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规程理解与适用》由司法解释起草人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进行系统解读,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规则和流程,有助于审判人员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发生。
本书是讲授证据运用的实务型教科书,作者群体覆盖刑事、民事、行政领域,均长期在理论教学或司法实务一线,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特别注重全方位培养读者的理解、分析及证据运用能力。 本书立足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既有规定,涵盖证据运用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要点,并以大量案例贯穿其间。一方面,于宏观中全面介绍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在细微处详细辨析不同诉讼领域理解与适用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差异。同时,通过数百个真实的 小案例 ﹐针对全书的具体知识点,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审查判断技巧,进行深入阐释。 本书实务性、实践性、实用性突出,内容全面清晰,语言平实易懂,既可作为法科生的教学、自学用书,亦可作为司法实务人员的参
本书在系统梳理和批判性评价自罗马法以来,两大法系围绕证明责任问题所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规则演进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所揭示的中国民事法官在证明责任裁判时所考量的多元因素和思路,提出了一套复合式、层进式的证明责任裁判标准和方法:规范说 导致事实真伪不明的证明过错 价值评价。其中,作者凭借其多年民事审判经验和不懈思考,敏锐地洞见到,法官在适用规范说判定证明责任时,亦须调查并考虑导致特定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原因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能存在的 证据义务 和 证明过错 (这正是规范说的一项严重理论漏洞或 盲点 )。可以说,由德国学者罗森贝克创立的规范说是大陆法系对证明责任理论提供的奠基性贡献,将 谁主张,谁举证 作为起点,在个案中考量相关因素的 利益衡量法 是普通法系对证明责任裁判作出的经验性贡献。而本书所提出的复
全书采用了一种与传统学术不同的路径探讨了证据分析的事实与证据法语境,论述了证据的分类与类型,建设性地剖析了证据的相关性、合法性、可信性、证明性等属性,介绍了证据分析的方法,解构了证据的证明过程,阐述了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此外,本书结合案例分别探讨了证据、传闻证据、品格证据、意见证据、非法证据、示意证据、推定与司法认知等证据法基本规则,并对证据伦理进行阐释。全书共分为六章,从一种更加综合性的视角对证据法进行了阐述。
在法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证据法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学子们探索诉讼的奥秘,追寻正义的足迹。然而,证据法之深奥、规则之繁复,常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即便是对法律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也易在纷繁复杂的证据规则中迷失方向,亟需一本能够引领他们入门、启迪他们思考的书籍。 br 书名 民事证据法的启蒙 ,寓意深远。它不仅意味着对民事证据法知识的普及与启蒙,更代表着对民事证据研究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入门引导。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框架,而是紧扣实践脉搏,针对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与解答。 br 本书的撰写,秉持三个要求:一是通俗易懂,力求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深奥的证据法原理,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读懂;二是结合实务,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读者在案例中领悟证据
《司法证明过程论--以系统科学为视角(1952-2012)》是一本以系统科学为视角来研究司法证明过程的学术著作。该书综合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摆脱传统的法学思维范式的束缚,从理念、技术与规范等多个角度,对司法证明过程展开全方位、立体式的考察,以期深入揭示证明过程的内在规律。
为了满足我国财经类院校教学的需要,根据财经类法学专业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作者郭华特编写了财经类法学专业的特色教材——《证据法学》。全书分为四编,共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证据论、证明论、程序论等。本教材在写作过程中考虑财经类法学专业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了证据法学的理论成果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充分体现证据法学的应用性特征,并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基础上,力求系统、准确、全面地阐述证据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努力做到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证据法学的新观点和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