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 作者马菁菁在书中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可以说读完这本书,再看到中国古代国画,你就可以从构图风格、技法、颜色等几方面立刻判断出画作的年代。 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从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读者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等鉴赏窍门解释清楚,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 例如:皴擦是判定画作年代的分水岭,五代十国宋初之后的画作才有出现皴擦技法;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如果一幅纸本画说是元代以前的,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本书为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实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温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两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徐先生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知名艺术普及作家中野京子以40幅作品为中心,追寻隐秘在美貌之后不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追踪作品中美的光和影。有人以美为武器实现人生逆转,有人因美貌而招致祸难;有人的美转瞬即逝,有人的美给身边带来血光之灾,有人的美偏偏唯独不能打动心爱的人,有人的美却被自己嫌弃等。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与美相关的故事,每个美的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波澜起伏、值得期待的人间戏剧。让我们来了背后精彩故事,体会一下美人们的喜怒哀乐。
中国画,简称 国画 。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但当艺术品产生了价值,并在市场开始流通时,就会有相同仿品出现,是人们为私欲驱使,追求利益,谋划生计的一种古老而隐秘的特殊行业。几千年来这一行业不断的漫延,手段越来越高明,技法越来越多样,真真假假,混迹于世,一直困惑着人们的眼球。本书由看画、读画、识画、赏画等章节组成,分别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如何看懂一幅中国画的过程。使读者能够在原有的赏画基础上有一个进阶的认识。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后的繁荣。
《夜巡》画的并非黑夜。 《呐喊》中的人原来并不是在尖叫! 《大宫女》完全违反了人体比例? 如果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误解西方美术史上的这些名画。本书就以世界名画中隐藏的谎言为切入点,为大家揭示名画背后的真实世界。书中收录了《蒙娜丽莎》《倒牛奶的女仆》《美杜莎之筏》《红磨坊的舞会》《夏娃与亚当》等100多幅世界名画。书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高清的插图,即使是 艺术小白 也能无障碍地欣赏伦布朗、达 芬奇、雷诺阿、丢勒、高更、梵高等巨匠们的作品。请跟随本书,一起探究名画背后的谎言与真相吧。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 三人书画鉴定小组 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张珩大多曾亲眼鉴阅过原作,而且是 影响*深刻 。文章里还对一些名画的作者归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两宋名画册〉说明》,共收入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小品画六十幅,每幅作品的说明文字均有张珩撰写。张珩在说明文字里,对六十幅两宋小品一一进行了作者归属、作品断代,充分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31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八章,主要从对美的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对比,名画的构图、形式与色彩,画法与主题动机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读者欣赏世界名画,进而提高对绘画的鉴赏水平。启示读者看到一幅画时会思考这幅画作是否只是简单地表达出画家意识到的自然界的宏大与美丽呢?还是画家想要通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呢?本书给予的提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寻不同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敦煌粉本与绢画精粹》一书作者为:何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书开本为8开,内容主要介绍敦煌粉本、壁画、彩塑、绢画,演绎了敦煌菩萨之美。敦煌壁画曲折地、广泛地表现生活,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美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时间收集和整理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粉本与绢画,精选出百余幅佳作分类汇集成以下主要章节:写经丹青、敦煌苦修、敦煌粉本、敦煌旧影、朝圣敦煌。在图片展示的同时作者也述之文字供读者雅读,每一幅作品上的人物各部位均用汉字标明颜色。粉本线条流畅自然,贴近原作,在诸多壁画毁坏的情况下,该批粉本与绢画具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绘画艺术价值。本书文笔流畅,兼具有通俗性和学术性,而且图文并茂,在同类书中实属优异。
本书以世界绘画史为框架,挑选了近3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世界名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读者直接引领到世界绘画的艺术殿堂里。这些画作代表了中外绘画的成就,处处散发着荡气回肠、惹人注目的人文气息,让读者在唯美中赏心悦目,感受艺术大师如诗的情怀,获得至纯的艺术熏陶。
精选50幅达 芬奇杰作背后的象征和意义,还原一代奇才达 芬奇的创作轨迹,包含圣母玛利亚、圣徒、使徒等闻名于世的人物肖像画,还有他为机械和军事所做的创作等。同时,作者还从达芬奇的同辈人中精选了同类型的创作来与达 芬奇的创作形成联系。全书紧扣达 芬奇艺术杰作本身,或全貌、或局部地解读藏在艺术杰作中的秘密,让我们彻底读懂杰作的意义。同时,透过模切窗口,让我们的眼睛更便捷地聚焦于画面的细节,增强了欣赏每幅杰作的趣味性。
本书是由杨仁恺先生除八年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作之外的全部看画笔记整理而成。时间跨度从一九五〇年至二〇〇〇年,地域跨度从中国内地、港澳到欧美日。本书以这样的时间和地点为脉络,忠实呈现了杨仁恺先生在其不同时期访问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的观摩日记。各章内容以条目陈列,涵盖作品作者、形式材质、墨色外观、鉴定意见等信息。 本书内容与杨仁恺先生力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互为补充,全面记录了杨仁恺先生一生观摩书画艺术作品的信息,为书画鉴定研究提供宝贵的增补资料。
中国浮世绘研究领军人潘力教授,联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近 50 家世界知名机构及私人藏家 ,为中国读者奉上前所未见的 典藏级的大8开浮世绘宏篇巨著 ! 选材考究:日本进口特种纸、丝光布接、烫库尔滋金,堪称不可多得的收藏及礼品书。 全书分为浮世绘的黎明、 锦绘 的诞生、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的幕末浮世绘、邂逅西方的浮世绘风景画、迎接现代的浮世绘这六大部分,清晰梳理浮世绘发展历史,全面介绍所有知名流派及48位巨匠,并逐幅解读所有名作的内容、风格、技法乃至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本书为288mmx395mm超大8开尺寸,其中多数艺术作品以原作尺寸呈现,即几百年前的浮世绘作品多大,读者现在看到的就多大,营造难得的沉浸式体验。
本书为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系列丛书之一种,全书聚焦宋代文人书画中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摘录了其论书、论画的言论并进行分类整理,并试图从中厘清三家之书画观念,具有较高的文献、艺术价值。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