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的碳减排及零碳化是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零碳化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评估认证涉及政策、技术、管理、金融等多方面内容,目前仍缺乏相关的统一标准。本书将从工业园区零碳化流程出发,依次讨论实现零碳化的开发管理、关键性技术、驱动要素及实现零碳排放的碳抵消、碳排放核算及零碳工业园区认证、基本建设方法和评价标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现有或在建的低碳、零碳园区进行整理分析。
《沉浮的巨轮:十大工业巨头的转型之路》主要由美国10个工业企业的案例研究组成: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如何成为世界的企业,又如何因其傲慢的文化而导致终溃败;波音公司如何重新评估风险、提高利润,又不幸地失衡;丹纳赫公司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避免巨大的成功所带来的隐患;霍尼韦尔公司如何渡过文化几近崩溃的难关,实现完美的转型;卡特彼勒公司如何因过于依赖预测而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又通过重拾基本原则而得以恢复等。通过充满启发性的案例研究和对工业巨头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来自华尔街的3位资深分析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以帮助企业和管理者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进行严格的资本配置,拥有长期、稳定的表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企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向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渗透,系统集成在20世纪后30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现象。本书的英文原版成书于2003年,正值这种商业现象在西方领先企业中方兴未艾之际。面对这一重要的发展趋势,本书集合了一批国际创新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从系统集成的历史,理论与分析,及其在不同企业与行业中的具体表现三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集成作为一种技术战略和商业模式,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使不同的企业(集群)将各类知识、技术乃至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并通过价值链上的跨业务整合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全书不仅充满了理论洞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必将为面对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转型升级两大历史重任的中国学术界与产业界提供宝贵的历史参照与精神食粮。
空气没有形态,却对生命不可或缺。对于制造业来说,工业软件恰如空气,无形、无界、泛在且至关重要。本书以工业软件重要的三类工具软件CAD、CAE和EDA为重点,兼述千差万别的行业工业软件,展现工业软件的发展逻辑,以及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相伴相生而少为人知的独特形态。这里既有工程师创业家的英雄主义,也有资本的饕餮盛宴,以及政府精心设计的扶持体系,还有不露声色的企业用户反哺效应。 当前,工业软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回归到它应有的战略位置。本书语言活泼灵动,视角独具一格,以故事化的叙事体系,全方位解析工业软件及其发展特点。它提供了一个俯瞰万山众相的角度,适合所有关注工业软件和数字化制造的人阅读。
2017年4月14日,一份经过深入调研、受到广泛关注、历时数月、凝结了亿万产业工人心愿的重磅文件《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一场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事关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事关产业工人素质提高的重大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筑牢制造强国之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践基础,以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梳理新时代以来产业工人队伍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挑战,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创新创造、就业质量、城市融入等问题进行学理化研究,提炼和总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概念、分类、共性与区别;梳理了国内外不同时期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监管政策及产业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揭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同时,探讨了我国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以及基于大量案例分析探讨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产业发展创新途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落地提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令,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跃升,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面对全球科技创新格局的新变化,面对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需求,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精准地把握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支撑科技创新决策、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但是,我国在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迫切需要突破决策支撑工具方面的瓶颈制约。 本书共分为 4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详细阐述了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的 建设背景及大数据条件下科技创新图谱服务于不同场景的技术框架
本书稿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负责编撰的年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对该行业2015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分析和2016年发展前景的权威预测。具体内容分八部分: 综合篇 主要探讨2015年全球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和2015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行业篇 主要探讨重点行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 区域篇 主要探讨重点区域的的发展战略及成就; 园区篇 重点园区的发展战略及成就; 企业篇 主要探讨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 政策篇 主要探讨2015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政策; 展望篇 介绍主要研究机构预测性观点并展望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形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 字经济 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科技及其应用代表了全球第四次产业和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 工业4.0时代 国际经济竞争的新领域(黄建忠等,2022)。元宇宙是指一个基于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技术的虚拟世界,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高度交互和自定义的环境。目前,元宇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元宇宙基于虚拟空间构建虚实共生的全新社会生态,是与现实世界相连的虚拟社会,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当前全球尖端科技集成应用的前沿领域,有望带来
本书提出了基于价值的IT治理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让企业决策层清楚IT治理的价值,将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绩效管理与考核评价为手段,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中心的观念,实施全面IT风险管理,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与IT相关的事务上做出公司期望的行为,最终能够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制定并执行推动组织发展的IT战略。
70年的工业化进程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工业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演变真实地刻画了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基础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显著,我国工业化在推进的过程就是以非均衡的空间格局演进的。156项和三线建设显著改善了工业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局面。然而,内地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并未奠定,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诸多不足,而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依然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走出了低水平的 均衡 发展,逐步接轨世界经济体系,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通过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着中西部地区在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进入21世纪,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东快西慢
本书以中世纪末期市场经济的萌发与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形成为起点,以现代工业社会的步步成长和经济体制的选择及演化为主线,追溯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及苏俄当代六个工业化大国过往数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梳理了这六个 近现代经济成长与经济体制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的基本立论是:现代工业社会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 辉煌而伟大的文明,现代工业社会从萌发到每一步发展,都面临经济体制的选择问题;这六个 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找到的 率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也是 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部生命来自不断的创新,创新的动力是内生的。相比之下,工业社会动荡时期产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僵化的体制,这种体制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恰是这种体制导致了 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经济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 H股上市公司。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中车集团的成长历程,从中总结出丰富的成功经验。书中共分为九个部分,分别从改革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建设、国际发展、责任履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展示中车集团百年来取得的成绩,让读者对中车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机床工具工业是一个在经济与军事上同时具有高度战略性地位的行业。机床工具工业的创新,是人类制造能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本书从“机床工具工业”这一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行业发展史入手,运用档案、口述史料、企业内部报刊与文件、厂志、行业协会成系列报纸等多种前人未曾使用过的原始史料,完整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路径、发展特点、发展成就及影响,特别是中国工业界以引进为基础,坚持持续创新的奋斗历程及其成绩,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和展示了新中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作者运用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了该产业追赶与创新的机制,总结了工业史与工业创新的规律,深具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品部门“由大变强”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能源竞争与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面临能源问题的严重挑战。《能源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应用》在投入产出技术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能源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分析了国际、国内能源情况与二氧化碳减排策略,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环境、贸易隐含碳、区域碳排放等维度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研究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政策工具。本书立足中国国情,系统探讨了碳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全书特别关注电力行业这一重点领域,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碳市场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在中国推进 双碳 目标的关键时期,这部著作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