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政策是中国在国际投资与贸易领域的一次突围,为了开拓与加深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需要借助海外投资活动打开局面。如何制定与更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意义重大,可持续发展型的投资协定将为全球治理及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直以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 世界工厂 的角色,国际投资协定中环境条款的完善可以既可以有效地遏制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环境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无视,又可以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 预先隔离部分环境风险。因此,在对于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进行梳理总结后,可以通过问题导向,针对普遍问题与 一带一路 中的特殊问题有的放矢的提出优化思路。通过 一带一路 区域协同路径,从制度环境构建与区域制度重构两方面着手,探寻国家发展与区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共同进路。
企业商事法务丛书 旨在构架理论和实务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商事领域法律问题进行学理分析,为企业法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升预防法学和策略诉讼的专业水准。 《国际商事与法律》由日本著名国际商事法学研究者和实务专家合作编撰,聚焦日本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和贸易中涉及的重大法律问题。本书深入考察了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贸易协定,从涉外企业法务的视角分析了反垄断法的策略诉讼和长臂管辖问题,还把视域扩展到合同准据法和侵权行为准据法、国际贸易纠纷与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从不同维度探讨进而提炼出关于企业跨国经营的整体法律框架,并以丰富的案例、法条以及理论进行抽丝剥茧的论证。本书可纳入企业法务总监、法务官、国际商事律师的工具百宝箱,也可以为相关领域法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书从数字时代国际税法的实践困境与理论转型出发,探究全球治理与国际税法的契合度,提出全球税收治理是国际税法的新范式。以此为基础,遵循 本体―价值―权义―规则 的逻辑,追问全球税收治理的本体内涵、价值取向、权义关系以及规则选择。同时,全书借助概念、内涵和属性,秩序、正义与自由,权力、权利和义务,原则、规则及标准等法学要素,从宏观到微观立体地阐释了全球税收治理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
《国际融资法律实务指南》以国际惯例为基础,结合作者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介绍了国际融资交易的流程,对国际融资的主要法律文本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详细解读,重点讲解了国际融资法律文本的谈判要点以及如何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融资法律实务指南》对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针对国际投资协定中的例外条款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缔约实践中的例外条款的特点,研究条款在仲裁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中国国际投资协定缔约实践中的例外条款,梳理了目前中国例外条款的历史与缔约现状,总结了中国例外条款存在的一.般问题和具体问题,提出重构与完善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例外条款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建议,并进一步尝试提出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例外条款的建议稿,以期为中国新时期的国际投资协定缔约实践提供借鉴。
本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中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和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12个部分。与前一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增加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的内容(第11章),增加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内容(第11章),更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公约缔约国的主要信息,更新了欧盟等国际组织成员数量等信息。
回顾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投资之路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不乏曲折,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对东道国法律制度不了解、不重视。作者基于其近二十年的跨境投资法律服务经验,研究发现东道国制度在不同阶段对中国企业投资成效的影响不尽相同,而且企业的异质性因素在调节该影响效应时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作者尝试从新的角度深入分析,从而扬其长避其短,为中国企业 新出海 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间的投资快速增长,投资争端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共建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政治、经济、文化和法治环境复杂,既有的外国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不能充分契合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解决投资争端的实际需求,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化解投资争端成为 一带一路 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全新挑战。现有机制难以满足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解决的需要,应健全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解决体系。本书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进行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分析国际实践和投资仲裁案例的基础上,对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解决体系进行解构与建构。
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威胁。《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当前全球广为关注的数字贸易议题。数据本地化措施是其中的核心焦点。本书尝试挖掘数据本地化措施所承载的三组贸易自由化利益与非贸易利益冲突,进而结合国际贸易规则逐一展开理论分析以实现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基于理论研究,本书进一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探索中国数据本地化货措施的理性路径选择。
本书从数字时代国际税法的实践困境与理论转型出发,探究全球治理与国际税法的契合度,提出全球税收治理是国际税法的新范式。以此为基础,遵循“本体―价值―权义―规则”的逻辑,追问全球税收治理的本体内涵、价值取向、权义关系以及规则选择。同时,全书借助概念、内涵和属性,秩序、正义与自由,权力、权利和义务,原则、规则及标准等法学要素,从宏观到微观立体地阐释了全球税收治理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
本书是美国版权法 修订本的中文译本。美国版权法,即美国联邦版权法,制定于1790年。1831年和1909年进行过全面修订。 1976年大幅 新,形成现今版权法的框架和底本。 2018年颁布《音乐作品现代化法》,增加了一章,大幅扩充或实质修改了若干条款,为 近的重大修订。在法典体系上,美国版权法属于并一般被称作《合众国法典》 7编。该 7编共有14个章节,其中12个章节直接与版权有关。另两个章节分别涉及半导体芯片和原创设计的保护,此次也一并译出,所以本书亦是《合众国法典》 7编的全译本。 美国版权法不仅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许多规定和采用的原则在 版权领域也颇有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新起点,需要 广泛、深入地参与包括知识产权领域在内的 合作。新中国版权法自制定已经三十年,也需要不断调整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本书是美国版权法 修订本的中文译本。美国版权法,即美国联邦版权法,制定于1790年。1831年和1909年进行过全面修订。 1976年大幅 新,形成现今版权法的框架和底本。 2018年颁布《音乐作品现代化法》,增加了一章,大幅扩充或实质修改了若干条款,为 近的重大修订。在法典体系上,美国版权法属于并一般被称作《合众国法典》 7编。该 7编共有14个章节,其中12个章节直接与版权有关。另两个章节分别涉及半导体芯片和原创设计的保护,此次也一并译出,所以本书亦是《合众国法典》 7编的全译本。 美国版权法不仅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许多规定和采用的原则在 版权领域也颇有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新起点,需要 广泛、深入地参与包括知识产权领域在内的 合作。新中国版权法自制定已经三十年,也需要不断调整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本书是美国版权法 修订本的中文译本。美国版权法,即美国联邦版权法,制定于1790年。1831年和1909年进行过全面修订。 1976年大幅 新,形成现今版权法的框架和底本。 2018年颁布《音乐作品现代化法》,增加了一章,大幅扩充或实质修改了若干条款,为 近的重大修订。在法典体系上,美国版权法属于并一般被称作《合众国法典》 7编。该 7编共有14个章节,其中12个章节直接与版权有关。另两个章节分别涉及半导体芯片和原创设计的保护,此次也一并译出,所以本书亦是《合众国法典》 7编的全译本。 美国版权法不仅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许多规定和采用的原则在 版权领域也颇有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新起点,需要 广泛、深入地参与包括知识产权领域在内的 合作。新中国版权法自制定已经三十年,也需要不断调整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本教材以法学课堂 五步教学法 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国际投资法的教材内容体系和方法: --以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重心,不断提炼和优化教学内容; --以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具体运用 五步教学法 ,努力实现教程内容编排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 --以培养法科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思维有机统一; 本教材吸收时新立法成果,关注国内外科研前沿和仲裁案例,努力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和直观性,减少师生 教 与 学 的负担,体现 便教易学 的教学原则。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注重“引进来”战略,逐步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积累了厚实的基础;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全面确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形式。据悉,至2013年,有超过二万家中国企业“走出去”,遍布世界上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维护我国企业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其中包括做好法律指导和司法服务。这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新的崇高的使命。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走出去”企业的案件时,要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积极为“走出去”企业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提供司法服务。 为此,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