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一书属于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丛书四大篇章之 涉外投资贸易篇 ,主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揭示了各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系统地作了实务指引,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包括外商投资法律制度概述、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管理、外商投资公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的其他形式、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外商投资争议解决等,并附有两个附录。
非洲国家是中国近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两大方向之一。 中非开展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双方愿充分发挥中方在装备、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对接中非双方的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需求,共同发展实体经济。 目前,中非间开展产能合作也具备强大的现实基础。 国际合作,法律先行 ,是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一项重要共识。中非产能合作也是如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可为中非间开展长期、持续、有效的产能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此,本书将对中非产能合作国际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本书共有六章内容。*章在分析中非产能合作的内涵、背景、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重点从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交叉视角,探讨中国在对非开展产能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举措、观念和目标,进而分析中非产能合作内在的法律保障需求,从而指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部分 一带一路 倡议参与国的仲裁机构。本书的绪论部分介绍了仲裁的概念、仲裁的特点、仲裁的历史沿革、国际商事仲裁的特殊性、国际商事仲裁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以及 一带一路 建设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本书的主体部分选取了46个国际性和 一带一路 倡议参与国的商事仲裁机构,例如国际商会仲裁院、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等。本书就选取的仲裁机构的成立时间、背景、所在地等进行概括性介绍,对仲裁机构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就仲裁机构的流程、费用以及其他事项进行全面的介绍。
本书是《施米托夫论出口贸易》的第11版,这一版本秉承其一贯的宗旨,即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方面的便捷及权威的参考书。本版沿用了前序版本的整体架构,在更新了部分内容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章节以涵盖国际贸易法领域的重要发展。 本书围绕着出口销售合同这一核心;同时,也再次集中探讨了FOB和CIF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传统单据化问题。另外,本书还重点着眼于国际销售交易和一般支付机制中含有的各种运费元素。在第11章增加了2007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ICC UCP 600)的相关内容。 编者对本书的第5部分,即国际商务纠纷解决,进行了更新和扩充。自《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以来,国际商事诉讼紧随英国法律的发展而受到了更为充分的重视。另外,判决和裁定结果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市场竞争机制成为国际社会配置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主权国家对国际竞争法合作制度仍存在较大的需求差异,世界贸易组织尝试构建多边竞争法合作机制短时间内难于成功。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受阻,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竞争议题的主要方式。 本书对不同类型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将区域竞争法合作机制概括为四种模式:经济立宪模式、硬法模式、软法模式和竞争文化协调模式,并结合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对四种模式的产生与运作机理提供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 一带一路 倡议下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议题实践,提出完善竞争法合作机制的建议。
《国际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选编》精心收集、整理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以及若干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和制度,并组织相关同志进行了编译。在法规的国别和地区筛选过程中,银监会几乎兼顾了世界上所有拥有国别和地区的地理区域,并且充分考虑这些国别和地区是否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具有借鉴性或典型性,主要涉及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三个国际组织,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的英国、爱尔兰、俄罗斯、捷克和塞尔维亚五个国家,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三个国家,非洲的南非和乌干达,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国家在立法层级上并不完全一致,有些以法案形式呈现,有些以指引形式呈现,还有些则是行为准则,但都指向一个共
本书是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编译者许良英与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夫人王来棣合作,经过20年的努力完成的心血结晶,在这部将中国问题置于世界制度史视野下加以分析的著作中,实际包含了作者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也包含了他们对青春时代投向民主爱国运动以来人生道路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全书篇幅不大,但精彩纷呈。在内容上共分两编:第1编讨论民主制度在西方的推进历程,第2编讨论民主在中国的传播。在面临着从威权发展走向民主发展、从个人魅力型统治走向法理型治理的中国,本书所要实现的,正是民主化思想的启蒙和推进。
本书主要就《纽约公约》与商事仲裁的理论和司法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纽约公约》与商事仲裁的未来发展前景。本书对于借鉴国际惯例,根据我国实际,修改完善我国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解决中国商事仲裁的种种司法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法官、仲裁员、律师、高校研究人员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极其庞杂和混沌的国际金融法律的世界里,《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务》作者菲利普·伍德以规避破产为线索,在金融和法律之间自由游走,展示了金融法律制度实际上亦是人类社会的贪婪和恐惧相平衡的结果。作者比较了全球所有主要的法域,其气势磅礴和丝丝入扣,在此领域,似无人出其右。
本研究旨在分析外国投资法的根本性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过去的几年里是如何被国际投资法庭或仲裁庭所解读和适用的。本研究同样会考察仲裁裁决解释外国投资法规则和国家实践的程度,包括双边投资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都将被考虑在内。此外,在不断发展的国际投资法中还要考虑的内容是体现在其他国际条约中国际法的其他相关原则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保护。我们的目标是厘清外国投资法在最近几十年来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从而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现实情况,以及国际投资法出现的新趋势对资本输入国与资本输出国的公共政策目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从事上述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分析该法学部门目前所面对的挑战以及它们如何在国际法的整体框架中得到体现。
《国际条约及常用国际惯例(应用版)》全面收录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常用的部门规章、司法文件和请示复函。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重要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还附有“导读”、“参见”、“条文注释”、“文书范本”和“典型案例”等内容。
在ADR(AhemativeDisputeResolution)争议解决方式之中,仲裁这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争议解决方法历来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早在1889年,英国人为了解决本国商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商人在国际贸易上的纷争,颁布实施了部仲裁法,标志着作为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法,商事仲裁已逐渐丧失了其原始的纯粹民问习惯的性质,进入了国家法律调整的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商事仲裁体系,使国际商事仲裁成为解决跨国商事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际间的商业贸易纠纷不断增多,这在程度上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国际商贸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认同,各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普遍确立了支持仲
本书是《施米托夫论出口贸易》的1版,这一版本秉承其一贯的宗旨,即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方面的便捷及的参考书。本版沿用了前序版本的整体架构,在更新了部分内容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章节以涵盖国际贸易法领域的重要发展。本书围绕着出口销售合同这一核心;同时,也再次集中探讨了FOB和CIF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传统单据化问题。另外,本书还重点着眼于国际销售交易和一般支付机制中含有的各种运费元素。在1章增加了2007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ICCUCP600)的相关内容。编者对本书的第5部分,即国际商务纠纷解决,进行了更新和扩充。自《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以来,国际商事诉讼紧随英国法律的发展而受到了更为充分的重视。另外,判决和裁定结果的承认与执行也拥有了更广泛的法
《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一书深受仲裁实务和理论界人士的推崇。更新后的第四版具有更广泛的全球视野,充分考虑到了世界上仲裁领域的发展。该书全面阐释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各个方面,考察了国际商事仲裁由始至终的每一程序,结合实际案例和大量资料,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四版内容涉及仲裁的基本原理、法律适用、仲裁协议、仲裁庭的成立和组织、权利、义务和管辖权、仲裁程序的进行、法律在程序进行中的作用、仲裁裁决及其异议、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并增加了投资仲裁的内容。该书也对目前关注较多的一些问题,例如合适的仲裁地点、国际贸易法的发展以及国际仲裁所适用的法日益协调化等,进行了详细评述。
本书是美国版权法 修订本的中文译本。美国版权法,即美国联邦版权法,制定于1790年。1831年和1909年进行过全面修订。 1976年大幅 新,形成现今版权法的框架和底本。 2018年颁布《音乐作品现代化法》,增加了一章,大幅扩充或实质修改了若干条款,为 近的重大修订。在法典体系上,美国版权法属于并一般被称作《合众国法典》 7编。该 7编共有14个章节,其中12个章节直接与版权有关。另两个章节分别涉及半导体芯片和原创设计的保护,此次也一并译出,所以本书亦是《合众国法典》 7编的全译本。 美国版权法不仅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许多规定和采用的原则在 版权领域也颇有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新起点,需要 广泛、深入地参与包括知识产权领域在内的 合作。新中国版权法自制定已经三十年,也需要不断调整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