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实践,从实际判例中总结梳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全面引入相关的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系统阐释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例注解,以期加深读者对于此项诉讼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本书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点概念、特征、功能、重要内容及内在结构,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起诉条件,全面盘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辅以案例予以说明。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审理方式部分,重点介绍了分案与并案、示范诉讼、证明规则、裁判方式,重点分析了课予义务判决、撤销判决、重作判决、履行判决、确认判决等裁判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逻辑关系。
在民事执行领域,参与分配制度是一项在执行竞合、案款分配、破产清算等一系列制度的 夹缝 中生长起来的一项制度。考察这一制度,需要重视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及其形成的背景,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是需要回到参与分配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出发点,深入探讨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过课题组几年的研究现已结项,在对结项报告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本书。
民事强制执行是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程序,其复杂性不亚于定分止争或预防纠纷的权益判定程序。尤其是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极具特殊性,实体法与程序法交织缠绕、不同部门法交错适用,各种权力相互角逐、不同利益对立冲突,是法律与社会碰撞*为激烈的场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为严重的领域。本书立足中国问题,共设置十个专题,聚焦民事强制领域的重大、疑难、热点问题。内容既涉及执行立法、审执分离、执行救济等理论和实务持续关注的问题,也涉及执行信息化建设、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民事执行权与行政权的冲突等近年来实践热烈探索、理论亟需回应的新问题。
保险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保险法律不制度的规范、引导与保障。本书延续前三辑的核心理念,力图从保险案件裁判实务中,提炼出保险法理论发展新方向、新思想,以期为后续类似案件裁判提供新路径。本书共收录18篇文章,皆为投稿文章中质量较高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论文,不仅涉及私家车从事网约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事物的保险相关问题,还针对保险案件中的禁止性规定、禁反言规则等条款在案件裁判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本书是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注释书。本书属于麦读“法律注释书系列”,在该系列图书中,已有专门的《民事执行程序注释书》,因此本书没有对《民事诉讼法》第三编执行程序进行注释。 对于法律实务工作者来说,本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想找的都有,看的都有用”。也就是说,本书不仅融合了法律规定、官方释义、权威案例、实务观点、业务答疑等内容,而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体系化编排,将解题思路甚至问题答案直接予以呈现。这是本书编写的初衷和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均由理论及实务专家编著,打破传统法条编纂模式,系统梳理相关立法、立法释义、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和参考性案例及其理解与适用,择要旨逐条诠释,全面覆盖前沿热点、适用要点和关键难点,精准对应法律实务、
为了帮助司法人员及时了解刑事法律修改对刑事诉讼文书样式带来的新变化,提升法官诉讼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制作能力,提高诉讼文书写作质效,减少诉讼文书制作瑕疵和疏漏,我们编写了本书。总体来看,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所选文书来源权威,内容准确。本书共收录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164种,主要从目前适用的《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等4份补充样式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特赦案件法律文书样式的通知》中选取。同时,鉴于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高检院组织编写检察 “十大业务”培训教材,旨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加 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提升法律监督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以检察工 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书为经济犯罪检察业务教材,介绍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走私案件,妨害对公司、
本书是作者三十余年来研究法律程序和法律议论集大成之成果。 程序与议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为后者提供理性的表达空间,后者则为前者注入实质内容。二者的互动不仅关涉法律的合理运行,更揭示了民主治理的关键精神。通过建构 程序 议论 关系 三要素交错互动的框架,本书提出一种突破形式与实质二元分野的程序论新范式,力图在制度设计与社会关系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提供富有现实感与理论深度的解答。 书中收录的多篇代表性论文自发表以来高居法理学被引前列,广受国际学界关注,影响深远。本书不仅是对法理学术的系统回应,更是理解现代法治不可或缺的重要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