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英国1996年《仲裁法》,原因有好几个。是完全出于实际需要,一般认为参与国际商务游戏就必须熟悉英国法,而参与国际商务仲裁就离不开伦敦仲裁。第二是英国商务仲裁历史悠久,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仲裁法的立法,是其他国家(即使是先进国家)无法相比的。此外,英国仲裁法律与做法影响深远,一旦掌握就能在任何其他地点(如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等)的仲裁中驾轻就熟了。换言之,掌握了英国仲裁就掌握了国际仲裁。第三是中国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单位去伦敦仲裁,据悉吃了很大的亏,屡屡败诉。问题可能出在多个方面,但笔者坚信缺乏知识是关键的原因。这也不光是中国,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困境。所以希望本书能对参与伦敦仲裁或其他国际仲裁的人士一一不论他/她是什么身份(订约方、当事人、代表律
《劳动争议案件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重点面向初、中级法官及律师等,精选3~5年来各审判领域多发典型案件、业界关注度较高或者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及行业新型案件,精准总结裁判规则,凝炼案情,深入浅出地对案件裁判方法和审理思路进行解读,明确司法实践中审理该领域案件的主流规则,为同类案件的办理提供参考。
本书为国际仲裁协议等争议解决条款的起草与执行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理由 ◇起草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指南 ◇起草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注意事项 ◇提供超过50条示范条款 ◇临时仲裁条款和机构仲裁条款的对比 ◇领先仲裁机构概览(包括国际商会、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伦敦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德国仲裁院、荷兰仲裁协会、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等) ◇主流仲裁地的优缺点概述 ◇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 ◇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可选内容(包括仲裁员的选择、仲裁程序、仲裁费用、临时措施、
1.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针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疑、难、新问题,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力图加强案件仲裁与审判工作中法律适用的深层次理论和实务研究,旨在及时反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审判法律适用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传递理论与实务研究和政策信息,为仲裁员、法官、律师,以及调解员提供业务指导和参考,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提供新鲜的案例,计划连续出版。本辑收录有来自一线仲裁员、法官、律师经办的70余个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案情及审判结果,案例包括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与解除,劳动报酬与工时休假,社会保险与福利等各种类型,同时附有专家评析。 2.主要特点:案例典型、鲜活,评析以理论为指导,引发讨论与思考。 3.选题价值:案例与评析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审判具有指导意义,连
加里博恩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在仲裁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被公认为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权威人士,屡获殊荣。《国际仲裁:法律与实践》即是博恩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旨在对国际仲裁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介绍,重点关注国际仲裁的基本法律框架及各法域、各仲裁机构的实践,以简明、精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国际仲裁的核心法律原则与实践惯例。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国际仲裁的时间推进顺序分为国际仲裁协议、国际仲裁程序和国际仲裁裁决三大部分,均主要探讨国际商事仲裁,并在必要时与国际投资仲裁或国家间仲裁进行对比。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比较法的研究视角和翔实丰富的实践资料。 中国的涉外商事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商事仲裁庭和投资仲裁庭上,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开始更多地处理与国际仲裁相关的业务。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多个学科,构建了仲裁员调解语境下的人际意义扩展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四个系统,描写和阐释了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真实的语料和系统的描述,多维度地对仲裁调解功能实现的语言机制进行本体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司法调解语言,进而高效开展调解工作。
朱宣烨编著的《仲裁法实务精要与案例指引》对仲裁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介绍了仲裁制度的现行规定、实务要点,同时,以仲裁司法监督案例为载体,结合丰富的案例生动阐述仲裁操作中的重点、疑难问题,共收录典型案例裁判要旨120余件。 希望本书能为有志于仲裁业务的法律人士深入了解仲裁制度提供有益指引,成为你们登堂入室的“敲门砖”,同时也希望能为选择仲裁的纠纷当事人提供帮助。为你们顺利解决纠纷答疑解惑。
《中国涉外商事仲裁实务指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为实务操作,旨在为企业人士和实务人士提供基本知识与实践指引,并提供一个关于中国涉外仲裁实务的较为宽阔的视角。本书在中国法的背景下,以中国内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作为论述的主体进行编写,这其中又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仲裁规则为主要基础,并交互援引内地多个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对同一问题进行阐述和比较。同时,本书还就某些特定问题援引国际公约以及国际组织发布的示范法、规则、指引等文件,并参考多个国际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及实践进行介绍,以作为对中国涉外仲裁实践的补充与借鉴。此外,本书对于在编写过程中发生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其原上海分会及华南分会的“分冶风波”也给予了说明,且着重说明此次“分治风波”对于当
为了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的案例,指导办案和理论研究,在总结已在我社出版的《仲裁案例选编 辑》成功经验的的基础上,广州仲裁委员会从这些新类型案例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汇编成《仲裁案例选编 第二辑》。第二辑汇编近60件仲裁案件,包括仲裁实践中比较新的18类案件。这些案例展现了仲裁裁决形成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对仲裁办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作用。
本书主要分九大部分:仲裁工作概览;仲裁法律制度建设;仲裁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仲裁、仲裁案例评析、仲裁文化建设、ADR与仲裁领域大事记、仲裁机构简介、附件。
为了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案例,指导办案和理论研究,广州仲裁委员会从新类型的仲裁案例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仲裁实践中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公司股权纠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等十八类案件。这些案例展现了仲裁裁决形成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对仲裁办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作用。
自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裁法》于1995年9月1日施行以来,在适用该仲裁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十年来,许多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及同仁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同时,对中国仲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其中关于涉外仲裁司法审查更是热点议题之一。 本书论方的作者中,有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有多年从事仲裁解决争议的专家,有资深的律师,还有其他对仲裁研究有一定造诣、关切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人士。本书中收集的论文是诸位作者研究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成果,也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本书的鲜明特点。 书中收集的论文保持其原貌,论文中的妯点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编者仅对论文中某些字句、标点符号和注释作了统一
《中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绪论;第二章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及问题浅析;第三章国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体系研究;第四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等。
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谦虚学习并借鉴前人优秀作品、查阅*科研成果、研究*立法动态,结合多年教学和司法实践经验,力争在体例、内容和写作风格上较过去同类作品有所创新。从研究编写计划到定稿,全体撰稿人员始终坚持以下编写原则: 首先,立足国情。一定要结合我国*立法动态,将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制度、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介绍仔细、透彻、清晰,力争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是基本的要求;在介绍和论述我国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的有待完善之处和立法现状时,立足我国国情,阐明其成因‘、阐释制度和立法发展的渐进性和规律性,不盲目推崇国外。为此,编者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每章正文前加入“本章概要”“
拉斯·休曼所著的《瑞典仲裁法(实践和程序)》是在新瑞典仲裁法生效后,经更新和修订的介绍瑞典仲裁的英文版本,于1999年在瑞典出版。本书共分十二章,包括: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对诉讼程序的阻碍、多方仲裁、仲裁员、程序原则、仲裁程序、裁决、费用、裁决的无效和撤销、瑞典裁决的执行、国际事项等。
如果您是用人单位: 可能遭遇过劳动者提起的劳动仲裁或诉讼,并为用人单位胜诉之艰难而感慨; 也可能因劳动者违约或过错而主动提起过劳动仲裁或诉讼,并为用人单位的貌似强势而无奈; 还可能因在劳动仲裁诉讼中的失误导致的严重不利后果而懊悔; …… 您的这些问题和烦恼,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如果您是劳动者: 可能在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想要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时因不知如何办理而忍气吞声; 也可能在提起劳动争议时因状告对象、受理机构或请求事项的不合规而多次奔波仍无功而返; 还可能因庭审过程中不知审理流程和技巧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未获支持; …… 您的这些问题和烦恼,也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2~2023)》除前言和年度小结外,共分五章,分别为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概况 重复仲裁的识别和审查 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发展趋势 全流程视域下汽车行业法律纠纷仲裁实务研究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例及所涉法律问题 。本年度报告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亮点。具言之,在全面分析2022年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数据和中国仲裁法治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跟踪国内外商事仲裁理论研究动态,持续探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所涉法律问题,研析凝炼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发展趋势,重点研究重复仲裁的识别和审查实践,特别考察汽车行业法律纠纷仲裁实务热点问题。
现代国际仲裁是一种设计精密而复杂的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常用于解决国际商事争端。当事人试图通过仲裁顺利解决争端必须至少满足三个条件:,鉴于仲裁管辖权在根本上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当事人之间须存在一份有效仲裁协议。第二,仲裁庭须按照准据法及当事人选择的仲裁规则来操作仲裁程序,直至作出仲裁裁决。即便仲裁规则赋予仲裁庭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但仲裁庭一般仍有义务保证整个仲裁程序的合法性。第三,仲裁裁决作出后,除非“败诉”的当事人主动执行,否则“胜诉”的当事人有权请求有管辖权的法院依据相关国际条约及法院地国的法律强制执行该仲裁裁决。 一般而言,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争端才可通过仲裁解决。然而在现实中,在仲裁程序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超出当事人乃至仲裁庭预见的“意外情形”,典型情形如仲裁
以1995年生效的《仲裁法》为主体的中国仲裁法制日益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各种弊端。在境外很多本已很完善的仲裁法制多次适时更新的背景下,我国现有仲裁法制越发阻碍我国仲裁业的竞争力。所以,尽快改革仲裁法制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本书《中国仲裁法制改革研究》是在作者主持的已结项的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 《中国仲裁法制改革研究》共由八部分构成。一部分说明本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指导理论;第二部分探讨我国规范仲裁机构法制的改革问题;第三部分研习我国关于仲裁协议效力的瑕疵,仲裁裁决关系规范以外的其他仲裁协议法制规范的改革问题;第四部分研究我国规范仲裁保全措施法制的改革问题;第五部分探讨我国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改革问题;第六部分研究我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改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