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深信贷专家 20年从业经验总结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内容。 1. 信贷的理念与框架 对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特殊性以及应把握的基本理念进行论述,并基于哈佛框架提出了适于信贷风险管理目的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同时给出了信贷财务分析的切入点及适用技术。 2. 信贷的思路与方法 在信贷财务分析框架下,重点就战略导航、会计调整、指标分析与前景预测四个核心环节,结合具体案例应用,完整展示了信贷财务分析的全过程要点和技巧,并指出各环节中常见的陷阱及规避措施。 3. 信贷业务思维延伸与拓展 检视了一个实务授信案例的决策过程与关键点,以及做空机构浑水的调查技术。 本书主要有四大特点。 1. 专门化 聚焦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分析。 2. 专业化 综合了财务分析理论与银行信贷实践,从理论框
本书围绕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讲述了国际货币体系谈判中的内幕故事。当时身为巨大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美国,以一场会议、一纸合约终结英国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权,但这个扣人心弦的历史时刻却又充满了娱乐性。代表英国谈判的凯恩斯,虽然思想光耀千古,却在决定性时刻难敌美国谈判代表怀特。作者把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连接点,将第1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关系统统贯通起来,使整部作品相当有深度、有广度、有政治经济战略的高度。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于2015年4月出版后,受到金融理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正逐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变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但研究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中仍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如GDP、CPI、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等都有较密切的关系。货币供应量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研究货币供给过程对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再版,修订了*版前十章的部分内容,将统计数据更新至2015年末,并新增了以下三章内容: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给 ;第十三章 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供给 。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货币与宏观经济问题的书。作者在本书中使用多部门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探讨了货币总量的来源以及货币供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信用货币创造机理及其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二是运用信用货币创造理论来分析存贷差等问题。三是离岸市场发展与货币创造的关系。四是潜在经济增速与货币需求问题。五是研究产出与通胀动态问题。六是有关货币供求与产出、通胀动态变化的研究。七是货币总量需求和货币化比率(M2/GDP)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机理。八是货币与结构性通胀问题。通过作者这些科学的研究、规范而清晰的理论解释和实践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充分地理解我国经济中的很多重要的货币和宏观经济现象,深化对诸如货币“超发”问题、存贷差问题、人民币“走出去”以及
未来全球数字货币生态是朝着 加密货币 去中心化金融 的方向发展还是朝着 CBDC 实体经济数字资产化 的方向发展,是目前需要考虑的迫切问题。本书借鉴全球电信漫游服务的经验,提出 世界零钱 的概念,论述以其作为未来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通过技术标准打通各国法定数字货币接口,从而领引全球未来数字金融科技发展的可行方案。此外,本书从信息和金融安全的角度,通过回顾货币和交易的历史演变,分析和论证了当前的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分布式账单、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等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挑战,提出以法定数字货币为基础,从法律、监管和安全方面疏导并管理金融科技的理念。
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加密货币行业永远不缺大新闻。各种诈骗活动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经历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骗局 不仅仅是加密货币行业,也是整个现代大的骗局: 融得天量资金的各种搞笑和诈骗项目; 各种各样的加密货币跑路骗局; 维卡币的兴衰与 消失的加密女王 ; 对投资者进行了三次血洗的庞氏骗局; 骗子创始人诈死卷走投资者资金的故事; 被黑客攻击而倒闭的世界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云挖矿投资背后的传销骗局; 计算机天才的市场操纵之路。 这些骗局不仅让个人投资者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更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在书中,作者剖析了这些骗局是如何形成的,人们是如何深陷其中的,为何有些人能从中及时抽身,躲过一劫,以此警示读者。 作为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加密货币的历史渊源、结构
三分功夫在贷前,七分功夫在贷后,才可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操作信贷业务,要仔细地 度量 客户的需求和能力。确保这笔贷款能合理地满足客户需要,但不要超;考虑能力要多做压力测试,确保企业能够偿还得了这笔贷款,不出风险。贷前要尽可能的选择优秀的企业;贷中要学会牢牢的控制企业;贷后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在授信的过程中,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提供综合经营解决方案,时时关注企业的现金流、还款源。本书针对50多款银行产品授信后的检查要点,从产品定义、产品特点、检查要点、特别提示、政策依据、案例解析等多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这是一部深度解读银行增长本质的思考锦集,是一套帮助银行破局客户运营困境的方法论,是一本可帮助读者形成定制化存量客户运营方案的实践指导手册,更是一本可以激发银行从业者深度思考的启示录。全书融合了作者10余年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大行从事客户运营相关工作的心得和思考。 不同于其他同类书,本书不会直接给出作者总结或者使用过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样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不可复制的,是具有很强定制化特性的。本书会按提出问题、寻根溯源、给出破解路径的架构来组织所有内容,通过反思与梳理读者面临的存量客户运营问题,从根本上帮读者深挖出现类似问题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发展情况,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从而引领读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本书共分8章,每一章下都包含若干典型或热点问题,涉及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金融业,引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本书由区块链研究先锋唐 塔普斯科特、亚历克斯 塔普斯科特撰写,揭示了这一技术如何成为信任的数字基石,推动金融服务向更开放、高效和安全的未来发展。书中探讨了区块链在支付、资产数字化、智能合约和政府服务中的应用,并预见了它在促进金融包容性方面的巨大潜力。对于追求洞见的金融专业人士和对技术变革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为。跨境支付是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的核心,对全球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纵观全球跨境支付历史演变过程,跨境支付是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及国际交往活动的持续发展而兴起的。本书梳理了从贝币、金银币、纸币到汇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再到当前发展如火如荼的数字货币的演变历程,其间也阐述了相关货币制度的发展、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角色、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前景。本书内容翔实、理论深厚,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也是大众了解跨境支付发展史的绝佳读物。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货币论(上卷)》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提出了一种货币理论基本问题的新研究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找出一种方法,不但可以用来描述静态平衡的性质,而且可以用来描述不平衡的性质,同时还要发现货币体系从一种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动力规律。这就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货币论(上卷)》上卷关于 货币的纯理论 中的主体。
放眼全球,新常态下银行业如何实现再平衡?聚焦中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BCG总结提炼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转型趋势、机遇及路径,助力银行业转型突围,寒冬中转 危 为 机 。 全球*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深度访谈逾百位来自监管、银行业、泛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高校、研究机构、媒体和BCG 全球48个国家85个办公室的专家,提出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关键词: 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 ,以丰富的经验和凝练的智慧助力银行业开启成功之门。
这是一本为陷入货币之网的我们,揭开货币与资本神秘面纱的经济通俗读物。从金银到纸币,从货币时代到信贷时代,从大通胀到魔法货币,货币与资本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它们在经济萧条与繁荣之间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究竟怎样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为什么面对货币的谜题,无数经济学家对其如此着迷而又忧愁满腹?本书以新颖的方式讲述了与货币相关的故事,通过不同经济学派关于货币的认知探索了货币的本质。作者透过货币与资本的视角讲述了经济萧条与繁荣背后的故事,将西方当前卷土重来的通胀问题,置于货币演变史的背景之下,并探讨了21世纪的货币政策是否让西方陷入悬而未决的 认命时代 这一经济话题。
本书从历史演进和核心要义两个纬度,对银行经营模式、巴塞尔协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了未来银行的 变与不变 ,回答了未来银行风险管理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本书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未来银行的 免疫系统 ,它的基因源于 信用发现 ,架构遵循ERM2017的管理理念,活力来自科技赋能,运行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激励。本书还从文化、能力、实践三个层面为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对商业银行乃至各类企业防范 灰犀牛 和 黑天鹅 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5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 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 从黄金市场透析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尽在《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全书主体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BIAN组织和BIAN标准的定位,并在概念和原理上对BIAN架构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包括其架构元模型、服务图景、服务域及内在要素、服务域控制记录和信息概要、业务对象模型、服务操作和语义API、服务域概览图、业务场景和连线图、业务能力。BIAN在其架构元模型基础上,构建出了一整套金融行业完整的参考架构标准体系。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如何以BIAN标准为参考框架,定制企业自身的架构框架,及如何逐步引入BIAN;然后结合虚构但很真实的案例,在架构各分层上逐层详细说明了如何应用BIAN,包括战略层、业务层、应用层、信息和数据层,以及服务化方面。在战略层使用BIAN构建企业蓝图,进行战略级分析和评估;在业务层应用BIAN构建企业业务架构,进行业务投资和变更组合和业务设计;在应用层应用BIAN,进行应用组合映射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本书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等角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 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 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可从中
《货币战争3》以近现代的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论述了近代中国货币突破各国金融与战争的干涉,一步步艰难建立独立体系,创造奇迹的过程。 作者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指出从金融的视角看,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终也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 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