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三版)》主要更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新了材料。继2014年《行政诉讼法》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先后修改,最高法院出台了几个重要司法解释。在此期间,各地法院公开了海量裁判文书,最高法院也裁判了众多案件,精彩案例让人目不暇接,书中案例自然吐故纳新。除了公开的司法统计数据,作者通过自己建设的裁判文书数据库,尝试对220万份行政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上述法条、案例和数据一般截至2021年底。 二是充实了内容。增加了一章 诉讼程序概论 ,涉及行政诉讼的任务、参与人和基本原则。节与小节有多处调整,受案范围、事实认定、判决方式几章做了较大改动,适格原告、行政协议、行政行为无效、规范性文件审查、协调处理、再审程序等问题也有了更多学习和思考。全书篇幅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本次修订,在*版的基础上,将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有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领域的全新规定及全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解释》等内容融入教材。修订后的教材除绪论外,共23章内容,内容涉及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概述、行政立法、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其他行为、行政司法、行政应急、行政程序、监督行政、行政复议、国家赔偿与补偿、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诉讼裁判与执行、涉外行政诉讼等。
本丛书及时刊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读,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 第97集设有 高端论坛 理论与实践 案例分析 调查研究 域外经验 司法文件 等栏目。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是根据*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六版问世以来,陆续发生了几件对本书内容有重要影响的大事, 迫使 我们不得不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推出本书的新版 第七版。否则,本书的内容将会落后于时代,与现实脱节,给以本书为教材的广大高校师生带来困难、困惑。近年来发生的对本学科有重要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著的《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共分两大部分:**部分是法院制作的文书,其中又分别包括法院对当事人制作的文书,主要有判决类(含调解)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通知类文书等共96个;还包括法院内部制作的文书,如各种内部报告类、函件类文书等共14个。第二部分是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文书,主要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等,共22个。
本书第三版出版后,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司法解释文件:《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一个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这三个司法解释文件的发布和施行,特别是其中个司法解释,共有条文163个,对2000年和2015年的相应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了大量的法律具体实施规则,作者对本书第三版加以全面修改:补充对上述三个司法解释进行阐释的相应内容,纠正原书中与三个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论述。 本书第四版相对第三版,体例也略有改变:一是增加了 行政协议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 一章(第十三章),以反映和体现我国行政诉讼近年
本书精选大量案例,解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主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事实认定、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以及行政行为的程序等行政法中的重要命题。本书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又通过理论分析、规范解释等方式重新回到案例,从案例视角对行政法的原则和规则进行抽丝剥茧,梳理出能够直接服务于实践的研究成果。让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执法中容易触碰的法律底线,防止在行政诉讼中出现败诉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有助于提示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应从哪些角度防止行政行为存在的违法与瑕疵。
人民法院在全面梳理问题、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主要针对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十个大的方面:立案登记制、起诉期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限再审以及新旧法衔接等。而*高人民法院2000年公布的《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仍然有效,?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适用新行政诉讼法和上述两个司法解释,我们编辑了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编制成对照表,进行逐条对照,方便读者掌握司法解释对新行政诉讼法增设的新制度、新规定进行细化的具体情况,同时能够准确掌握司法解释内容。本书还收录了新旧行政诉讼法条文对照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上下)/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由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主编、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编,系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图书,包括【条文主旨】【条文理解】【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典型案例】等栏目,是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如何具体适用的权威解读图书。
2017年11月13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解释》,并于2018年2月8日正式实施。这部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通过的又一部诉讼法的基本司法解释,是对以往司法解释、司法批复、司法政策的一次全面总结、汇总、修改、完善,是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尺,将对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判工作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该司法解释与法释[2000]8号司法解释相比,新增条文82条,修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有7条没有修改 主要涉及期限、中止诉讼、终结诉讼、上诉程序、发回重审程序等。) 本书稿以讲义的形式,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内容包括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与受理、审理和判决、行政机
《行政诉讼类型构造论》以 实现民众权利有效且无漏洞司法救济 为原点,从基本原理、模式比较、类型再造、规则建构及关系梳理五个层面对类型构造这一关乎行政诉讼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实的研究。 本书的问世,不仅能够深化新时代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 注释行政诉讼法学 向 原理行政诉讼法学 、 总论行政诉讼法学 向 分论行政诉讼法学 的嬗变,而且对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及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正确理解适用和当前行政审判工作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书集中探讨了行政处罚诉讼中的两个重大问题,行政处罚的程序诉讼、行政处罚证据诉讼的问题两大方面,之后结合出现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进行探讨,对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建议。
◎以案释法:从全国各级法院的23215个真实判例中萃选出632个典型判例来解读法律,涵盖诸多社会热点,帮助读者深刻领会法律适用的要点和难点,发现行政法思想。 ◎规范分析:重视对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解释、批复、文件及各部委规范性文件、内部文件、各地区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解读与分析。
《行政事实行为研究》全面梳理了行政事实行为的实践背景、理论沿革等基本理论;系统阐释了辅助型、沟通型和服务型三种行政事实行为,揭示了行政事实行为的时代特征、法律特征、行政特征和行为特征;深入地论证了对行政事实行为实际主体从思想、情理、道德和法律四方面进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认真研究了行政事实行为的四大功能和四种影响力;完善地设计了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制度。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诉讼判例评析与执法提示》旨在总结出各地人民法院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诉讼裁判中的规律和准则,指导交通警察执法,架起交通警察行政执法与法官司法裁判沟通的桥梁。 本书共选取40个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典型行政判例,概括其裁判要旨,分析其裁判原理,并从争议案件中总结出可供交通警察执法参考的提示。不仅对进一步规范交通警察执法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各级人民法院统一裁判尺度具有参考价值,还对普通民众准确理解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帮助和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莫于川教授率领年轻的学术团队两度起草了中国人民大学版《行政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已先后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等权威法制机关作为修法工作参考。这本《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司法更给力(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及专家建议稿)》在该修改专家建议稿的基础上形成,涵摄了学理阐释和立法理由。既有理论性,又显示立法的实践经验;不独注重条文的修改,更重视修改背后法理精神的流贯;不仅关注当下的修法活动,更从宏观上把握整部法律的发展脉络,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决定》,面世已久的行政诉讼法终于迎来了诞生二十五年来的首次修改。此次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多个议题,都成为全体法律人乃至全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本书通过对相关立法事实的收集与整理、修改决定的规范梳理与分析、相关争论及其终结论的描述、规范所隐含的立法者价值取向的揭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改决定作一简明导读,对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从而推动行政诉讼法的贯彻实施,用优良的法律适用弘扬行政诉讼法之精神,弥补其遗憾和缺陷。
本书根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内容,不仅注重准确解释新增加和有修改的法律条文含义、分析比较新旧条文的变化,而且还注重介绍相关立法背景、修改过程中讨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新制度设计等。本书在深入探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条文,对司法实务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权威的点评,实现先进法学理念与现实司法适用的科学结合。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本书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法治对其的引领与保障为背景,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进行探讨,本书共分为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