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国际投资协定中的例外条款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缔约实践中的例外条款的特点,研究条款在仲裁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中国国际投资协定缔约实践中的例外条款,梳理了目前中国例外条款的历史与缔约现状,总结了中国例外条款存在的一.般问题和具体问题,提出重构与完善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例外条款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建议,并进一步尝试提出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例外条款的建议稿,以期为中国新时期的国际投资协定缔约实践提供借鉴。
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国际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选编》精心收集、整理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以及若干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和制度,并组织相关同志进行了编译。在法规的国别和地区筛选过程中,银监会几乎兼顾了世界上所有拥有国别和地区的地理区域,并且充分考虑这些国别和地区是否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具有借鉴性或典型性,主要涉及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三个国际组织,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的英国、爱尔兰、俄罗斯、捷克和塞尔维亚五个国家,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三个国家,非洲的南非和乌干达,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国家在立法层级上并不完全一致,有些以法案形式呈现,有些以指引形式呈现,还有些则是行为准则,但都指向一个共
国际投资行为与国际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冲突和其解决方案日益为国际法领域所关注,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是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道路上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国际投资中实现绿色发展,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积极作用,探讨投资国在国际投资活动中环境污染方面的预防义务和发生环境损害情况下的赔偿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完善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之环境条款、海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中国境外投资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同时,应关注私人投资者各类国际投资行为国家归责的要素分析,明确核电、航天、石油等特定行业中国际投资环境之国家责任问题,完善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本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中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和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12个部分。与前一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增加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的内容(第11章),增加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内容(第11章),更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公约缔约国的主要信息,更新了欧盟等国际组织成员数量等信息。
在一国之内,法律的制定并不代表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在国际社会中,域内法律规则能否在域外产生实际效果更无法当然推知。在徒法不足以自行的预设下,域内经济监管规则何以产生域外实效?《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利益、实力与博弈》提出 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 以揭示在国家的利益、实力等因素的博弈下,经济监管域外实效的生成逻辑和实施机制。依托美国反洗钱监管、欧盟数据监管、美欧场外衍生品监管和中国通信技术监管等四个领域的案例研究,《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利益、实力与博弈》类型化了经济监管得以产生域外实效的威慑、偶合、合作和协调四种博弈模式,探讨了上述模式的达成与特定国家的法律实力和行业实力的内在关联,最后为中国涉外经济法治的有效实现提供了一套决策工具和实操方案。
国(区)际民商事司法活动的冲突与协调是我国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这一大的背景之下,跨国民商事活动越来越多,相应的跨国民商事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对跨国民商事司法活动的冲突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就我国而言,则不但涉及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跨国民商事司法活动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而且还涉及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区际司法冲突与协调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国际经济法学》,本书内容包括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全书内容翔实,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际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观点、理念和问题。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第三辑)》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丛书之一,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涉外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成果集成。全国专家学者和法官对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法律问题深入思考钻研,作为研究当前涉外商事审判理论和实务前沿问题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优选威胁。本书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本书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全书包括绪论、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法、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税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六篇,一共二十四章内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救济,国际贸易待遇,关税与非关税制度,国际贸易救济,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支付,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借贷,国际融资担保,跨国证券与银行的监管,国际服务贸易管理,国际投资法概述,外国投资的待遇标准,管制跨国投资的法制,保护跨国投资的法制,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技术许可,国际技术贸易管理,国际税收,中国涉外税法,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等。全书体系全面合理,注重基础和实用,每章均穿插若干典型案例,生动具体,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从上合示范区一系列制度创新案例中选取了一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制度,从国际法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制度涉及到的国际法规则。同时深入剖析了创新制度从上合示范区向全国范围内乃至上合组织成员国推广的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举措。
本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中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 法和比较法概述、 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 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12个部分。与前一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增加了《 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的内容( 1章),增加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内容( 1章), 新了《联合国 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公约缔约国的主要信息, 新了欧盟等 组织成员数量等信息。
本书作者杨大明先生为香港杰出律师,处理大量国际贸易和商务仲裁案件,执业多年,历练丰富。其父杨良宜先生所著的《国际货物买卖》(1999年出版)一书曾受广泛关注,影响深远,作者子承父书,既延续了写作风格与讲述思路,也展示了新近法律发展和实务操作要点。 本书虽以讲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法律制度和游戏规则为主要内容,但并非对各种货物买卖形式作全面和体系化论述,而是集中于介绍运用广泛的CIF和POB形式,并将重点放在实战技巧和问题解决上,注重援引英美法律条文和判例,注重运用鲜活的实例,突出实用性。全书涉及CIF买卖、FOB买卖、货物质量与拒绝接收货物、货物/财产转移、风险与受阻、货物主权、损失赔偿、装卸时间与滞期费等内容。 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教材,更是一本实战技术全书,既可为广大学子的理论学习提供丰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