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业务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4月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刑事审判参考》由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共同主办,最高人民法院姜兴长副院长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张军和熊选国两位副院长担任副主任。熊选国副院长任主编,五个刑庭庭长任副主编。
本书精选了作者本人承办的部分无罪辩护的办案实录,通过对办案过程的回溯与对案情的剖析,将案件的全貌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尤其记载了作者如何了解、分析案情,客观、准确地把握案件的事实与证据;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如何掌握和发挥辩护技巧,充分发表辩护意见;如何精准运用法律、案例和文献,通过罪名分析,制定正确的辩护策略,从而顺利实现自己的辩护主张;如何帮助审判法院形成内心确信,并引导法院 终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判决,使“无罪推定”的司法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贯彻和落实等。此外,作者还通过大数据比对的方式对同类案件进行总结,形成相关罪名的辩护要点,提供可行的借鉴与参考。
内容简介
刑法学是以研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为对象的科学。而犯罪是人的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古今中外的刑法,历来以惩罚故意犯罪为本体,以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所以犯罪论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无法抛开犯罪故意的存否而展开,刑罚论的一切问题,也几乎都不能不以犯罪故意为本体的罪过论作为建构其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本书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对于我国刑法典和刑法学通说中的犯罪故意概念进行了全面批判,否定犯罪故意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认识,提出“希望故意、容忍故意、放任故意”的分类法,提出“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的分类法,“容忍故意”概念,主张在犯罪故意概念中引入违法性认识、行为故意、容忍故意等要件,进而提出了犯罪故意概念的新架构。本书的研究在该专题领域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