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25-4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
    •   ( 1218 条评论 )
    • 米学军 /2017-01-04/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是为配合《痕迹检验》教材而编写的。本教材秉承 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 的理念,重点突出技能训练。教材选取贴近实战又便于学员学习的内容,注重与理论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本教程主要介绍手印、足迹、枪弹痕迹以及工具等痕迹检验技术,共有22个实训项目,基本涵盖了实务部门常用的痕迹检验技术,每一实训项目都介绍了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等,本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图片,以收到析疑解难、易于操作之效,可称本教材的一个特色亮点。

    • ¥28.1 ¥39 折扣:7.2折
    • 论证评价与证据
    •   ( 59 条评论 )
    • 樊传明 /2023-12-2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在论证研究领域,厘清 论证 和 证据 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兼具理论和实践性质的问题。本书将会分析如何使用证据做出对争议问题的正反论证,并且借助在人工智能领域新近发展的论证模型予以展示。 本书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案例,以便说明在针对争议事项的自然语言论证中如何使用证据和架构推理。本书使用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概念工具,包括论证图示、解释图表、论证型式等。本书遵循了形式对话模型,这种模型将一个论证视为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该模型还能呈现出一个论证所处的各种对话环境。在对重要议题的公共讨论和在对法庭证据的审查中,专家意见证据的应用与日俱增,以至于现在任何对证据推理的研究都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因此本书的许多篇幅会关注基于专家意见的论证。 与证据、论证、解释等概念相对应,应当秉持一种可废

    • ¥48.8 ¥65 折扣:7.5折
    • 民事证据法
    •   ( 684 条评论 )
    • 张卫平 著 /2017-06-01/ 法律出版社
    • 关于民事证据规范,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典加以规定,但在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中均有诸多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的民事证据规范。如何正确理解或解释这些有关民事证据的法律规范涉及民事证据的原理问题。《民事证据法》从民事证据原理的角度阐明民事证据规范和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 为了强调民事证据原理的实际运用,《民事证据法》设置"案例分析"栏目,旨在提升读者的具体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栏目内容丰富,点评精彩,囿于篇幅特以二维码方式呈现。另设置"知识扩展",以便读者更多地了解域外相关制度和理论,扩大读者的视野。除此之外,《民事证据法》辅文部分还安排"关键词索引",便于学习者对照查阅。以上皆为本教材特色之所在。《民事证据法》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民事证据法

    • ¥33.3 ¥48 折扣:6.9折
    • 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规精要
    •   ( 166 条评论 )
    • 彭勃 编译 /2014-09-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规精要》为法律编译类专业图书。编译内容为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规精要,即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PoliceAndCriminalEvidence)。本部法规是英国在侦查阶段规制警察权力、保障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基础性法律,也是体现权力与权利平衡的重要的成果。这部法律不仅为合理配置警察权力提供了思路,同时也拉开了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序幕,从而在欧洲及国际刑事法、人权法领域享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本书就是编译者对该部法规的编译成果。

    • ¥36.1 ¥50 折扣:7.2折
    •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
    •   ( 442 条评论 )
    • 薛凡 主编 /2014-1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公证保全证据是指诉讼开始前,公证机关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日后可能灭 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予以收集 、固定并进行保管以保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本书作者是公证行业的资深公证员,对于公证保全证 据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薛凡主编的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正是作者基于其多年 工作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 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从而为各公证处从理论 到规范上进一步完善公证保全证据提供了参考。本书 是国内*部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据进行全面介 绍、阐释和剖析的著作,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可作为各公证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业务指导 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用。

    • ¥32.5 ¥45 折扣:7.2折
    • 证明力判定论——以刑事证据为视角(诉讼法学文库 11)
    •   ( 64 条评论 )
    • 金钟 著 /2010-07-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问题是证据法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理论上和实务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在比较分析证明力判定与证据能力判定的差异及联系、两大法系和我国证明力判定的立法、司法及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的原则、规则、基本方法及其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并对实践中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36 ¥48 折扣:7.5折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
    •   ( 641 条评论 )
    • 姜世明 /2017-02-16/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 ¥48.8 ¥65 折扣:7.5折
    • 民事证据的提供和收集专题研究
    •   ( 18 条评论 )
    • 王国征 著 /2013-09-01/ 湘潭大学出版社
    • 《民事证据的提供和收集专题研究》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和规则的借鉴,紧紧围绕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民事证据提供和收集程序中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举证时限、证据交换、新证据、法院调查取证、专家辅助人、证据保全、质证、证明妨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九个方面的问题。

    • ¥30.6 ¥38 折扣:8.1折
    • 证据法原理与案例教程
    •   ( 61 条评论 )
    • 吴高庆主编、封利强副主编 /2017-03-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全面阐释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为宗旨,适当反映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内*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内容,将证据法学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证据法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证据法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以国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背景,着眼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既可被用作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材,也可供实务部门的人士作为参考书使用。"

    • ¥45 ¥53 折扣:8.5折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
    •   ( 394 条评论 )
    • 陈光中 主编 /2014-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是对作为近年来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热门讨论的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讨论。本书的写作基础是对全国多个省市的走访、调研,在大量的实证调研基础上,本书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情况以及国内外非法证据排除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较为集中的研究介绍,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30.8 ¥39 折扣:7.9折
    • 举证责任
    •   ( 225 条评论 )
    • 叶自强 著 /2011-01-01/ 法律出版社
    • 《举证责任》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立场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司法实际.综合运用多种学术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和辩证方法),在批判地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举证责任的 两重性 观点,即 非转移性和败诉风险性 是举证责任这一事物的两个基本性质,缺一不可。 以此为基本点,作者重新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举证责任诸学说,重新解释和设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提出了 在特殊的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可以被分割 的观点等。显著地填补了我国举证责任基础理论的空白,拨开了司法实践中的重重迷雾。

    • ¥28.4 ¥36 折扣:7.9折
    • 证据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
    •   ( 3 条评论 )
    • 施鹏鹏|总主编:黄进 /2020-08-01/ 中国政法大学
    • 本书体系由三编十二章构成。 编为总论;第二编为诉讼证据;第三编为司法证明。 编总论编由四章构成。 章是证据法学概论,主要厘清事实、法律事实及诉讼证据的内涵与外延,并对证据法的渊源及其学科属性进行介绍分析。第二章是证据法的历史演进,主要是对证据法发展进程中的非理性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科技证据制度进行介绍。第三章是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证据法理论的不同观点、证据法的认识论、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第四章主要分析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并介绍有关的证据规则。 第二编诉讼证据编由三章构成。第五章是证据形式与学理分类,主要介绍我国三大“诉讼法”所确定的法定证据形式以及学理上对于证据的分类。第六章与第七章按照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对我国法定证据形式及其运用规则

    • ¥41 ¥59 折扣:6.9折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
    •   ( 28 条评论 )
    • 高咏 著 /2014-12-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作为一种程序性裁判机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意旨在于解决控辩双方的证据合法性争议,为法庭排除非法证据设立相应的操作规则。与侦查、起诉程序、庭前准备程序以及法庭审理程序相比较,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是该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托,在诉权保障和法官程序裁判权的规范上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程序的诉讼标的体现为两个方面的程序性争议,即侦查取证程序是否合法以及证据应否排除。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程序应具备两造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基本诉讼形态,法庭暂时变为程序性问题的裁判者,控辩双方的诉讼角色发生转换,涉嫌犯罪的被告人成为程序性裁判中的原告,而程序性裁判中的被告则是侦控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与实体性裁判程序既密切关联,又有重大差异,在诉讼中二者的关系

    • ¥46.7 ¥58 折扣:8.1折
    • 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
    •   ( 54 条评论 )
    • 林钰雄 著 /2008-09-01/ 法律出版社
    • 这本合集收录了作者几年来写作的证据法论文。书中的部分(证据之资格)的两篇论文,处理的是证据法的ABC:严格证明法则、直接审理原则及证人审判外之陈述;第二部分(证据之评价)的两篇文章,处理的是通过资格考验的证据如何评价,以及如何裁判的问题;第三部分处理的检察官“举证责任”问题,有着特殊的本土性时空脉络;第四部分的两篇文章,作者把焦点转移到对台湾地区刑事司法具有典范意义的法庭诘问议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25.5 ¥30 折扣:8.5折
    • 司法物证鉴定学
    •   ( 37 条评论 )
    • 李文 著 /2011-05-01/ 法律出版社
    • 理论学说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认知,是应时科技条件下的产物,故不存在*真理之说。除了宗教基本教义不容质疑以外,其他理论学说内涵理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应声修正。理越辩越明,理论学说在争鸣交织中前行。 但是,自从指纹、笔迹等物证可作为法庭证据以来,在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里,世人皆盲从这些证据鉴定理论自我宣称的科学性。偶有法律界的人士站出来挑战,往往会被认定为蚍蜉撼大树的狂妄举动,均被权威势力弹压下去,不服也得服。 李文的这本《司法物证鉴定学》正是破旧立新之作,不仅全面论证传统物证技术学理论的伪科学性,而且构建起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的系统化理论,成为一门新学说。 《司法物证鉴定学》*的亮点在于两项理论创新:(1)哲学理论应用创新。运用辩证法哲学原理,创设特

    • ¥46.6 ¥59 折扣:7.9折
    • 手印鉴定技术理论与实务研究
    •   ( 74 条评论 )
    • 许爱东 钱煌贵主编 /2016-06-01/ 法律出版社
    • 手印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应用痕迹检验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手印进行检验与鉴定,确定手印与案件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案件手印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专门技术工作。 长期以来,手印鉴定多集中于刑事诉讼领域,在案件侦破中具有突出作用,也被誉为 证据之王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印鉴定已从传统刑事领域延伸至民事领域。本书对手印鉴定技术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梳理、总结现有手印鉴定领域内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亦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手印鉴定领域的新动态。针对有关手印鉴定能力验证、有色指印鉴定等前沿问题,本书也予以重点关注与研究。 本书不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执业资质的司法鉴定从业人员,也适用于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律师等专业人

    • ¥35.9 ¥49 折扣:7.3折
    • 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中国证据立法前瞻性问题研究丛书)
    •   ( 4 条评论 )
    • 陈界融 著 /2003-07-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证据法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证据文化传统。现代司法也没有造就出证据逻辑思维习性的国家,要制订一部什么样的证据法、它与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如何协调。它的内容体系如何布局、各条的内容及立法理由如何确定……不仅是学者们和法律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本书所要重点论述的问题。 本书对我国司法裁判中,证据运用存在的一些制度层面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以期“摸清家底”;对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数处制度性缺陷进行理性剖析,以为草拟证据法“有取有去”;在比较研究国外证据法制度及证据立法例的基础上,厘定出若干比较符合或能够发展我国证据文化思维习性的规则,做到“洋为中用”;并对作者草拟出的证据法草稿逐条进行理论与现实分析,这些分析中,既有证据法理论的论述,也有

    • ¥28 ¥39 折扣:7.2折
    • 刑事证据规则运用手册
    •   ( 216 条评论 )
    • 刑事证据规则运用手册》编委会 编 /2010-09-01/ 法律出版社
    •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也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刑事诉讼的过程主要是围绕着证据进行的,即在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案件。证据规则是规范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以及证据的评价等诉讼证明活动的准则。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两个规定以现行法律为根据,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借鉴外国有益做法和吸收法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作出有力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本书融合相关具体规定,逐条解读两个规定条文,深入阐释法条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适用要点难点;遵循注重实用的原则,精选典型案例,以两个规定为视角重新审视,详解具体案例在两个规

    • ¥30 ¥35 折扣:8.6折
    • 精细化司法证明中逻辑与经验基本问题研究
    •   ( 13 条评论 )
    • 李树真 著 /2012-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逻辑与经验是司法证明中的两个基本问题,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也是司法证明中的两条基本法则。逻辑本身是逻辑化过程和逻辑结果(法则、规则)的统一,逻辑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为司法证明中的基本问题、具体证明制度和技术提供了逻辑合理性依据以及用于具体解析的逻辑方法。经验同样意味着经验获得过程和这一过程结果(知识形态经验)的统一。经验法则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绝不是僵死的,它和法官对案件事实认知的当下经验紧密结合,二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调适和平衡关系。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潜藏于自由心证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背后,潜藏于自由裁量过程之中,潜藏于司法推定技术之中,构成了对这些司法证明基本原则、重要制度与技术的基础支持和限定,为司法证明的过程和结果提供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双重支持。

    • ¥44.5 ¥58 折扣:7.7折
    • 证据法的根基(法学译丛·证据科学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 633 条评论 )
    • 【美】亚历克斯·斯坦Alex Stein) 著 /2018-10-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证据法的基础原理以及司法事实认定的规定性特征。作者建构了一个革新性的理论,舍弃了认为证据法旨在促进发现真相这一传统观点;通过将概率论、认识论、经济分析和道德哲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证据法的基本目标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分配错误风险。书中首先界定了属于证据法的领域,描述了司法事实认定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基础。这指出了与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概括相伴的概率演绎难题,该难题引发了诸多悖论。作者希望通过区分概率维度和分量维度来解决这些悖论。作者提出了 *个别化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证据没有受到个别化检验的时候,不能做出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裁决。该原则应当广泛适用,但是仍然受到社会功利目标的限制。这些分析表明,对错误风险的分配应当受到证据法的规制,而不是在自由证明理

    • ¥44.7 ¥65 折扣:6.9折
    • 证据推理研究——以科学证据为分析视角(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   ( 101 条评论 )
    • 周蔚 /2016-0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展而来,是跨文理多学科研究,作者在证据法的语境中利用多种学科工具辩证分析证据推理过程,既是司法认识论研究,同时也为新技术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提供了逻辑工具。随着律师行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日益重视,运用大数据分析、知识管理工具支持法律服务已然不再是陌生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在诉讼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本书为对于理解新技术方案在事实认定的作用机制,帮助事实认定者掌握新技术的运用进路提供了便利。 本书是近年来围绕证据法形成的颇具特色跨学科研究作品,体现了证据理论研究开放和包容特点,作者深厚的逻辑学功底为本书的论证分析增色不少,将诸多学科合理串联不失中心思想,以逻辑为线将繁复散落的学科之珠串接,帮助事实认定者切中各类证据分析的要害,合理评价证据

    • ¥28.2 ¥35 折扣:8.1折
    • 证据解释——庭审过程中科学证据的评价
    •   ( 111 条评论 )
    • (美)罗伯逊,(美)维尼奥 著,王元凤 译 /2015-1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畅行于美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其将统计学理论与证据解释及评价问题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出发展科学证据的完美途径——以似然率进行证据评价、以贝叶斯模型进行证据解释。译者准确地向国内读者再现了本书的全部内容,使广大学生及法律工作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对法庭科学证据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具体而言,其能够指导我们正确面对科学证据的不确定性,帮助法官及控辩双方当事人对证据进行正确的解读,找到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各方当事人对同一证据的不同认识。

    • ¥32.9 ¥39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