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履行合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破产程序启动之时合同的履约状态尚未终确定,而作为终局性债务清理程序的破产程序却不得不对此予以回应。合同状态的终确定无非继续履行与不再继续履行两个维度。对于前者,本书认为在规则构建时需着重加强对非破产一方的利益保护,与此同时,其履行抗辩权应得到必要限制。此外,为更好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多元化需求,应允许管理人选择继续履行后将该待履行合同转让,即使当事人间存在禁止合同转让的事先约定。后者,本书认为实则是一个破产财产的抛弃问题。即破产债务人于合同中享有的权利能否被纳入到破产财团中。待履行合同的特殊之处仅在于破产债务人享有权利以其履行自身债务为前提,且此种履行受破产法之比例清偿定位的限制。该问题的解决,无需借道 解除权 。
本书以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以权利冲突为视角,从制度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站在国家治理层面,对个人破产制度的功能、运行机理、利益衡平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破产之路。
《商事纠纷:公司、企业与破产》将使用主编王竹教授设计的算法,通过对**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系统(已获官方授权)中的5000万份判决书进行大数据分析,首先计算如下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与适用条文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与适用法律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中适用法条与子案由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中适用法条与其他法条的实际大数据关系;再请司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专业人士对上述实际大数据关系进行经验判断,*后综合对案由、法条分星级(★)标记,精准满足司法实务需求。 本书以实现案由与法条之间法律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分星级(★)表达与相互检索为目标,是国内“法律大数据分析”实务法条类图书的开山之作。可以根据案件的类型,迅速、精准地查寻到所有和该案紧密相联的法律规定,为法律实务工作者节省出大量检索时
本书对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作者在探究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调适的法理基础上,深入分析、完善物权担保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行权规则体系,系统梳理企业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受限的法理基础,形成禁止权利滥用、权利交界处之必要容忍义务、合意约束以及破产征收的四阶层结构,进而就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限制与保护规范提出创新见解。
本书收录了第十一届破产法论坛的优秀论文,以破产法为中心,讨论破产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为 府院联动机制与市场化破产 管理人履职与价值化 破产债权与债权人会议 重整制度与困境拯救 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破产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等板块,针对破产重整、个人破产、跨境破产等问题指出了我国目前破产法立法、执法及司法领域存在的不足,并为我国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本书是“第二届中国破产法论坛”的优秀成果展示,收录了本届论坛前后组委会收到的优秀论文、会议讲演等重要文章与观点,以飨读者。内容包括“债务人财产及相关权利”、“关联企业及特殊主体破产”、“破产案件审理及政府职能分工”和“清算与破产的衔接及其他”等专题以及“观点摘要”和“会议发言”。这其中无论是高校老师的力作,还是法官、律师等实务界人士的佳篇,以及他们的观点摘要、会议发言等,都观点明确、论述规范、内容新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目前我国破产法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想。
目前,破产法课程已成为高校财经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本书正是为这类专业的需求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为破产法概说、破产案件开始的要件与破产申请、破产案件的管辖与破产受理、破产管理人、破产财产与破产财团、破产撤销权、破产取回权、破产别除权与破产抵销权、破产费用与公益债务、破产债权的申报、调查与确认、债权人会议、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破产债权与破产清算等十四章内容。本次修订补充了破产法理论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增加了破产法实务中新问题的回应,加入了已经颁布的破产法司法解释的*内容,更新了每章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添加了一些引导案例和思考案例,并适度删除了版中与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的对比性内容;同时删除了原书第十三章(破产宣告及其法律效力)、第十五章(破产法律责
本书为“第六届中国破产法论坛”的部分优秀成果展示。从破产申请与受理,执行程序、强制清算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简易破产程序三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企业破产实务和理论前沿问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目前我国破产法理论与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想,有利于促进我们对破产法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书中收录了第六届破产法论坛的文字实录。
《企业破产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根据纠纷类型划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先精选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判例,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该专题所涉及的审判依据、法律要义、裁判思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破产法论坛(第八辑)》共分七部分,包括部分“破产程序启动”、第二部分“破产管理人”、第三部分“破产财产”、第四部分“破产债权”、第五部分“破产重整”、第六部分“破产法其他问题”、第七部分“调研报告”等专题。此外,文集还收录了第五届破产法论坛的会议综述与会议记录。
《破产审判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北京破产法庭的探索与实践》立足北京破产法庭的审判实践,从破产审判的思考与探索、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破产审判规范化建设、 执转破 与强制清算专题研究、域外考察与研讨交流五大方面反映北京破产法庭的工作成效和亮点。 《破产审判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北京破产法庭的探索与实践》既有理论观点的创新表达,又有审判实践的突破性举措;既有基于实务工作的深入思索,又有对未来发展的具体规划;既有审判经验的全方位传承,又有法律共同体的多维度交流;既有宏观层面的布局指引,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解答。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以期为全国破产审判法治事业发展提供生动直观的 北京经验 。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美两国破产法制的演变与特点,进而从破产程序的启动、破产案件的管辖与受理、管理人及相关程序参与人、破产财产、破产债权、破产重整制度、破产清算制度、跨境破产这九个方面对中美破产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本书由多年从事破产案件审理的法官和从事破产清算的专业律师合作编写,分别阐述破产案件审理与破产事务管理。探讨破产程序操作实务中的许多新问题和疑难问题,结合破产法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书中专门编集了有代表性的破产案件审理案例与破产事务管理案例,帮助读者了解破产程序运作实况,理解破产程序中的疑难问题。根据破产程序操作的需要,编制了常用文书样式,汇编了常用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方便读者查找和参考。
本书由浙江律协组织编写,将纳入浙江律师协会的律师业务指导丛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本书以浙江省重大的破产案例作为写作素材,充分分析了破产案例的破产原因、申请和受理、管理人与债权人会议、债务人的财产、破产费用等。
本书颁布实施已有四年了,作为我国国内破产法研究与交流的主要平台——“中国破产法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此前在2006年《企业破产法》通过时召开的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破产法国际研讨会”)。在历届论坛上,与会的各位领导与嘉宾对我国破产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讨,会后我们汇集会议研究成果,公开出版了五辑《破产法论坛》。“中国破产法论坛”取得了为人们公认的影响与成果,为国内破产法学的研究和交流,为破产法的实施与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第四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即将召开,而根据提交第三届中国破产法论坛的论文择优选编的《破产法论坛》第六辑也在此和大家见面了。 随着人们对破产法在市场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破产法的理论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接管、托管、关闭等行政手段来处置经营失败的商业银行。不同于上述手段,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是以司法救助手段来挽救已经发生重整原因、但仍有改善希望的银行,因而更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金融秩序事关重大,没有一个国家或政府会轻易让一家商业银行倒下。若重整成功,危机商业银行则好似凤凰涅磐重生一般;而那些经过接管、重组直至破产重整等程序仍拯救无望的银行,及时清算也确保了其退出的真正市场化。所以,破产重整是危机商业银行真正倒下或者说被清算前的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本书以《企业破产法》的结构为框架,以破产司法进程推进为线索,共分10章,涵盖破产案件管辖、破产标准认定、破产撤销权行使、破产重整实施等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每个问题均围绕一个案例展开,通过提炼关键词、展示法官视点、剖析法律精神,把裁判思路和理性思考具体地呈现给公众,应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本书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希望对研习、适用破产法有所裨益。
刘左军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根据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发展和变化,对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再次出版。本书的释义部分结合实践以及国务院、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具体规定,对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原意进行了阐述,力图做到准确和通俗易懂。本书在第三部分收集了近年来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读者提供资料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