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邮票的艺术价值人人皆知,舞蹈也日益普及,目前还没有从邮票的视角点挖掘世界范围内的舞蹈世界的书。本书是介绍邮票中的舞蹈的一本舞蹈知识读物,图文并茂,展示与讲解全球舞蹈艺术风采。作者从世界各国已发行的邮票中精心遴选出以舞蹈为主图案的邮票,对这些邮票上的对舞种一一解说。以一个舞蹈家的专业视角各个舞种起源、姿态动作、表演场景、所表现主题、寓意全面系统地讲述,从邮票与舞蹈为交叉视角点,图文并茂地展示世界五大洲舞蹈艺术。
《邮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分平装本、精装本两种规格,其中精装本为礼盒套装,内赠珍贵邮册一册,邮册内含本书讲述的多套精选邮票,极具收藏价值。本书以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邮品为主要载体,以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节点为经纬,以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主要内涵,从编年史的角度,全面记录和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大发展成果以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40年改革开放进程,犹如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而那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则是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的*好见证。
《女士藏书票》出版于1895年,是研究西方女士藏书票的 早专著,也是西方藏书票研究的经典之作,作为收藏家和书迷的指南手册,它体现了欧洲藏书票收藏和研究黄金时期的成果。 诺娜?拉布谢尔在书中追溯了女性藏书票的历史,介绍了那些尤为引人关注的藏书票,既涵盖知名藏书家的趣味,又彰显藏书票独特的设计美学。书中列出了由许多知名藏书家提供的17世纪和18世纪女士藏书票清单,大部分藏书票附有藏书者的姓名和年份。除介绍英国17、18世纪有日期和无日期的女士藏书票,本书还介绍了女书迷、女性纹章、当代设计师的女士藏书票、女设计师、女士藏书票上的格言、外国女士藏书票、联合藏书票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
此书是近些年来中国集邮界非常难得的一部好书,收录了中国集邮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部空前的集邮百科辞典,它采摭宏富,收辞近6000条,200多万字,在中国集邮工具书中是涵盖广、内容量大的一部《中国集邮大辞典》是集邮领域的知识库,又是中国邮史、邮事的资料库。举凡集邮对象、集邮方法、集邮组织、集邮研究、集邮展览、集邮文献,以及邮票市场等无不包容。从中国古代邮驿史、近代邮政史、邮票发行史到集邮发展史,凡为当今集邮界所关注和研究的事件、人物、制度、设施,都作了系统的记述。因而,这部辞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不但成为广大集邮者的邮海梯航,也为从事集邮研究和邮事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汇集。
在浙江省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全面回顾浙江集邮活动的历史,深入挖掘和抢救有关的集邮史料,认真总结浙江集邮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编纂一部内容翔实的《浙江集邮史》。《浙江集邮史》是一部反映浙江以近三十年来为主要时间段,兼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光邮票研究会成立至此的集邮活动专史。根据浙江省邮浙江省集邮协会编纂的《浙江集邮史》的出版发行,全面回顾了浙江省集邮活动的历史,深入挖掘和抢救我省有关集邮史料,认真总结浙江集邮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实现了浙江广大集邮者多年来的愿望。
本书主要选载具有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的邮票,其次选载一些可以准确鉴定其邮票上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来源者。至于一些邮票上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特征不明显或品种来源不准确者,如中国的生肖猴、生肖鼠等,则不予收载。本书所载外国邮票上的植物动物种类,均是在我国有野生分布、栽培(养殖)或有药用历史的物种。其中植物、动物类药,均按其植物、动物的科学分类系统次序进行编排。关于本书中收载的一些世界及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如人参、银杏、山茱萸、暗紫贝母(贝母)、五味子、梅花鹿(鹿茸)尖吻蝮(大白花蛇)、高鼻羚羊(羚羊角)、虎(虎骨)、原麝(麝香)、苏门犀(犀角)、白犀(广角)等,应注意野生资源保护,严禁滥采乱猎。凡是此类动、植物,必须经过人工大量栽培或养殖者,方可供药用。我们希望这本《邮
此书是近些年来中国集邮界非常难得的一部好书,收录了中国集邮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部空前的集邮百科辞典,它采摭宏富,收辞近6000条,200多万字,在中国集邮工具书中是涵盖广、内容量大的一部《中国集邮大辞典》是集邮领域的知识库,又是中国邮史、邮事的资料库。举凡集邮对象、集邮方法、集邮组织、集邮研究、集邮展览、集邮文献,以及邮票市场等无不包容。从中国古代邮驿史、近代邮政史、邮票发行史到集邮发展史,凡为当今集邮界所关注和研究的事件、人物、制度、设施,都作了系统的记述。因而,这部辞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不但成为广大集邮者的邮海梯航,也为从事集邮研究和邮事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汇集。
本书共七部分,即:清代邮驿、邮政史料;海关试办邮政时期;清代国家邮政时期;中华民国邮政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珍罕邮品。还收录了部分邮票设计草图、石印版模、样票、未发行的邮票以及封、片、简等。 《中国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选》藏书票用稀世珍邮“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作主图,引人注目,又巧妙地提示了书中的内容和份量。邮票博物馆的徽志放在上方正中,表明了“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乃镇馆之宝。但主图采用的是新票,若用存世孤品的旧票就更妙了。57×87毫米的小规格藏书票放在专印有方格的一页空白纸上,格外醒目,堪称藏书票中之精品。
本图典收录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文化名人近三千人,主要包括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戏剧家与电影家和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五大部分(分五册),基本上涵盖了重要的人文学科和突出的自然科学领域。 本图典将知识与艺术欣赏相结合,不仅用简练的文字介绍文化名人的经历、业绩,而且以集邮文化为导向,用丰富的方寸邮票画面和较为珍贵的首日封、邮资片、极限明信片等,多层次地展示文化名人的画像、作品和其他图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本图典的名人排列,统一按照洲与国家地域位置顺序,并参照其为世界文明作出历史贡献的作用适当调整。同一国家则按文化名人所处时代先后排列。在五分册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由于其特殊原因,则按获奖届次顺序排列。 为了便于读者参考对照邮票发行的国家、地区和发行时间,本图典统一把有关参考文字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