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细说博弈论: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探讨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谢林教授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的尝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书中他还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艰深又并非显而易见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统,并将这些模型和分析系统应用于解决类似于由种族、性别、年龄和收入所引起的社会分隔问题上
本书作者提供了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模式和实现变革的发展道路,书中包括三部分:绪论、现代经济学之人本主义批评、迈向人本主义经济制度。
本书从标准的选择和市场模型入手,着重强调不确定性下的选择和动态选择。作者使用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由点及面地学习微观模型。书中还涉及了微观的研究内容,如带有非合作博弈、非信息、双边切磋等的模型。 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尽管它也处理传统的模型(在和第二部分),但它更强调最近的理论发展,尤其是特别关注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对竞争性互动建模的应用(第三部分)、存在私人信息条件下的交易(第四部分)以及企业理论和其他非市场制度(第五部分)。 同时,作者并没有使用大量艰深的数学公式,对于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以很快掌握高级微观的知识。 每章结尾还配有大量习题。
自从科斯教授1937年发表了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以来,被后来者不断引用,自然是因为后来者没有科斯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科斯的理论。本书作者斯普尔伯教授提出了关于厂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把厂商的经济角色理解为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中间层。他系统地论证了在一个交易是有成本的市场均衡中为什么会存在厂商,并由此说明了厂商的中间层理论怎样来解释厂商的出现。他的新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文献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表述。不仅如此,斯普尔伯教授的理论还通过说明厂商将如何选择市场出清价格,从而帮助解释了市场是怎样运行的。特别是,他从在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建立起来的中间层模型和市场的微观结构模型入手,深入阐述了厂商的形成和制造市场的活动。本书还将厂商的中间层理论与现有的厂商理论作了比较,这些理论包括新古典的、工业组
《高级微观经济学》是一部以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及离年级本科生为对象的中高级微观经济学它在系列介绍新古典微观经济分析的同时,突出展现该学科近年来的新理论成果。其特点是一、重点介绍不确定性理论、非合作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新研究前沿理论,这些内容是首次写进微观经济学。二、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分析的内容更为紧凑,但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的有较大提高。三、该在保证理论的严格性、规范性的同时,更以大量的图形、文字加以直观解释,更显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本书的结构是根据平新乔和哈尔·瓦里安的上述两本教材综合而成的。为了系统地批判现代庸俗微观经济神学,本书大量引用了这两本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批判的对象。而用来批判的利器,则是笔者曾经公开发表的并在本书中进一步明确的划分经济科学与经济学的三个逻辑标准,即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本书可以作为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一方面,可以使读者系统地了解现代庸俗微观经济神学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够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批判;另一方面则可以使读者系统地了解如何利用三个逻辑来鉴别庸俗的经济神学理论,如何科学地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而这一点正是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大量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供的资料。
自从科斯教授1937年发表了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以来,被后来者不断引用,自然是因为后来者没有科斯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科斯的理论。本书作者斯普尔伯教授提出了关于厂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把厂商的经济角色理解为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中间层。他系统地论证了在一个交易是有成本的市场均衡中为什么会存在厂商,并由此说明了厂商的中间层理论怎样来解释厂商的出现。他的新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文献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表述。不仅如此,斯普尔伯教授的理论还通过说明厂商将如何选择市场出清价格,从而帮助解释了市场是怎样运行的。特别是,他从在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建立起来的中间层模型和市场的微观结构模型入手,深入阐述了厂商的形成和制造市场的活动。本书还将厂商的中间层理论与现有的厂商理论作了比较,这些理论包括新古典的、工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