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3章,分别对人格权独立设编当中所涉及的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对我国主张人格权是否应独立设编的民法学者的意见做了评论,认为人格权的*重要性以及人格权法理论的系统性,都要求我国立法者将人格权在民法典当中独立设编。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可以在招聘、调岗、休假、解雇等各个环节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和安排。为了保障劳动者拥有适度的自主选择权利,也为了维持公正、安定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对用人单位的管理权进行适度的限制。本书旨在以劳动关系建立、履行的过程为线索,以真实的司法判例为分析基础,客观呈现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权力边界。
现代收养制度通过承继和变造 法律行为 法律关系 私法逻辑来拟制亲子关系。二战后,社会现实需求、国际人权思潮等推动各国收养法不断社会化,发展出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统率,以收养条件、收养程序、收养效力和收养服务为支柱的伞型儿童保护架构。我国《民法典》收养章在承袭既有私法框架的同时,通过确立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引入收养评估等释放出积极的社会化信号,但仍不足以应对私自收养屡禁不绝、被收养人权益不彰等突出社会问题。于此,当以领域法格局整合亲子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范,形成内外体系协调一致的本土化、社会化收养制度新架构,通过放宽一般收养条件、疏导特殊收养通道、建立实质审查机制和支持服务体系等实现特定情境下特定被收养人的最大利益。
《中国的家法族规》是系统研究家法族规的部专著,近二十年来也未有类似的著作问世。由于家法族规与封建族权的特殊关系,它们一向被视作束缚民众的绳索,而本书从家法族规的演变、制订、范围、惩处、执罚、奖励、特性、历史作用和研究意义等九个方面,对家法族规作了综合性的考察 并对这些规范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肯定了其中反映民族文化精华的内容。书后附有经过精心挑选的五十余种不同时期、各具特点的家法族规,以及四十余幅出自家谱、族谱等古籍的图画。
本书以技术标准化垄断行为为研究对象,剖析技术标准化垄断产生的原因及垄断判定的核心范畴、基本原则,深入分析技术标准化典型垄断行为的违法构成要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以反垄断法为主、专利法和标准化法为辅的规制路径,同时提出完善标准制定组织相关政策,对技术标准化垄断展开事前预防。
本书介绍了当今两大法系国家隐私合理期待总论部分的理论及案例。主要内容包括隐私合理期待理论发展沿革、隐私合理期待的分析方法、隐私合理期待保护模式、隐私合理期待理论存在的问题。本书还对我国《民法通则》关于隐私侵权责任法制度的不足提出了有益的改进建议。
平等就业权是一个重大的责任话语,具有不同的 意思场域 。促进平等就业与反就业歧视是目的与手段的基本关系,平等就业权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反就业歧视,更不能始终停留在 大而化之 的概念层面。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构造应以社会法相关理论为主要 意思场域 。本书从形式平等就业权与实质平等就业权两个层面,着力研究了平等就业权的概念内涵、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四个基本问题,力求使平等就业权从抽象走向具体,全面依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等就业权制度体系,从而正面回答 平等就业权是什么 、 平等就业权如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两个核心问题,在发展并丰富了平等就业权理论的同时,对现实诉求和顶层设计要求也予以高度关注。本书是一本对我国平等就业权研究具有填补性和开创性的专著。
《变革与重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认真研读我党的相关政策、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立法实践,综合分析,揭示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变革轨迹。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入手,分析我国集体土地征收面临的困境,借鉴域外相关立法和实践,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重构建言献策,*后提出了公众参与型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新观点并进行了合理论证。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操作实务》是一部全面介绍民间借贷法律实务问题的著作。本书通过阐述债权保护措施等法律知识,指导读者合法操作民间借贷,并利用大量案例予以佐证和说明,着力解决当前民间借贷实务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对民间借贷合法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少和避免纠纷与金融犯罪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第二版根据2015年9月实施的《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全新修订,并特别编加 借贷风险提示 部分,帮助读者准确识别借贷陷阱,成功化解借贷风险。
民法研究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自创建时起即为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十个优势学科之一,北京市重点学科。先后有王家福、谢怀栻、陈汉章、梁慧星、孙宪忠等国内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在民事立法、恢复和促进中国民法学研究、推进民事权利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著名民法学研究团体。 出版二十多年来,《民商法论丛》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出培养了许多法学人才,目前在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几乎皆在《民商法论丛》上发表过论文。
劳资关系研究始终是重要的国际前沿课题之一,其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本书主要探讨新劳动法背景下和谐劳资关系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新劳动法背景下和谐劳资关系的内涵、特点及问题。本书主要共分为五大部分: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角色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工作已经国家立法机关全面展开,这部《中国民法典草案立法建议》则纯属作者个人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之作,内容包括: 1.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思路。主要解决民法典和《民法通则》、2002年民法典草 案、民事单行法、司法解释、公序良俗等之间的关系。 2.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立法体例。作者提出了 先总则,后分则 先人身,后财产 先权利,后救济 先国内,后涉外 的九编制设想。 3.中国民法典的条文起草。按照九编制对中国民法典的条文进行了整体设计。 2016年2月作者收到中山大学转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16] 5号文件,征求对民法总则草案的修改意见,作者便将个人设计的民法总则编连同整部民法典立法建议稿一同直接提交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这部个人设计的民法典草案能够为全国人大的中国民法典编
本书介绍了当今两大法系国家隐私合理期待分论部分理论及社会现实对隐私合理期待理论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对隐私合理期待理论的影响、互联网和计算机对隐私合理期待的影响、人际关系对隐私合理期待理论的影响。本书为侵权法报告(第8卷)。
实质性相似是版权侵权判定的核心问题,学界与司法界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本书从事实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与差异、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剖析既有争议,展现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全貌。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提出体系化的版权侵权判定思路,明晰了实质性相似判定服务于作品侵权属性的判定,并提出 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 市场替代 均衡分析 三步走的实质性相似分析思路。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编著的《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案例指导》所选编的案例共计50个,其中多数系人民法院所作出或已经刊登在《人民法院公报》及《人民法院案例选》。根据需要,每一个案例撰写了裁判要点及典型意义,其中大部分观点为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一致意见,有些观点是人民法院民一庭的倾向性意见。应当说,以上案例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指导意义,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在审理同类案件的参考。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是船舶碰撞法的核心问题。本书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研究置于侵权责任法的大背景下,以我国船舶碰撞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基点,以侵权责任法的基础理论为支撑,以国外有关船舶碰撞法的立法经验为借鉴,以国内外有关船舶碰撞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参照,围绕船舶碰撞的概念、归责原则、过失、因果关系、责任主体、损害赔偿等主题,对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化、系统化研究,以推动和促进我国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法律制度的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法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碰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需要填写制作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某些法律文书填写制作,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公民在日常生活遇到的这些法律问题,不仅需要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也要了解相应的法律文书,以便充分实现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本书收录公民常见常用各类法律文书八十余件,内容涉及企业登记、出国留学、合同订立、房产租售、民事协议、公证办理、知识产权和诉讼仲裁等各个方面。本书在精选法律文书范本的基础上,还为读者摘录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条文索引并撰写应用指引,以便读者充值理解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释法典 丛书是我社集数年法规编撰经验,创新出版的大型实用法律工具书。本套工具书不仅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果,而且秉承权*、实用的理念,相信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掌握、适用法律的*工具书。本套工具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主线,结合日常司法实践领域确定分册。本书为卫生与计划生育法典,收录了医疗机构、执业资质、疾病预防、医疗器械、卫生管理、医疗事故等多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本书收录第十四届全国民间法 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包括少数民族习惯法、乡村习惯田野调查、域外习惯法比较等,集中探讨民间法和民族习惯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