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涉足于台湾经济研究,在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完成了十几部专著和200多篇的学术论文,成果之丰在台湾研究界实为鲜见。《通论》是李教授在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将自己的真知和同行们的灼见进行了仔细地研读和甄别,取精用弘,探赜索隐,终能自成一说,成就了《通论》。《通论》一书既是这些成果的总结,又是这些成果的精炼和升华。与以前海内外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这本专著篇幅(十六开本、529页、50万字)更加宏大,材料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体例更加完整,叫做“通论”是名副其实。通读全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通论》的确是目前海内外对台湾经济进行综合研究的上乘之作。《通论》共有四篇二十五章,作者用丰富的资料数据、完整连贯的逻辑、严格明确的学术规范,完整清
本书目标是为城市和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整合的办法,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问题的特定空间性的介绍、对地理和经济关系的理解,有助于促使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明确经济政策中地理因素方面的问题。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每章都有一个宽泛的主题,讨论了研究问题的不同方法。前三章主要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空间经济问题;接下来的三章从总体的角度和宏观经济的方法,讨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问题;最后,在前六章的基础上,第七章阐述了如何通过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来理解、预测各种城市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典型的大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性。本书依据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国家战略高度,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分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并对黄河流域省份、城市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整体的评测与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以及产业发展、空间治理体系、脱贫攻坚、防灾减灾、品牌产品培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系统研究。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一书经过陈曾年先生的不断充实资料、精心研究、辛勤修订之后,现在终于要出版了。作为他近三十年的老朋友、好同事,对此我非常高兴。 本书着重研究分析了近代上海金融势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势力即钱庄、外资银行和华资银行。进入20世纪20年代,上海一批华资新式银行已发展成为既具有四方银行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银行,其实力已居外资银行和钱庄之上。到了30年代初,上海已成为全国重要金融单位首脑机关的集中地,全国著名银行的总行中有80%以上设立于此,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确立了。 本书中陈曾年先生及其婿顾柏荣合写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信息管理——近代中国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之道”一文,指出中国早期“海归”派陈光甫如何倡导“服务社会”、“不断改革”精神,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信
“茶叶之路”,是清代山西商人开辟的一条绵延200多年的漫漫商道。它是继汉唐丝路以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辉煌壮举,与丝绸之路同样彪炳史册、光垂千古。丝绸之路跨越亚欧大陆,传播了中华文化,牵系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茶叶之路”纵贯戈壁大漠,输送了华夏特产,弘扬了神州赤子和谐友善、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茶叶之路”的开辟,是封建王朝时代难能可贵的民间大规模远途商贸活动,是晋商进行国际贸易的大手笔,是突破统治者禁锢的卓有成效的市场运作,是儒商义利谐调的商业文化的真实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