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没有形态,却对生命不可或缺。对于制造业来说,工业软件恰如空气,无形、无界、泛在且至关重要。本书以工业软件重要的三类工具软件CAD、CAE和EDA为重点,兼述千差万别的行业工业软件,展现工业软件的发展逻辑,以及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相伴相生而少为人知的独特形态。这里既有工程师创业家的英雄主义,也有资本的饕餮盛宴,以及政府精心设计的扶持体系,还有不露声色的企业用户反哺效应。 当前,工业软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回归到它应有的战略位置。本书语言活泼灵动,视角独具一格,以故事化的叙事体系,全方位解析工业软件及其发展特点。它提供了一个俯瞰万山众相的角度,适合所有关注工业软件和数字化制造的人阅读。
本书系统阐述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及其在日常安全管理与体系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本书在编排上理论结合实际,内容丰富而翔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是安全管理人员、体系审核员、体系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等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使用的参考书、工具书和培训教材。
资金密集的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电价体系对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影响。本书从电价体系建设入手,服务能源革命的四个方面;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在大量数据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和研究了电价政策与电力低碳发展战略转型、电价形成机制与电力集约发展战略转型、电价传导机制与电力协调发展战略转型和电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电力管制发展或法治化管理战略转型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或政策观点、政策建议及政策分析方法,对我国深化电价改革和电力工业转型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示范项目进展和相关的国际法规政策,分析了其大规模应用的障碍,并将CCS技术与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减排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并针对CCS投资决策问题,建立多种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讨论了国内CCS技术的采用对减排的贡献,燃煤电厂投资CCS改造的投资风险,以及电厂预留捕获接口的期权价值。基于评价模型,我们分析了气候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等对CCS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我国需审慎评估CCS技术推广使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适当加大对CCS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避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此外,相关CCS推广的财税政策的推出,还要视CCS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后,我国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重点考虑如何对现有火电厂进行
本书史论结合,以生动史实切入,系统回顾了中国制造的复兴历程,并将中国制造置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洞察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剖析中国制造复兴的内在成因及其演进逻辑,透视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核,探究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制造业兴衰成败的一般规律。这是一本旨在讲好中国制造故事、建立民族工业文化自信、凝聚实现民族复兴澎湃力量的 大众精神读物 。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中国制造复兴之路 用翔实的例证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制造是如何走上复兴之路的,概述中国制造在近现代不同时期(探索期、奠基期、崛起期和由大求强期)的演进历程,探究中国制造复兴的深层根源,展现大国工业崛起的荣光。下篇 中国制造能力修炼 细致考证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基本能力所在,从不同角度翻检影响中国制造演进的产业政策取向、重
在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经济地理(编号41425001) 支持下,本书基于地方政府-企业关系视角,构建包含地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企业关系影响工业用地扩张和工业企业用地效率的宏观和微观机制。 本书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关系出现了从 地方保护 、 地方竞争 再到 地方引导 为特征的三阶段演化过程。
机床工具工业是一个在经济与军事上同时具有高度战略性地位的行业。机床工具工业的创新,是人类制造能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本书从“机床工具工业”这一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行业发展史入手,运用档案、口述史料、企业内部报刊与文件、厂志、行业协会成系列报纸等多种前人未曾使用过的原始史料,完整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路径、发展特点、发展成就及影响,特别是中国工业界以引进为基础,坚持持续创新的奋斗历程及其成绩,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和展示了新中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作者运用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了该产业追赶与创新的机制,总结了工业史与工业创新的规律,深具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品部门“由大变强”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复杂生产环境下的流程工业生产调度为研究背景,介绍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生产调度方法。针对流程工业中常见的置换流水车间和柔性流水车间,在考虑实际生产中不确定事件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生产调度的建模方法和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对于复杂生产环境下的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和柔性流水车间调度问题,本书分别介绍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和分群调度方法,并通过仿真算例对以上两种调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十三五”之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也逐渐步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然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愈来愈成为理论界与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1953-2011)》从经济史的研究视角,还原了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变迁的整体历程,同时对不同时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历史演进、互动机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找出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演进的规律,从体制层面解析其发展演变的深层原因,同时引入国际比较,试图为新常态下中国未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主要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产业变革和创新创业活动中的结构性和技术性决定因素,其中既有遵循新熊彼特主义(Neo-Schumpeterism)的长波经济周期、创新变革和技术扩散理论研究,又有针对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私人航天的非线性创新和创业过程和技术变革趋势的探究,也有针对技术创业冲突、跨国公司知识传播、家族企业创新精神网络、创新和创业网络评价指标的分析。 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 *部分是结构变化与周期, 第二部分是技术变革, 第三部分是创业发展。本书对于从事技术创业和创新研究的学者、创业者和决策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而城市正是这场历史性转变的主角。该书在中国当前这一关键时刻面世。本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家庭、企业、各层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以及千千万万这样的个体行为如何汇集成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性力量。本书的分析框架将改变我们对城市演变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认识。 全书采用了创意性的写作方式,将经济学理论通过人们身边的故事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适合城市发展和环境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的?还有多少工作机会是属于你的?你可能会想象或希望这一场机器人工业革命将像上次那样展开:即使一些工作被淘汰,但会有更多的工作被创造出来以满足新时代新的创新。在《机器人时代》中,硅谷企业家马丁 福特认为,你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情况绝非如此。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人工智能已经在大步迈进,所谓的 好工作 将会过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蓝领和白领工作都将蒸发,使工薪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人们的家庭还要经受生活成本上涨的冲击,尤其是教育成本和医疗保健成本的上涨。 全球自动化趋势正加速到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将是机器智能和自动化带来的冲击
《新能源观》全面分析了全球能源格局与发展趋势,以能源与国际秩序双重视角,揭示中国能源安全与发展的热点问题。 作者对 资源战争论 资源争夺论 等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资源只是引发冲突的因素之一,而且资源是无法被控制的,海外投资也不等于控制他国资源,更加不能将能源安全等同于 自给自足 式的能源独立,各国应该建立相互依存的能源观。此外,作者也对页岩气革命、能源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做出了专业解读和预测。 作者强调,应该摒弃 战争 争夺 等看待能源问题的传统视角,重视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对全球能源配置与发展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实现从能源 战场 到能源 市场 的思路转变,积极融入国际能源秩序,同时进行国内改革,建立能源安全自信。这也是当前中国国内深化改革、国际深化合作的一个重要方
《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出版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走出一条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新型工业化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技创新、对于研究中国农业科技近代发展史、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大任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启发作用。
为了加强国家电网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帮助公司各级财务管理干部及政策研究工作者学习、贯彻国家和公司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资产清理处置工作中加强政策指导的需要,我们编辑了《电网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汇编》。 本书汇集了截至2006年9月底国家和公司出台的、与电网企业有关的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法规文件共292件,按照其内容分为综合管理、产权管理、资产评估、重组改制、发行上市、固定资产、农电资产、房地产管理、清产核资、企业清算、风险管理、企业登记、金融资产、股权分置改革、资产涉税、相关法规等16篇。书后所附配套光盘收录了上述全部法规文件的电子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黄庆贺、姜军,四川省电力公司张敏、蒋光祥、邱永志,北京大地会计师事务所罗群等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
《机器人的未来》:本书从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机器人技术的崛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社会生活、工作就业,再到医疗、养老和社会投资等等。以期从这些角度,给我们人类的未来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随着未来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趋势将会加快进度,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 《机器人新时代》: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投资。本书既会涉及机器人的技术、经济、社会和道德问题,也会着重讲述这一领域上市公司的金融状况和投资机会。对于那些想要更深入了解现代机器人,对于金融市场感兴趣,且想要找到不同寻常的投资灵感的读者,本书是读物。因为它完美整合了机器人领域的各类信息,对于机器人的看法、案例分析和金融分析。
本书详细讨论了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进出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实际,建立了一套与实践相适应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在风险识别、风险准则确立、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控制等方面。作者还专门针对近年来数量急剧增加、危害有所加剧的旧机电产品入境问题,结合多年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书可供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对进行相关物品进出口贸易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是原油消费大国,2013年我国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为58.1%,其中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中东地区销往欧洲的原油基准价参照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销往北美地区的原油以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价格为基准。然而亚洲地区缺乏权威的定价基准,销往亚洲的原油大多参照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现货评估价格,这种现货价格体系不能很好的反应亚太地区的市场现状。我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市场供需状况的基准油价。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揭牌成立,为我国原油期货品种的上市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目前,国内关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书籍较为匮乏,相关资料也缺乏系统性。我国原油期货上市后,市场参与者缺乏一本详细地介绍原油期货市场的教材。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受上海商品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发展的代价,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科技园区在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由自然资源驱动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约、节能、节水技术;建设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园区,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本书上篇通过总结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历史,叙述了我国代和第二代科技园区的发展道路,总结提炼了第三代科技园区的内涵,介绍了第三
本书英文版由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谢罕德普·默汗穆德博士等人所著,专门为电力市场硕士学位培养计划而编写,是电力市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中文版由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联合编译出版,并被列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电力负荷预测和电价预测、基于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基于价格的机组组合、市场力和市场监管、电力市场中的套利交易、发电资产评估与风险分析、电能和辅助服务拍卖市场设计、输电阻塞管理与定价。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电力市场方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还可作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表明,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本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郭庆然编写的《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1953-2011)》以1953~2011年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为研究对象,分阶段(改革开放前后)对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的结构状况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对该时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进行了评价和国际比较,力求从中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路,从而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11)》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和世界金属导报社联合编写,为系列年度报告。 全书包括四篇,系统总结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0年这一“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制定“十二五”发展蓝图之年为中国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对钢铁产业年度发展状况、发展方向、政策、规划以及标准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和解读。 《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11)》可供钢铁产业及其相关的生产、销售、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2014/2015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报告》收录了2014年以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的情况、行业内主要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产业链上相关产业,如化纤、高性能纤维、玻璃纤维、纺织机械等产业的发展情况;报告还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上市公司业绩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报告还收录了近年来与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