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选编》精心收集、整理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以及若干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和制度,并组织相关同志进行了编译。在法规的国别和地区筛选过程中,银监会几乎兼顾了世界上所有拥有国别和地区的地理区域,并且充分考虑这些国别和地区是否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具有借鉴性或典型性,主要涉及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三个国际组织,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的英国、爱尔兰、俄罗斯、捷克和塞尔维亚五个国家,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三个国家,非洲的南非和乌干达,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国家在立法层级上并不完全一致,有些以法案形式呈现,有些以指引形式呈现,还有些则是行为准则,但都指向一个共
国际投资仲裁领域频发的 合法性危机 ,使得国际投资仲裁案件裁决一致性的研究迫在眉睫。本书深入研究了国际投资仲裁中裁判法理生成与实现的逻辑:确保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遵照合理裁决原则初步筛选 归纳法律标准 筛取并解释*标准 提炼优良裁决 构建多边法律解释机构以归纳并解释法律标准 确立指导性案例制度以提炼优良裁决 设立上诉机制使优良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本书采用将进程研究方法与动态、静态研究相结合,将进程研究方法与应然、实然研究相结合,将类型化研究方法与宏观、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及将类型化研究方法与类比的方法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仲裁案例的剖析,旨在提高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为参与仲裁的投资者与东道国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指引,维护国际投资争端机构的公信力,进而为构建统一和谐的国
本书的研究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规则体系为依托,同时引入《商事合同通则》、《欧洲合同法通则》、《欧洲法通则:买卖篇》和代表性国家国内法上的对应性规则,系统阐述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并引用大量实证案例帮助分析。
《国际贸易法》主要包括国际商事交易、国际贸易管理和争端解决制度三部分内容,既适合将国际贸易法理解为涵盖私法和公法的广义国际贸易法使用,也适合将国际贸易法理解为私法或公法的狭义国际贸易法使用,可以满足不同课时、不同专题安排的需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全面、新颖、结构合理、篇幅适中。整个内容既涵盖了国际贸易法的主要知识点,又代表了截至修订时的*发展。合理的编排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一领域的整个内容,合适的篇幅既浓缩精要又适当展开,不显烦琐。 在商事交易方面,突出体现交易内容和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包括合同、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和贸易融资;在贸易管理方面,则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为核心,包括货物贸易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在争端解决部分,对应性地提供
《英美法案例精选丛书: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共选编了59个由国际法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国外司法机构、行政执法机构裁决的国际金融法令与真实案例。为便于对国际金融法律知识的系统了解与掌握,《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在尽量保持这些案例原貌的同时,结合国际金融法知识体系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删节。《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篇介绍国际借贷与担保法律知识;第二篇是关于国际银行业务及其监管的内容;第三篇是关于国际证券业务监管。
这是一本展示租赁业全貌的工具型图书,书中涉及了与租赁相关的法律、监管、会计、税收等各方面内容,作者采用国际化视角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租赁理论和实务,其中不乏国际租赁发展的*理念和前沿问题。 这本著作对我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对涉及融资租赁的诸多法律、监管、税收、会计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租赁的,但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与租赁有关的税收、融资、证券化、营销、国际贸易和投资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务性,因而也可以作为开展培训和咨询的工具书。
国际经济法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以国际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09成员以来,对外经济交往发生了深刻变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展,当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和发展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既是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受益者,更是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参与制定者。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培养大量熟知国际规则的卓越法律人才,是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法律学科,内容广泛且复杂,研究内容伴随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而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本书尽可能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国际经济
本书为第八届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年会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涉及欧盟投资政策及中欧投资法律问题、欧盟市场法律问题及中欧贸易法律问题、欧洲一体化新发展与欧盟私法问题及欧盟法与国际法律制度问题。
作者从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入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着重研究了自2007年以来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演进、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以及中国金融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状况,重点阐述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法治建设情况;结合国际、国内应对金融危机已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适应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中国金融安全的政策法律及监管建议。
《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2卷第2期)(2015)》分栏目比较深入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金融法等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有助于读者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和深入研究。本书稿论述的问题反映了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书做为国际税法基础教材,仅就国际税法概念、国际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以及税收协定下各类跨国所得的征税规则、常见的国际避税方式等国际税法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一章对当前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国际税收合作问题进行了介绍。本书力求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的介绍,为理解和应用国际税收条约以及各国的涉外税收法规奠定必要的基础 。 本书在每一章后面都增加了英文阅读材料,主要是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国际组织文件及相关案例,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各章的知识内容和信息含量,此外,通过大量英文材料的阅读,也便于读者熟悉和掌握税收专业词汇。 与市面上已有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重法律、重基础和重实用的特点。
国际银团贷款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隶属于国际金融法学科,国际金融法又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分支。国际经济法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根据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学融法学和经济学于一体,是一门交叉学科。刘胜题编著的《国际银团贷款法律风险分析》对研究主线、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等做出说明。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高校法学“十二五”规划教材系列》在编写时,在内容上,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务,都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国际经济法研究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实践发展;在结构体系上,全面吸收、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的*成果;在撰写形式上,通过案例导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注重加深学生的理论功底,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本书阐述了债的发生、债的类型、债的效力、债的担保、债的移转、债的消灭等债法总论的主要问题,并就合同之债和法定之债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国际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标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经济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如果以正式教材的公开出版为标志,在欧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产生于80年代。近二三十年来,欧美和中国的国际经济法教材都得到了持续的更新,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就数量和质量而言,中国版本极多但还远未成熟,西方版本很少但保持了西方教材的一贯风格。 本书与国内目前大多数的国际经济法教材不同,将国际经济法理解为国际经济管制法,以此为基本理念来确定全书的范围和论题;同时本书在体系和内容展开上也力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国际经济法》是专为财经类专业教学编写的系列重点学科主干课程教材之一。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它力求在有限篇幅内,较全面地阐述国际经济法这一相对新兴学科的基本内容。它是由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研究的中青年教师鼎力合作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各位作者各自的学术专长以及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它适用于全日制高等法学和财经类专业教学,也可作为这些专业自考本科和专科教学或自学用书。 本教材分六章,系统深人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问题。章总论部分讨论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体系、渊源、主体以及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论述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法以及国际贸易管制法。第三章介绍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本书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本书主要介绍了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海上保险法、票据法、国际商事仲裁等相关内容。 本还通过设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提示、同步测练与解析、综合测练与解析等栏目,意在帮助、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及时消化、吸纳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领域掀起一股包括单边、双边、区域以及多边层次的、以自由化为中心的造法运动,并初步构建出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秩序体系。本书是一种立足于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等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原理性问题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主旨在于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晚近国际经济立法为什么是以“自由化”,而不是“反自由化”为主旋律;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够从原先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对抗”,到晚近“合作”的态度转变;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晚近追求“形式正义”立法倾向的同时,却陷入“实质正义”缺失之困境的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发展展望,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转型。
本系列出版物是全国性的国际经济法领域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学界*重要和学术标准*的汇辑,也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学术数据来源集刊,每年出版一卷,每卷四期。本期涵盖14篇文章。
《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系列教材:国际经济法实务教程》在编写中着重选取了国际经济交往领域,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税法、国际金融法、世界贸易组织法以及法律外交等中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法律实务问题进行介绍和解析。主要包括:知识要点、案例评析、疑难问题、实务训练、课后练习及延伸阅读等栏目。能够帮助读者在掌握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同时,拓展其分析和运用国际经济法律规范来处理国际经贸实务的能力。
本书稿系厦门大学法学院陈安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学术论文集,它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经济关系各个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4集,本期设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比较税法等栏目,对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命题,其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至今仍是一个存在激烈交锋、并具有突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直接的实践操作意义的重大课题。 从理论层面而言,仲裁第三人制度不仅与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与代理、契约、公司制度、衡平法律思想等法律范畴存在内在联系,而且与目前普遍认可的仲裁制度为突出的特征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仲裁的契约性本质存在直接冲突。 从实践层面而言,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有无对于仲裁实践操作具有直接的意义,在缺失仲裁第三人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能面临着再次起诉或仲裁的结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裁决,而在存在仲裁第三人的情况下,当事人则可以节省争议解决成本,一次性地解决所有相关纠纷。 本书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