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合作发起的寻找西藏100个*美观景拍摄点项目,通过梳理西藏自治区内的古建筑、寺庙、园林、、雪峰冰川、湖泊湿地、高寒草原、河流、宽谷、峡谷、土林、遗址、等旅游景点,从摄影*季节和*角度,发掘出100个*美的观景拍摄地,将西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再次隆重地呈现给读者、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爱上西藏,享受光与影、美景与镜头所带来的视觉盛宴和一段独特的自助行。
《走进国之大道:G219高原篇》聚焦G219西藏段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是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西藏地区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科学知识普及而编制出版的一部自然科普图书。本书聚焦G219西藏段,以广阔的地理视角,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充满故事性的科普文本、生动形象的科学解析图以及丰富实用的科学旅游导引信息,行走精品旅游路线,饱满呈现这条景观大道、科学大道、文明大道和旅游大道的独特魅力。 书中精选展示了G219西藏段沿线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代表性地理景观,包括边疆之路、大道巅峰、高山、冰川、河流、湖泊、沙土、粮田、生态、旅游发展等主体内容。从地球系统科学视角讲述了地理景观背后的科学知识,创新性地阐释国之大道科学旅游的内涵和资源优势,对沿线自然地理景观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挖掘入藏的八条路线的旅游图书。青藏高原高奇险峻,进藏之路宛若登天。从古至今,人们走出了哪几条入藏道路?它们在哪儿,地理分布又有什么玄机?每条道路的特色景观和独到体验是什么?旅行者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本书重新挖掘了三条入藏历史古道:鲜为人知的克里雅古道,清朝的官道 川藏驿道,文成公主入藏与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出藏的国际线路 唐竺古道,让古道重生,璀璨重现;同时对5条传统入藏线路 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滇藏线和新藏线进行了梳理,将各线路特点及沿途每一站的精彩,悉数奉献给读者。
本书是关于研究“西藏的寺庙和佛像”方面知识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藏传佛教的基本知识、教派及重要祖师、藏传佛教的建筑和美术、按密宗义理构想的建筑、藏传佛教的各类佛像、寺庙中常见的各类佛像、寺庙的供物、服饰礼仪类等方面的内容。 此书具有下列特点。通俗性:作者在叙述蒙藏佛教基本知识和介绍佛像、法器的时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使人一看便知,而不感到晦涩费解;趣味性:该书在介绍佛像的时候,尽量穿插了一些佛经小故事,使人感到饶有风趣;科学性:作者在介绍佛像的时候,除使用调查资料外,还广征博引大量经典著作和有关参考书,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本书是作者在一个中心藏区村落长达十三个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结果。作者根据丰富的田野材料,挑战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Redfield)提出的大小传统理论;在总结五十年来国际学界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之上,本书提出对文明的新的理解,一改我们对西藏村落乃至藏文明的诸如进化论、现代化论和全球化论等图解,从整体的和他者的视角,将文明化的藏区村落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藏村在转型中包容整个世界的能力、胸怀和文化逻辑。
《东来山———保国寺》进一步了挖掘了保国寺的文化内涵,是至今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诠释最为全面、学术水平的一部专著,为明确保国寺大殿在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奠定了基础。全书分为研究、保护、文献三部分,是在一系列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书中还配有绘制精美的实测图和细致入微的照片。该书 作为2003年“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暨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9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献礼,受到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并被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重点大学、图书馆等收录。
祈竹活佛弟子林聪结合20年来入藏100次、进拉萨30次的经历,历时五年撰写出了拉萨朝圣百科书。作者对朝圣准备事宜、如何朝圣,拉萨及其周围主要朝圣点均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收录了不少藏族年轻人都不了解的典故,一线导游都没有见过的图片,并配有很多私房地图。衷心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朝圣者的指南,驴友们的灯塔。
祈竹活佛弟子林聪结合20年来入藏100次、进拉萨30次的经历,历时五年撰写出了拉萨朝圣百科书。 作者对朝圣准备事宜、如何朝圣,拉萨及其周围主要朝圣点均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收录了不少藏族年轻人都不了解的典故,一线导游都没有见过的图片,并配有很多私房地图。衷心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朝圣者的指南,驴友们的灯塔。
《东来山———保国寺》进一步了挖掘了保国寺的文化内涵,是至今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诠释最为全面、学术水平的一部专著,为明确保国寺大殿在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奠定了基础。全书分为研究、保护、文献三部分,是在一系列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书中还配有绘制精美的实测图和细致入微的照片。该书 作为2003年“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暨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9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献礼,受到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并被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重点大学、图书馆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