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金融犯罪刑法学著作,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对金融犯罪的刑法惩治角度出发,运用刑法基本原理与概念,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金融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多方面、多层面的研究,成果共分十七个专题,具体包括:金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是当前为猖獗、影响为恶劣的犯罪之一,有关该类犯罪的防范与惩治是我国刑事司法机关的重中之重。本届论坛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惩防对策”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防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问题、国际犯罪问题、刑事证据标准问题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惩防对策中的共性问题以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司法认定问题、量刑问题,研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案件的定性等司法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地研讨,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与实务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理论和实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本书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犯罪引起的刑事责任问题,旨在构建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分”式刑事责任体系。本书首先指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犯罪面临的刑事责任问题,梳理了 外规范治理的现状。 其次,界定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性质,并明确了其在网络服务和网络管理视角下的角色定位。再次,确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和主客观依据。以此为基础,构建并完善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作为方式实行犯罪、实施具有帮助行为性质的犯罪以及不履行管理义务的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本书的编写,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新颖性。纵观司法实践中的金融犯罪,其共同的特点都在于一字:骗。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金融犯罪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金融诈骗的特征。为此,本书大胆地突破现行刑法典关于“金融诈骗罪”外延的划分,将金融领域中明显地以欺骗为手段,通过虚构假象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的犯罪,均纳入到金融诈骗犯罪之中,并由此形成了本书的体系结构,二是实务性。本书以现行刑法典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相关司法解释为参考,充分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在注重阐述和深化金融诈骗犯罪有关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强调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和研究内容的实务性及其可操作性,力求为司法实务部门输金融诈骗犯罪提供有益的帮助。三是深入性。在本书写作过程中,要求作者全面掌握现已出版、发表的有关图书、资料、使
《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问题研究》内容简介: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金融业及其衍生理财产生蓬勃兴起的趋势下,广大民众的金融消费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国家在民事、行政层面有对消费者权益的救济保障,但刑法保障欠缺。《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问题研究》从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着手,对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范围、立法模式及评价、分类犯罪中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以及完善刑事保护制度的建议等展开具体分析,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理论和实践有指导作用。
本书是刑法学界部系统研究挪用公款罪的专著。在体系结构上,以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主体、共同犯罪、转化犯、牵连犯等争议性问题为核心,在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独立见解。全书具有体系完整、资料丰富、观点全面、论述充分等特征,不仅在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刑法分则研究的理论宝库,同时对惩治挪用公款犯罪的司法实践也有的参考价值。
《经济刑法》第九期又与读者见面了!本期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为依托,组织了三个专题研讨,分别为“经济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走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和“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另外,作为《经济刑法》的一个传统栏目“经济刑法专论”,本期也精心组织了20篇论文,对刑法中的新罪名或热点罪名进行了研究。
本书的编写,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新颖性。纵观司法实践中的金融犯罪,其共同的特点都在于一字:骗。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金融犯罪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金融诈骗的特征。为此,本书大胆地突破现行刑法典关于“金融诈骗罪”外延的划分,将金融领域中明显地以欺骗为手段,通过虚构假象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的犯罪,均纳入到金融诈骗犯罪之中,并由此形成了本书的体系结构,二是实务性。本书以现行刑法典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相关司法解释为参考,充分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在注重阐述和深化金融诈骗犯罪有关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强调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和研究内容的实务性及其可操作性,力求为司法实务部门输金融诈骗犯罪提供有益的帮助。三是深入性。在本书写作过程中,要求作者全面掌握现已出版、发表的有关图书、资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