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聚焦于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储贷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合并狂潮,以及相伴而生的大量内幕交易丑闻和对抗通胀的过程。在讲述这些历史的过程中,也穿插着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大牛市行情,以及在新旧世纪之交网络经济的力量也强力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涅槃重生。
2012-2016年作者任中国人民银行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常驻伦敦。这一段时间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四年,更是中英双边关系由冷转热,甚至开启金融合作 黄金十年 的转折时期,作者亲身参与了中英两国双边金融合作的进程,见证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中国金融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诸多努力与成绩。本书记录了作者这一时期在伦敦的工作和生活感悟,让读者对英国乃至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金融等状况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下我国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国际合作有直观而深入的了解。
本书是美国金融史的第四卷,主要研究了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走向低迷后出现的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及其他财务丑闻。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部分回顾了安然公司轰然倒塌前的市场繁荣与萧条;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信息充分披露制度和会计体系的作用;第三部分回顾了出现在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美国中西部通信公司、环球电讯公司、阿德尔菲亚电话电报公司、世界电讯公司等电信企业的会计丑闻和破产垮台事件;第四部分追踪了美国财务丑闻和金融市场恢复增长后出现的明显经济复苏。
《新国际货币游戏》第1版于1973年问世,在出版之初,它就获得了读者的广泛称赞,被认为是关于晦涩、神秘的国际金融的一本*的且引人入胜的导论性读物。这一经典著作的第7版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讲述了近35年来全球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些年中,我们经历了4轮金融危机,每一轮金融危机都涉及3个、4个或更多个国家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破产。每一轮金融危机都是由信用泡沫引发的,而这些泡沫都涉及一组借款人的债务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持续时间为3年、4年或更长时间。这些泡沫与全球失衡相关。作者利用一个独立的序言探讨了自《新国际货币游戏》第1版问世以来的这些主要变化。 与以前的各个版本一样,作者的目标是全面分析全球金融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这部风趣、敏锐、权威的著作专注于基本问题,即“如何将各个要素
......
里根经济学留下的永恒财富之一就是对市场中的政府干预的极度不信任。尽管这是一个很流行的观点,但是巴塞尔协议(一系列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才是明显很少受到公众批评的对象。当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谴责议会通过的萨班-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旨在监管管理层薪酬水平的会计改革或行为时,巴塞尔协议已经默默地被接受了。 作为首批深入研究巴塞尔协议的研究课题之一,此书揭示了银行资本监管和其他政府监管措施在近的金融危机中的关键作用。Jeffrey Friedman和Wladimir Kraus认为,通过鼓励银行投资于高评级的抵押支持证券,巴塞尔协议导致了银行业的风险过度集中。而且,如果这些*的当前市场价值下降,会计监管要求银行降低贷款,正如它们在2007年和2008年次贷违约大灾难中做的那样。 《经济金融前沿译丛·助推金融危机:系统性
本书以开放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等内容。 全书共分为基本概念、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政策目标和工具四个部分。前三章是基本概念部分,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头寸和汇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国际收支理论部分。其中第四章是弹性分析法,第五章是收入分析法,第六章是货币分析法,分析了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外国物价和利率等因素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七章到第十四章是汇率理论部分。其中第七章购买力平价重点介绍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经济含义,第八章详细推导了利率平价,并详细解释了其政策含义。第九章从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分类出发,介绍了远期汇率的决定。第十章是价格变化下的汇率决定,从弹性价格和黏性价格
人们普遍认为,2010年出台的《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领域力度*、影响深的一次变革。2007-2009年,严重的金融危机笼罩全球,经济大衰退随之而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法案应运而生,它试图修复部分在危机中失效的金融框架。而今,该法案正饱受各方诟病,一些人认为它未能充分抑制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另一些人却责备它过分设限,已经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创新和效率。 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预测到美国金融体系从2007年开始濒临崩溃而抡头功。但是,在《监管华尔街 多德弗兰克法案 和全球金融新架构》一书中,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诸位学界领头人(每一位都是相关学科的专家),摒弃过去、抛却孰是孰非不论,把注意力集中到未来监管华尔街的新立法上,研究随之产生的法规是会促进
本书的论述以西欧、北美与东亚若干重要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为主,兼及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史实,按照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脉络将人类金融发展史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论述,*阶段农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这是金融发展的先驱,阐述了金融在农业文明中诞生;第二阶段商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商业革命时期金融业的崛起;第三阶段工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工业革命中金融业的大迈进;第四阶段当代金融业的发展,阐述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科技进步与金融发展、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协调等。本书试图把金融的历史变迁、发展与当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是一部全球货币、全球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史书。
一百年以来,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和各类企业在寻找打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注入大量投资以打响名声。过去,他们为了妥善处理与顾客的关系,维持良好的信誉不得不承担交易上的损失。如今,资本市场知名企业的经营模式早已不在视顾客为上帝,不再去赢取顾客的信任,而视其为一次性合作的“乙方”,没有责任感,也不强求忠诚。市场规则已被颠覆,取代了过去美国金融界长久的声誉模式。 本书介绍了美国金融界从过去声誉模式到现在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提出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1)客户保护机制主要依赖于规则、监管而非信誉;(2)规则日益复杂,客户选择合作对象的首要标准是技术专长而非声誉;(3)随着华尔街“个人崇拜”的兴起,金融市场上高价出售基于个别“传奇人物”的声而非企业
近年来,金砖国家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开发性金融、危机救助、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金融合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同时也面临来自金砖国家内部、发达经济体、其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诸多挑战。作为金砖国家中*的经济体,中国积极应对挑战,在金融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在分析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在合作主体上,应坚持适度有序开放,主体参与多元化;在合作目标上,应坚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发展;在合作策略上,应坚持抓大放小,牢牢把握主导权;在合作领域上,应坚持以开发性金融为突破点,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在合作形式上,应坚持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并行推进。
《国际金融教程(第3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核心课程系列》特色: 《国际金融教程(第3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核心课程系列》自2002年版问世以来,以其经典的课程体系、清晰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例论述,获得各使用院校的广泛好评,前版已累计重印16次,销量逾7万册。 此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鉴于欧元问世以后马克、荷兰盾、法国法郎等国货币不复存在的事实,对原书案例中涉及的货币都进行了调整;(2)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巨无霸汉堡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等数据都进行了更新;(3)鉴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新型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监管空间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又增加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国际金融监管以及巴塞尔协议的新进展等内容。 《国际金融教
本书重点阐释了国际金融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际金融管理的*工具与方法,以及这些原理和方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介绍了国际金融管理问题及国际金融丑闻,以及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精心设计了“案例研究”、“概念应用”等专栏,添加了重要术语的中文注释,并提供了丰富的课后习题及答案。《国际金融管理(第2版)》可作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含MBA、EMBA)的教材,以及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国际商务金融课程的参考书。
《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秩序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章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特征、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二章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格局的调整;第三章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观念的重塑;第四章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制度的变革;第五章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秩序的转型与趋向;第六章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定位与战略选择。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是由中国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先生与知名法学家李步云教授共同发起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于2002年10月在上海登记成立。研究院以金融和法律为视角关注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秉持“为时代转型探寻效率”的理念,以专业分析影响公共决策,推动社会进步。
张庆君、王悦主编的《国际金融学》围绕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体系。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储备、汇率政策与汇率制度、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本书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表述通俗易懂。书中每章设有引例,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和实例等,方便读者联系实际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供广大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各类人员参考。
《国际金融监管系列丛书: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文件汇编(第1辑)》旨在介绍国际金融改革领域的新思路与新实践,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文件的各个细节,同时兼顾专业性与可读性。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由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编著,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披露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及根源。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国会直接任命成立的由商业、法律、经济、房地产等领域50位人员组成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运用独立的调查方法,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超过800多位见证者,《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包括企业领袖、银行家、投资专家等,查阅数百万页的文件,包括尚未公开的机密资料,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律师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旨在揭示这场不仅重创美国经济,更是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背后的真相!
本书介绍了波神规律预测技术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并以过去6年中对市、汇市和期货市场走势精准预测的大量案例展现给读者,书中还结合世界金融市场中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及难题,用波神规律预测技术做分析,从而一一得到破解。 作者以金融市场准确预测实例为依据,用世界各国金融市场重大事件和迷团为引线,以新闻故事为铺垫借以叙述波神规律在市场中的重大作用,让读者了解和学会并掌握市场涨跌规律。
本书是英文影印教材,站在国际视角对商务谈判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部分论述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谈判的本质,对立型谈判和合作型谈判的战略;第二部分是谈判的过程,主要介绍感知和认知、沟通、利用权力、谈判的影响、谈判中的伦理;第三部分分析国际和跨文化谈判的艺术和战略;第四部分讨论谈判中存在的差异,面对谈判中的僵局和困难应该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五部分从实战经验方面对商务谈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书立足于系统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内容框架,注重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坚持“应用经济学视角”、“中国视角”和“国际化培养”,是集宏观和微观于一体、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国际金融教材。具体内容包括外汇与外汇汇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机构等。
在2008年,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以雷曼兄弟的破产为发端,迅速地蔓延开来。在这个时候,人们的眼光再次聚焦到华尔街的金融家身上。顿时,疑窦、讽刺、谩骂丛生。而今,金融危机尘埃未定,人们对它的说辞却是众说纷纭。但是,如果只将其归咎为投资者盲目的从众心理和市场恐慌,那只是隔靴搔痒;或是将其责难为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和市场失灵,那只是道听途说。实质上,金融危机的根源恰恰在于华尔街金融家们的道德沦丧和政府的监管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