元 售价:38.40元, 作者:丁峻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4848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深入探讨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根本问题,全新界定了艺术教育的四大功能,精细论证了艺术文化影响人的心脑系统的科学机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一是深入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细致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二是重点介绍了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象思维、符号思维、工具思维、技术思维等认知操作内容及其高效训练范式,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记录、解析了京剧《四郎探母》整出剧目的舞台规制。全书共分四章,每章相对独立并有所侧重。第一章介绍了该剧目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剧目信息。第二章通过分解图详细地解析了各场次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扮相,并对主要人物的服化道盔进行了全面展示和说明。第三章以剧目进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按场次介绍了每场演出中各舞台工作部门应注意的准备工作信息,并配以舞台剧照及演出剧本,演员、导演、舞台监督及各部门舞台工作人员可在各场次的协调配合工作中参考本章内容。第四章对戏曲舞台各部门工作人员在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并对这些工作进行编目和列表,可让舞台工作人员在进行演出准备时一目了然地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本书附录包含“舞台部门工作进度表”和“出箱列表”,便于舞台各部
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合集,内容涉及美学、艺术学、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书中围绕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文化传统,对美学的产生、美学和艺术范畴、文化研究的起源与核心问题、文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和范式、文学的审美性与社会功用、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对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力图体现多元化、差异化、语境化的立场,强调理解的历史感,明确反对非历史和非社会性的审美主义倾向。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拥有十多年手作经验的道具师,她将自己接触过的所有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心得凝结成本书,希望能为读者解开一些困惑。此外,作者还提供了道具师的职业规划,供读者参考。道具制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反思和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心中有一份执着和热爱,什么时候入门*不晚。 本书共3章,第1章讲解了29种主体材料、9种表面处理材料、10种上色材料、11种黏合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3种上色方法等;第2章讲解了14种切磨工具、5种黏合工具、11种雕塑工具、7种翻模工具、4种上色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15种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第3章开始正式动手制作道具,包括配饰的制作、铠甲版型解析、武器的制作、雕塑和倒模的制作。*的附录部分讲解了道具的存放和养护方法,展示了一个*化妆作品。 本书适合手工艺从业者、*化妆师,以及雕
以从艺三十年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为中心,穿插作者的美术史论、美术评论、诗词、杂文、生活图片等图文,以时间为轴,展示作品、创作研究经历与艺术故事,多角度展现艺术家的画中之境与画外之意、生活情趣与治学态度、艺术追求与人生理想等,从而留给读者一个立体可感的艺术家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