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冶权利国际公约》与《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一起,构成“国际人权宪章”,影响广被,惠泽众生。我国于1998年签置该化约,现正在积极准备批准加入和实施。 《民权公约评注》一书根据历史背景、不术理论案例法逐条解释和评注《公民权利和政冶权利国际公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权威性的关于该公约的著作。作者曼弗雷德·诺瓦克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权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在三联合国长期担任专家。
余民才编著的这本《国际法上自卫权实施机制》 主要由前沿、五章和结论组成。章介绍自卫权的 概念与特征、性质及其渊源,自卫权的历史演进与法 律意义。第二章是自卫权行使的实体规范,包括武力 攻击、自卫的必要性和比例性、安理会的作用、集体 自卫权以及国家责任。第三章讨论的是自卫权行使的 程序规范,如自卫行动的对象、地点、方式及其合法 性评价。第四章探讨了自卫权在几个现实新问题中的 适用性,这些问题是:预先性自卫,先发制人,武力 反恐,计算机网络攻击,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暗杀或定点清除,保护海外国民,防止环境退化, 以及第51条的修改。第五章分析了我国自卫权的确立 及其内容、有效自卫及其行使、我国和平发展中自卫 权行使与该战略的关系、我国行使自卫权的实践以及 现行适用自卫权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这本《国际涉水条法研究》由孔令杰、田向荣著,首次以国际涉水条法研究为题,在明确国际水法与跨境水资源冲突和合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历史、法律和政策等角度着重研究了与我国关系为密切的四项国际涉水法律文件,从争议起因和各方诉求、判决推理和依据、案件启示和意义等方面研究了五个重要的国际涉水案例。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绪论为国际水法与跨境水冲突和合作;章为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研究;第二章为联合国欧经委赫尔辛基公约研究;第三章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跨界含水层法草案研究;第四章为国际法协会赫尔辛基规则与柏林水规则研究;第五章为国际涉水案例研究;附录为重要的国际涉水法律文件。 《国际涉水条法研究》可供国际法、国际政治、水资源管理、环境生态等学科研究跨境水资源问题的学者参考,也可
第八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将海洋法治、经济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作为论坛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应对性,三者的这种结合更是在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实践探索与创新。当前海洋立法问题亟待推进,国家层面更多关注海洋的权益、战略安全、环境和区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关注在经济转型视域下的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海洋的法治化问题比一般的社会法治化问题面临更复杂的主体和客体,海洋问题更容易牵涉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国际化元素。因此,当前基于长三角区域的海洋法治,更多应从区域性的立法、区域合作治理,以及在当前海洋政策和立法的框架下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寻求突破。
国际组织活动日益频繁,功能日益扩大。在与有 关的国家和私人进行交往时,国际组织不得不经常面对自身是否享有司法 管辖豁免和如何在国 内法院实现这种豁免的问题。国际组织豁免问题曾作 为 国家与国际组织关系 研究的一部分,停留在国际法委员会的日程 上长达30年之久。 但1992年国际法委员会决定暂时搁置对此问题的编纂 工作。近年来不少国际法学者和部分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开始重新考虑并 呼吁继续展开和深化 对国际组织司法管辖豁免问题的研究。鉴于此,李赞的《国际组织的司法管辖豁免研究》将就国际组织的 司法 管辖豁免,即国际组织在国内法院是否享有豁免和如 何实现这种豁免的问题进行研究。 《国际组织的司法管辖豁免研究》将主要从国际 组织司法管辖豁免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两方面加以论证。合法性即指国际组织司法管辖豁免
本书是《国际公法》一套两卷本的上卷,其涵盖了国际公法在和平时期解释与适用的相关问题。与此对应,下卷将集中讨论国际公法在武装冲突中的解释与适用问题。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际公法是“国际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的首要组成部分,它规范着国际秩序总体的运行,决定着国际政治权力的稳定分配和行使,支配着这一秩序中规则的创制、解释、适用、修订、废止,并通过《联合国宪章》的宪纲作用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 本书特点:,其出发点是国际公法为实用学科;第二,本书包含了和平时期国际公法的解释与适用,既是向经典教科书方向的回归,也是特别考虑到在当今世界中*局势的国际公法所发挥的、极为突出的正面作用。 本书既可作为教科书供学生们学习,也有为研究人士用于讲述、研究的作用,同时也兼顾实务工作参考的功
作为规范和调整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其西方标识性特征依然显著,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国际法正处在变动的十字路口,它究竟走向何方,除去国际政治经济结构这一变量外,大国的国际法观也是重要影响因子。从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视阈对国际法原理进行基础性检视、归纳、分析和阐述,倡导国际法的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为国际法的发展、变革与重塑提供中国“动能”,是本书的写作出发点与依归点。 《国际法原理重述》聚焦国际法基本原理,在进行通说介绍的同时,结合我国国际法实践,为认识国际法规范价值的另一面提供新的思路。譬如,将国际法的特征总结为“无政府状态下的法律规范,现实主义的法律制度,处于初级阶段的法律形态,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法律体系”四个方面;从“软硬法原理”“公私法原理”和“秩序原理”论证“南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