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其庞杂和混沌的国际金融法律的世界里,《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务》作者菲利普·伍德以规避破产为线索,在金融和法律之间自由游走,展示了金融法律制度实际上亦是人类社会的贪婪和恐惧相平衡的结果。作者比较了全球所有主要的法域,其气势磅礴和丝丝入扣,在此领域,似无人出其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国际贸易各个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趋密切,造就了国际贸易法内涵的不断发展。本期“主题研计”以“国际贸易法新课”为主题,邀请台湾地区彭心仪、牛惠之两位教授、张升星法官,以及中国大陆赵秀文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国际贸易法以及仲裁法方面的新发展。
在ADR(Ahemative Dispute Resolution)争议解决方式之中,仲裁这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争议解决方法历来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早在1889年,英国人为了解决本国商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商人在国际贸易上的纷争,颁布实施了部仲裁法,标志着作为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法,商事仲裁已逐渐丧失了其原始的纯粹民问习惯的性质,进入了国家法律调整的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商事仲裁体系,使国际商事仲裁成为解决跨国商事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际间的商业贸易纠纷不断增多,这在程度上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国际商贸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认同,各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普遍确立了支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商事关系得到了蓬勃发展,调整这种跨国性商事关系的国际商事习惯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方法,对国际商事习惯法的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全书共分5部分。部分导论,简要地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缘起,包括选题意义和价值、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第2部分剖析了国际商事习惯法的现状,检讨了国际商事习惯法的法律涵义、国际商事习惯法相关概念的厘定、国际商事习惯法的适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部分详细探讨了国际商事习惯法在不同法律领域的新发展,如国际商事习惯法在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劳工法以及电子商务法等领域的新发展,揭示了国际商事习惯法向不同法律部门渗透、融
朱鹤龄是明末清初的遗民学者,有六部著作为《四库全书》著录。《杜诗辑注》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包含遗民底蕴而又极富学术价值的杜诗注本,与《钱注杜诗》被尊称为“朱注”“钱笺”,是清代杜诗学的奠基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们难睹全貌。其主要优点在于正本清源又广博谨严的考证,故取精用弘,成就斐然,多为仇兆鳌《杜诗详注》采录,古人称其集大成,洵非过誉。
杨文云编著的《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研究》通过对机制概念的辨析和阐释,在理论探寻的基础上,构筑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基本理论,为全面分析和有效构建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发挥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在维护金融稳定、推进金融全球化以及改善金融监管法律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对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机制要素)——协调原则、协调主体、协调客体、协调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回答了依据什么协调、谁协调、协调什么和如何协调等四个紧密联系的问题,为构建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促成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基础。通过机制模式研究,本书对巴塞尔委员会、WTO和欧盟等协调机制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完善,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CEPA进程中内地与香港地区、
非洲国家是中国近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两大方向之一。 中非开展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双方愿充分发挥中方在装备、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对接中非双方的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需求,共同发展实体经济。 目前,中非间开展产能合作也具备强大的现实基础。 国际合作,法律先行 ,是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一项重要共识。中非产能合作也是如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可为中非间开展长期、持续、有效的产能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此,本书将对中非产能合作国际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本书共有六章内容。*章在分析中非产能合作的内涵、背景、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重点从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交叉视角,探讨中国在对非开展产能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举措、观念和目标,进而分析中非产能合作内在的法律保障需求,从而指
《国际商法论丛》注重从比较法特别是英美法的角度,研究跨国民商法律制度,关注前沿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涉外经济法律制度建设服务。本轮丛刊发了一系列“公司投资法”、“侵权法”、“世界贸易组织法”、“欧盟法”、“信托法”、“仲裁法”、“特许经营法”、“代理法”、“不动产法”等方面的文章。《论丛》已在中外国际商法学界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正在成为国际商法前沿知识的重要聚散地与创新平台。
本书稿系厦门大学法学院陈安教授主编的靠前经济法学术论文集,它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优选的立法经验和近期新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了靠前经济关系各个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4集,本期设靠前贸易法、靠前投资法、靠前税法、靠前海事法、靠前环境法和靠前法学术动态等专题,对推动我国靠前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靠前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国际经济法学刊》(简称《学刊》,原名《国际经济法论丛》)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领域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本期为《学刊》第14卷第4期,共设本刊特稿、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海事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学术动态等八个栏目。
本书稿系厦门大学法学院陈安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学术论文集,它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经济关系各个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4集,本期设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比较税法等栏目,对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本书是关于研究国际物流法律问题的专著,书中包括了:国际物流统一实体法的适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问题、国际物流管理的法律问题、国际物流的海关管理、国际物流争议的解决机制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