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植物的篇章, 参差荇菜 采采卷耳 彼黍离离 配以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自然之美,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世间草木皆美 。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六个多世纪以来,欧洲的艺术家们都试图在画作中呈现真实空间中的事物。本书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授权出版,书稿用六大主题、六十九张高清图,从乌切罗到维米尔和卡纳莱托,从提香到莫奈和凡 高,结合透视法、创作背景、作品原本悬挂的位置等因素,为大家解读名作中的构图奥秘。 书中探讨了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虚构的绘画中绘制引人入胜的空间的。他们考虑了线性和空气透视,还有颜色的选择和强度、光线的变化以及涂层表面的纹理。除了研究这些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绘画技法,也在此过程中介绍了欧洲艺术的一些基本主题。
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社会生活的篇章, 风物犹盛,景似去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配以宋代马和之、清代焦秉贞等人的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风物之情,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旧时风物 的深长意味。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爱情与女子的篇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配以清代画家樊圻、明代画家兰瑛等人的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人情之美,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时有美人 。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天价书法市场》内容简介:书法,作为东方艺术独特的存在形式,在世界艺术的夜空中光芒四射。千百年来,从未暗淡过。国人当为之骄傲,毋庸置疑,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核变之光。 一部书法史就是英才辈出、大家云集的壮歌长卷。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特有的声色亮嗓,把演绎沧桑和憧憬未来的独特音符深情地嵌入民族的性格之中。令“粉丝”敬仰的非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莫属。他们建造的书法艺术高峰,矗立在东方艺术的地平线上,迎曙日,送晚霞,任曰光风雨雷电荡涤,依然熠熠生辉,掩映着书坛。千古绝响的《兰亭序》,端庄雄健的颜公体,奔放俊秀的米芾书,哪一件不是国粹阜冠上的明珠。
相比起作品,画框较少获得美术馆参观者的关注,但画框对古典油画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画框与画作之间究竟是 完美联姻 还是 不平等的联姻 ?画框有多少种装裱和悬挂方式?帐幕式画框与圣索维诺画框是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在本书中,英国国家美术馆原馆长尼古拉斯 佩尼对画框进行了一番充分的调研。 本书收录的画框都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珍藏,有的是画作原始的画框,有的是后来更换甚至仿造的画框,体现了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独特品位。
本书根据发信人(或墨迹所有人)的出生年为序,夫妻排列则夫在前妻在后。信件挑选按照收信人的辈分与发信时间的顺序排列,没有发信年做了一些考证作为读者参考;有些墨迹不清的或不宜公开的文字用“口”替代;编校过程中发现书信墨迹中的漏字、衍字和明显的错误,都用方括号[]注明;释文或附录中凡需阐述之处,则用括号()或底注加以说明。为了更多的介绍一些信件,就仅仅展示部分墨迹,其他接排则要发表。很多信件我没有一一做介绍与解析,因为我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中,也不希望我的文字局限于读者的研究。为了便于读者的研究和了解发信人,书中也收入部分父亲回忆师友的遗作。
专家们是如何判断杰出的画作的?绘画作品在历史长河里并不总是有大师的署名与文字说明,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在一幅经历重大改动的画作里发掘一颗深埋在颜料之下、面目全非的 宝石 呢?科学家、文物管理员和艺术史学家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探究,并揭开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历史之谜。本书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案例和清晰的解释,引领读者思考艺术史上的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答,美术馆中的专业人士仍在努力寻求答案。
色彩是绘画作品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普遍认为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所以极少去思考色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画家又是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内心想法的。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画家对色彩的运用,详细介绍了不用类型的颜料,概述了绘画中主要的光学原理和艺术家关于色彩的经典论著。作者解释了画家选择的媒介剂,如油、水或鸡蛋对色彩的影响,以及新兴颜料的戏剧性冲击。从凡 艾克到修拉,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绘画作品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切。
风景 是绘画中的一个常见的题材,但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寻见的以风景成画之风是17世纪以来才出现的,更早之前,风景更多的是作为宗教画的背景而存在。本书以 风景 为小切口,引用大量该馆的赫赫名迹,进而勾画出一部风景画小史。 本书从罗马壁画装饰讲起,到文艺复兴时期将风景转变为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再到印象派革命及之后的发展。讲述了 风景 从被当做背景,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绘画主题的历程,通过馆藏名作举例说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绘画大师、不同流派风景画的创作特点,此外还阐明了真实风景中的 光学 效应及其表现形式。
古代戏曲、人物造型(舞台演出)、中国、清代、画册
北齐娄睿墓壁画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北朝绘画的空白,其艺术成就上承汉晋,下启隋唐,以草原风格为主,并汲取南朝优长,融合西域画风,兼容并蓄,足以印证北朝艺术的瑰丽气象,在中国绘画史、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和光静影 北齐娄睿墓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娄睿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65面。
北齐水泉梁墓壁画是难得的北朝晚期墓葬壁画佳作,具有浓郁的北朝后期特征。壁画整体布局浑然一体,人物简练生动、画面色彩明快,再现了墓主生前的豪华排场与北朝晚期社会的历史风貌,为研究北朝时期晋北地区墓葬的形制及之后隋唐墓葬制度、墓葬壁画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和光静影 北齐水泉梁墓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水泉梁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60面。
静物画吸引着许多艺术爱好者。这种充满技巧的绘画主题被赋予丰富的意义并成为得以延续的传统。它表现的可能是随处可见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悦的乐器、书籍。在这本书中,艾丽卡 朗缪尔分析了静物画的魅力,讲述了它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追溯了它的发展历程 从古罗马时期墙壁上的错视图,到卡拉瓦乔与委拉斯开兹的复兴,再到塞尚与毕加索的作品。
本书以兼容并蓄的名家胸怀,深入浅出的百姓角度,目光犀利的藏家见解,晓畅通俗的作家笔触,向读者集中介绍了古端名坑的采石情况、端砚琢制的千年历史、端砚名品的鉴定特征以及现代端砚的琢制特色,并结合实例逐一指出历代诸坑端砚的鉴藏要点与市场走向,可谓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古端砚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