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源,认为科学方法、繁荣的资本市场、交通与通信技术,以及清晰的产权为现代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书梳理了现代科技、资本市场发展的脉络,同时分析了当下不发达经济体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作者通过当事人记录和相关档案,quan面回顾了美日两国自1970年代末到2000年间二十多年贸易摩擦的整个过程。突出了美国国内在贸易问题上对日本态度的变化,尤其是贸易代表、商务部门和国会在改变美国国务院、军方等亲日派看法上的努力过程。本书同时对美国逐渐弱化对日本的贸易压力也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另外,二战之前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得益于两国当时的财经官员,典型代表即为高桥是清和沙赫特,两位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影响力zui大的专家型官员,他们改变了世界,也间接影响了中国。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90年代的一部著作。作者考察了近五百年中世界经济霸权的更替现象,从最初的意大利城邦,到欧洲低地国家,再到法、英、德、美、日,论述了各国从贸易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经济活动重点转变对其经济实力的影响。作者提出了观察世界经济霸权更替的一种新观念,认为国家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要走过它的幼年、青年、老年和暮年。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发生从兴旺到衰弱的变化。作者试图用这种观点来洞悉世界经济中主导国家可能出现的变化,特别预言了美国主导地位的衰落和中国的可能兴起。
关于 为什么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实现了工业化,而亚洲却没有 这一个经典的问题,本书给出了全新的答案。通过从印度这个案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普拉桑南 帕塔萨拉蒂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17和18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地区,与其说是有更大的差异,倒不如说是更为相似 无论从经济的复杂性,还是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都是如此。它们随后发展道路的趋异,可以归因为所面对的不同的竞争和生态压力。正是这些压力的不同,反过来导致了不同的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这种解释脱离了传统的观点,即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在于欧洲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发达的科学或更优越的制度。本书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的重新解读 既涉及印度、日本和中国,也包括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既讨论了棉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的作用,也分析了科学、技术和
在本书中,威廉姆 邦维利安和彼得 辛格探讨了如何重构创新和再次激活美国制造业的方法。他们认为,发展那些在生产流程中应用了诸如3d打印、先进材料、光电子和机器人技术的先进制造业至关重要。他们探讨了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方式,描述了与之相符的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商业模型,研究了初创制造业公司可资利用的融资模式。他们审视了主流经济学对于制造业的不同观点、金融危机之后有关美国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以及美国发展新先进制造研究所提供的经验教训。书中还探讨了初创企业的成长问题,建立了新的劳动力培训模型,并对制造业如何解决长期停滞给创新、中产阶级、生产率和相关投资领域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书较全面地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各方面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贸易、货币和金融体系,到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全球体系中的作用,作者都一一叙述和评价。在分析方法上,作者将经济分析和政治分析结合起来,试图全面地对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解读。作者运用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理论的一些观点,吸纳了新经济理论、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作为自己论点的补充。此外,作者还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自由制度主义等作了阐述和评论。
本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全书内容涉及10多篇专论,其总标题是《各国经济增长的数量》。内容囊括了作者于1956年10月和1967年1月之间,作为《经济发展与文化动态》季刊的文章,以及1969年5月作者在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讲座发表的两次讲演的内容。全书资料翔实,数据分析到位,深入浅出地对经济理论进行了剖析,读后可使你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 长臂管辖 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域外管辖,它发展到今天,已沦为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利益的手段,是美国强权政治的集中表现,其核心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利益、美国优先和美国。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 长臂管辖 是逆历史潮流的,也必将走向衰亡。《美国 长臂管辖 》一书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流畅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案例,系统梳理了 长臂管辖 起源、形成、扩展历程、管辖依据、管辖事由、实现机制、危害、国际应对和反制经验等,还预测了美国 长臂管辖 的未来演变趋势,不仅占有的资料丰富翔实,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思想火花更是不胜枚举,引人入胜。这是对 长臂管辖 探索的重大进步,不仅将中国 长臂管辖 的研究提升到新高度、新层次,还为后人继续探索奠定了扎实支撑,可喜可贺。
本书旨在探讨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深入分析绿色低碳浪潮下的全球能源秩序、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重点关注中、美、欧在能源事务上的激烈博弈,并及时跟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所引发的能源挑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诸多冲击。此外,本书揭露了西方国家在能源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提出在新时代中国应成为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 造市者 与 造势者 。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 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 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
本书分析了我国加入CPTPP面临的主要机遇与重大挑战,研究了CPTPP 在服务贸易、电子商务、货物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补贴和劳工标准方面规则的主要特点及我国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领域改革开放举措:着力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开放,构建数字贸易和数字治理框架体系,推进货物贸易关税及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建设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政策体系,改革扭曲市场的补贴制度,提高劳动保障制度国际化水平。本书还提出我国加入CPTPP的路径:推动互利共赢减少地缘政治因素干扰,以自贸区为抓手推动谈判进程,发挥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快修订调整法律法规。
美国的政策制定为何重富轻贫?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只对富人的偏好做出反应,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吗?在一个理想的民主国家,所有公民都应该对政府政策有平等的影响,但正如本书所展示的,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几乎只对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的偏好做出反应。本书以敏锐的分析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审视了数以千计的政策改革提案,以及穷人、中产阶层和富裕的美国人对每项政策的支持程度。本书的发现是惊人的:当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美国人的偏好与富人的偏好不一致时,政策结果与处境较差的群体的愿望之间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富裕的美国人的偏好与政策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书还表明,这种代表性的不平等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政策领域和时间段,并且受到利益集团、政党和选举的影响。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新时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有助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本书立足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演变,全面梳理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模式变迁、运行机制、重点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而厘清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形成原因。进 步,将全球经济治理视角延展到中国,梳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战略思路,从实践层面归纳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国模式、中国智慧,进而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提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以顺应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在理论层面上,本书构建全球经济治理的现状困境、运行机制、重点领域,形成全球经济治理完整的理论框架,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告诉了我们在金融崩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问题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离重演这段历史有多近。所有的警示信号都在那里——资产泡沫、 性债务、社会不平等和政治紧张,不胜枚举。 在《大贬值》一书中,美国畅销书作家、 的黄金投资策略师亚当·巴拉塔聚焦于货币体系和美联储状况。巴拉塔为这个投资者迫切需要理解的话题带来了一个新鲜而引人入胜的视角。他讲述了美联储如何成长为 这样神秘、 强大的机构,以及它的策略是如何导致经济变得摇摇欲坠。 作为普通人,可能无法轻易领悟到经济崩溃这一迫在眉睫的现实,但巴拉塔向我们揭示了历史证明的策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策略来确保自己免受即将到来的崩溃、衰退和萧条的影响。不管我们怎么做,系统都会陷入困境:美元已经陷入了困境,美联储已经陷入了困
本书挑选了2012年至2017年间具有震慑性的11个典型洗钱合规案例,以监管机构和银行达成的《和解令》公布的时间为序和核心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本书用案例和讲故事方式,达到快速传播反洗钱合规文化之目的,对我国银行反洗钱合规工作有所帮助。
本译本是第三版的翻译版,在作者去世后由Somarin教授编辑并在瑞典出版。它分为两卷,分别介绍一般理论以及货币与信贷,将相继出版、单独销售。第I卷中以附录的形式添加了两篇维克塞尔比较长的文章,其中之一作为第二册资本理论的补充,进一步阐明了文章中没及提及的耐用资本问题,而另外一个,以述评卡塞尔教授《社会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突出了维克塞尔的总体思想的各种细节。增加后者不应被理解为暗示编者认同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批评。确实,有一些非同小可的方面,特别是那些关于效用可测性的部分,卡塞尔教授和我还将做进一步讨论。但是,确切地知道权威专家们的观点有哪些不一致总是一件好事,而且人们认为任何能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著名的两位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阐述都将是有益的。维克塞尔在准备本书时的目标
《欧洲区域经济研究报告2023 2024(欧盟卷)》是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和中国 中东欧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完成的第七版研究报告。本年度欧洲区域经济研究报告依然聚焦于欧盟地区。 《欧洲区域经济研究报告2023 2024(欧盟卷)》在此前建立特色的基础上一以贯之。一方面,本报告梳理了欧盟及其成员国2022 2023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并提供了中国与欧盟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的统计数据和最新动态,旨在为欧盟经济研究和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年度数据和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本报告仍然保持了其专业领域的研究属性。首先,本报告延续了上年关于关于欧盟经济监管政策的分析,重点总结和梳理了2023年欧盟经济监管政策的标志性事件和值得关注的主要动向,特别推出与欧盟数字经济和交通领域监管相关的
元宇宙来袭,资产变革,财富洗牌,黄金投资已经过时?错了! 本书为你讲述一个正在发生但许多人还未意识到的事实 元宇宙时代,黄金更有价值!虚拟资产来势汹汹,投资泡沫化、风险化趋势加强,黄金是资产护城河;后疫情时代,经济、政治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黄金依旧是财富底色。 作者以资深行业经历,从当今经济金融格局、政策环境、未来趋势等宏观角度,告诉你黄金投资为什么永不过时;结合当今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数字资产、金融科技及元宇宙影响,告诉你黄金的数字玩法;从投资角度出发,介绍黄金投资产品、黄金交易市场等情况,告诉你元宇宙时代比数字资产收益更有保障的投资工具。
本书作者在欧债危机研究领域已有逾十年的学术积累,在欧洲维也纳大学交流访问经历和中国证监会金融危机应对小组的工作经历使其对欧债危机具备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切实的洞察认识。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以欧元区制度反思与创新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沿着 欧元区制度体系 制度缺陷 制度创新 深化经济一体化改革 对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启示 的思路,在系统阐述欧元单一货币区制度体系和缺陷的基础上,对欧盟推出的制度创新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探究欧元区制度缺陷以及危机诱发机制间的复杂关系,系统、全面总结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制度反思与完善,并提炼出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是欧债危机应对研究领域的补充之作,在国内欧债危机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分析导致欧债危机的制度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 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 日本通 ;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 鹰派 ,《日本经济新闻》在头版称其为 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
《社会发展译丛: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分析了1870年到1913年之间核心国与外围国经济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刘易斯把核心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作为外围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作为一种向外围国提出的挑战,而把外围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对核心国这一挑战的应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刘易斯分析了这四十多年间核心国工业的增长与波动,以及外围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关于《社会发展译丛: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的内容我不想多介绍,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我只想说,这《社会发展译丛: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社会发展译丛: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的内容是1870年到1913年的经济史,但作者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因此,使人能感到它的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二,作者在写法上把历史、经济理论、统计资料三者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中欧班列的开行畅通了丝路通道,改变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格局。本书在阐述中欧班列产生的前世今生及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班列的发展现状以及渝新欧、郑欧班列、长安号班列、蓉欧快铁及义新欧的运行状况,归纳了中欧班列的创新成果,利用统计分析法,分析了中欧班列对开行城市的带动效应,剖析班列发展中存在的运输效率低、运费和补贴问题、班列无序竞争、配套服务不足和铁路运单的局限性等问题,结合中欧班列未来发展环境,对班列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班列的平稳高质发展,释放通道潜能,促进内陆城市的发展和中欧两大市场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