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沈从文诞辰118周年,中国国家地理组织采风团队重走大师1934年的回乡路线,用光影见证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百年变迁。并邀请数位知名作家以1934年沈从文回乡路线为线索,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并用新老照片对照,反映湘西在百年时光中的发展与变迁。填补了市场上关于沈从文的作品只有文字没有图片佐证的空白。这是一本从文学到现实,从历史到当代,从地理到民族,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 沈从文笔下湘西 的发展变迁的可视化百科。 沈从文终其一生都喜欢在水上观察、思考、书写这个世界。沅水的水性与苗族人的坚韧在他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参悟了水的习性,明白了生命的脆弱,追求着理想的社会格局,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一种觉悟,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梦中的道路上 向人类远景凝眸 。 1988年,他走了
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 is yet another mega event hosted by China following the Beijing Olympics. It attract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xposition. By March 25, 2010, 242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confirmed their participation.
中国自古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儒家的思想,如今细细思索,依然发人深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它融人在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百川大山、人文景观闪耀着光芒;它教人们拥有广阔的胸襟,海量的气度。因此,踏上旅途,探寻文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为此,我们特意编撰了《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为你解读隐藏在中华大地表象之下的深刻文化内涵,让你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中国。 《长江万里行》是《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它细致描写了中国大长河流经的11个省市珍贵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母亲河孕育的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体现了长江六千里的文化传承,其丰富的营养正有待华夏子孙来汲取。这不是地理书,也不是历史书,
圆明园的原景再造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依据,在圆明园的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跟我玩懂圆明园 游园导览手册》归属圆明园学会数字化圆明园项目,以图文形式介绍了圆明园内各个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由来,描写细致,颇有趣味。
《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一书,说它是历史人物小传,笔墨却描绘了几朝几代的版图和江山;说它是游记,足迹却又穿越了华夏几千年。孔圣人,庄子,司马迁,唐玄奘,李太白,崂山道士,徐霞客……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不应只是呆板的塑像,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作者李贤娜身着汉服,让自己的足迹穿过沧桑厚重的历史与他们的重叠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走近这一段段真真切切的历史。
今日的以色列是一个在过去年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年轻国度,拥有令人惊异的纷繁复杂的各色人群。这片土地曾是这个星球文明的焦点,人类先祖的摇篮,狂暴与激情的舞台,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汇点。本书就是一次圣地的发现之旅,沿着约旦河两岸,走入加利利的群山,从地中海沿岸的处处港口到内盖夫的漫漫黄沙,搜集点点滴滴的残片,努力拼凑成一幅纵贯千年的人类历史长卷。 这趟旅途会揭示沙漠的荒凉和死海岸边洞穴的幽深,以及众多湮灭的城邦那从未暗淡的光辉。这趟旅途会探索很多伟大文明留下的丰碑:以色列人的要塞,拿巴提商队的宿营处,罗马剧场,拜占廷教堂,早期阿拉伯清真寺,十字军城堡和马穆鲁克宫殿。精美的航拍图片,基本上都是首次披露的艺术瑰宝,古代绘画的杰作,人物肖像画和日常生活场
本书是一部中国主要的旅游景点的赏析兼及讲述中国旅游文化的读物。 作者首先从山川地理、地质概貌说起,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的自然生成原理;又以旅游作为内容的叙述主线,将这些景点的自然风貌、文化典故、历史沿革、人文内涵和旅游赏析价值等内容生动地联系在一起,凸现旅游景点的文化赏析意趣,有声有色地绘出了一幅中华大地的旅游风情图。 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各种旅游景点的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与文字叙述相得益彰,互为辉映。这使得本书成为目前论述旅游文化的读物中特色鲜明的一部读本。本书可作为旅游文化赏析读本而时常阅读,也可做“旅游指南”来使用。
本书是《古文明之光丛书》中的一册,通过满载*和可靠信息的正文内容,配之以一系列质量的照片和复原模型的图片,使读者重新发现希腊这块可以找到西方文明古老和正宗的源流的土地,以及希腊人的世界——他们的历史发展,文化见识及其艺术。全书行文流畅,既在情感和知识上深深地吸引住了读者,也使那些毫不熟悉有关题材的人士能够用。与其说该书是一个描述,倒不如说它是一次旅行。配合该书的数百张照片以及一些空中鸟瞰图,植物和精致而逼真的古希腊建筑的复原模型,使我们得以领略地中海地区那湛蓝的天空以及蓝天下的那份巨大无比的文化艺术遗产。
2011年8月,安徽省部分地区进行区划调整后,原巢湖市的庐江县、居巢区并入合肥市,作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的巢湖由此成为了合肥市的“内湖 ”。张向东、桑林兵主编的《大湖之旅:环巢湖旅游文化大探访》即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由合肥市旅游局和合肥晚报社组织记者以实地亲历探访的方式 ,并结合对相关文化部门、原住居民,专家的访谈,对环巢湖地带的人文历史、自然风景、文物景观及民俗风情等进行了一次整体的、全景式的梳理和 展现,撰写了大量生动优美的文章,并配有拍摄精美的图片。《大湖之旅:环巢湖旅游文化大探访》力求在“大合肥”的框架下,让合肥市民的本土文 化视野得以拓展与融合,本土文化概念得到新的加强,从而推动合肥市的乡土文化建设。
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与旅游有密切的关系,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吴培钦、杨兆萍编写的《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开发模式研究》从龟兹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要素内涵和体系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龟兹文化体系的构成,龟兹文化遗产价值,并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征和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模式,并尝试用系统模拟的方法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建议,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截至2005年,中国已拥有31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为了呈奉给读者一部精美的作品,在短短的一年半中,编者从全国著名的摄影家手中征集了近万张图片,优中选优,后择用其中的616张,按遗产批准的时间顺序,每个遗产为一个单元,编纂成书。精美的图片,透显出摄影家们对祖国山水和历史文化的钟情、挚爱和迷恋;大气、典雅的装帧风格,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心血;考究的用料和印制,则代表了出版人的虔诚与使命感。此书于2006年3月7日被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图书馆同时收藏入馆。 本书以高档精美画册形式为载体,简要介绍说明中国世界遗产的窠臼,以典雅、凝重、超前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国内表现中国世界遗产出版物中*的一册图书。 本书以中英文对照地形式介绍了明清故宫、敦煌莫
《中国经典景点》是由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杉达学院旅游系主任夏林根教授主持的上海市政府专项资金项目“旅游+校园体验中心”成果之一,本书系统介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经典景点一万余处,分33个类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书稿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辑,共约280万字,分为上中下卷出版,本册为中卷。
中国以世界上早的农耕文化成为地球上早的古文明国之一,侗族以早耕种水稻、将野生稻驯化成人工稻的百越主要族群,成为中国早的族群之一。古老的民族传承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中国侗族以其神秘的历史、神奇的民族建筑、原汁原味的民俗与生活,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一枝鲜活灵性、处处渗透着本民族特色的奇葩独秀。 本书是作者在侗乡生活30多年,多次行走侗乡的亲历、亲闻、亲身体验。作者将美丽而神奇的侗乡分为两大部分来介绍,一是从文化角度来介绍侗族,从生态侗乡、渊源侗乡、民俗侗乡、艺术侗乡、节日侗乡等,一层层揭开侗族历史与民俗的神秘面纱。二是从侗区特色民族县具体介绍南北风格奇异的侗乡。从侗乡各地的县寨民族特色,向读者展开一幅幅原生态汉侗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收录了截止于2012年5月,位于上海现十六个区、一个崇明县,共十七个区县的一百家佛寺。这一百家佛寺均以历史的发展为切入点,集中了有关其传承的各府县旧志的记载文字和相关传说予以辨析,结合现存佛寺的状况加以记录,这百家佛寺均有建筑和史迹可寻,此书也是对二十一世纪初期上海现存佛寺的一次全面档案式记载。书内共收存了历时五年,亲临实地拍摄的2008年至2012年间一百家佛寺的真实影像照片共计六百多张。在百家佛寺中特别保留了因塔存而名存的兴圣教寺、普照教寺和澄照禅院,以及有百年*的长寿禅寺、观音堂等诸寺。此外,将药师殿并入吴兴寺;万寿塔院并入宝庆寺;惜福别院并入曹王禅寺而为之记,还在弥陀院、五龙禅寺、颐浩禅寺篇内归并收录了已登记的觉莲净苑、三佛讲堂、胥浦庙、杨震庙、总管庙等五家佛
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所据材料均较有限。作者利用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将散落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民国建筑全部予以著录(包括所属的江宁、六合、溧水等地)。本书是目前收录齐全的关于南京民国建筑的著作,它的面世,必将对民国建筑、民国文化、民国历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现河南之美》(作者:蔡清新)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按18个省辖市行政区划和旅游线路为板块,以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农业生态、工业旅游、城市新貌为主要内容,以崭新的理念和创意,图文并茂,立体展现,全面解读中原旅游文化,向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河南。 《发现河南之美》以 厚重中原、美丽河南 为主线,以 河南之美,美在人文、美在自然、美在生态、美在创新、美在发展 五个方面倾情展现大中原独有的多元文化风情,从容领略河南50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发现河南之美》以讲故事的新颖方式叙述、对话。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人人可以评说,人人可以发现,人人可以探讨。用一种温和朴实的方式展现河南的变化,对大众的需要起到了有判断的引领和追求,把自己置身于 中国梦 的圆梦旅程之中。
六朝古都,水陆通衢, 缱绻女儿红,威武王者风, 柔情豪情都如秦淮流水,在这里尽情铺陈。 然而,她所遭受的劫难, 仅历史上记载的大毁城就有六次。 佛说,大悲而后大能、开悟,即为佛。 南京,是为“不死的南京”。 《不死的南京》是全景式描摹南京的现代人文读本,诠释的是南京的厚重历史,更是南京历久弥坚的内在气质。 全书深度透析南京自然地理、人文遗迹、街区建筑,定格每个重大历史时刻,解密隐匿城中的名人轶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城?迹”、“城?品”,以及“城?风,其中包含古都记忆、民国烟云、影像回放、山水形胜、书香琴韵、建筑音符、名流情怀、街区履痕、美食寻踪、金陵风物。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地介绍了西藏的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及生态布局,并将整个西藏分为四大生态特点区,分别详细介绍了各个区内的生态特点,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动物的习性,并配有各生物种属的拉丁文。后面部分还详细介绍了西藏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重要湿地。书中还配有西藏自然地理分区图和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全书中英文对照,中文8万余字,配有精美图片200余幅。为14.5印张,P228页,16开,四色印刷,
由马琴编著的这本《中国美100文化游》包括名山文化胜地、名人故居胜地、古城文化胜地、古镇文化胜地、寺院文化胜地、宗教文化胜地、古建筑文化胜地、园林文化胜地和历史遗迹文化胜地等九个部分。全书收录400多张精美图片,用优美的文字讲解中国*文化特色的100个地方。每个地方详细介绍了文化历史、特色景点、美丽传说、民俗风貌以及人文情怀等内容。无论是想要走出去的旅游爱好者,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拥有历史人文情怀的读者,《中国美100文化游》都十分适用。
本书是“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旅游丛书”之其中一本。“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类文化艺术成就和自然景观。能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都是各个国家的“宝中之宝”、“精品中的精品”。目前,中国已有29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明清故宫、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平遥古城、孔庙·孔林·孔府、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黄山、九寨沟等。 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沉积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浓缩在这些文化和自然景观中,使我们得以领略中华民族的聪明与睿智,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饱蘸笔墨,描绘和展现这份骄傲的风采与神韵。为此,我社延聘有关专家,细细地述说了这些遗产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