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国际投资行为与国际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冲突和其解决方案日益为国际法领域所关注,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是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道路上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国际投资中实现绿色发展,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积极作用,探讨投资国在国际投资活动中环境污染方面的预防义务和发生环境损害情况下的赔偿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完善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之环境条款、海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中国境外投资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同时,应关注私人投资者各类国际投资行为国家归责的要素分析,明确核电、航天、石油等特定行业中国际投资环境之国家责任问题,完善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本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中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和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12个部分。与前一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增加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的内容(第11章),增加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内容(第11章),更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公约缔约国的主要信息,更新了欧盟等国际组织成员数量等信息。
《鹿特丹规则》的研究是这些年国际国内海商法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我国对这一国际公约的态度,引起了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内发表了大量有关《鹿特丹规则》的学术论文。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外运集团的专家分别撰写了书并已经出版。但是,全面深入地研究《鹿特丹规则》对我国的影响和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研究,我们是次。根据以往此类国际公约的实施情况,以及《鹿特丹规则》本身的情况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在国际范围内,《鹿特丹规则》的生效实施尚需多年,在《鹿特丹规则》生效实施之前,各国都研究影响和对策问题,其对国际航运、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影响预计会持续几十年。因此,这本书虽然不能作为教材长期使用,但由于《鹿特丹规则》将产生的影响领域多、时间长、程度大,估计对不少读者会
共建 一带一路 ,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 的互联互通项口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陈波编*的《西亚投资法律风险与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和比较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归纳经贸投资法律风险,提供详细应对策略,特设法律障碍专题研究板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美法相对于我国法来说,或可谓“他山之玉”。 的确,无论从文化传统、历史源流,还是从法律渊源、法律诉讼法、司法制度等各方面来看,英美法和我国法的差异都相当大。近代之前,两者差不多是沿着“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的不同进路。各守其土,不相往来;近代之前,我国移植大陆法系,移植社会主义法系,以及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从英美法中获取借鉴处亦不为多。前瞻来日,这种状况或将改变,对于信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法学说,认识英美法,借鉴英美法,参其良制,取其法意,自有裨益于我们法治国家的建设。而事实上,就是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之间,两种曾经迥异的传统今天也正在进行着悄然地融合。各大法系之间的相互了解、借鉴、吸收、融合、既合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仝”的老话,更是不同法系这
《国际投资法原则》(Principie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一书作者是鲁道夫·多尔查和克里斯托弗·朔伊尔,该书200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原作者更新第二版。全书(第二版)共分为10章,即国际投资法的历史、渊源和性质,投资条约的解释和适用,投资者与投资,投资合同,准入与设立,征收,保护的标准,国家责任与责任分配,政治风险担保,争端解决。作者从原则到具体实践,从各派观点到主流演变,引用了百余个案例,由浅入深,对传统国际投资法的方方面面作了详细说明。这本书既是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又是一部专业领域的权威著作。这本书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国际投资法*发展趋势的追求。
《国际商法(原书第5版)》原著内容过多,且一些内容过于“美国化”,因而本书采取了编译的方式。 《国际商法(原书第5版)》共有13章,不仅涉及国际经贸所需的商事法律知识,还涉及相关的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本书由国际法和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金融、税收共计13个部分组成。 《国际商法(原书第5版)》适用于高等院校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mba教学,也可供商业人士、法律从业人员自学用。
本书重新解释了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重新梳理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书的立场是:国际经济法应当剔除处理交易的私法规范,以国家主权、主权国家的合作为核心形成国际经济的调控与规制法。这种法律体系应以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为导向、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基于此,本书着力探讨了国际经济法的范畴体系及其主要内容,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构成及其位阶,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律行为与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内涵及表现,国际经济法的一般价值与独特价值,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前景。同时,本书对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如何有效的管理我们的虚拟世界,使得政府的政策和监管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关法律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以及网络和电子商务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本书对几个重要的电子商务国际公约——《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字示范法》、《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以及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实务操作角度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制环境,对*的电子商务领域的案例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电子商务法制环境的发展和完善。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各政策制定部门对现有政策和拟将颁布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限制竞争的政策进行审查。在此背景下,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组织国内外竞争政策领域专家、学者和官员针对这一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和总结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英美等发达经济体在公平竞争领域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下现实问题,对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未来的发展和执行提出了中肯建议。
能源是关涉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命脉。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鼓励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能源产业领域的投资,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能源领域也是各国管制较为复杂,开放限制较多的领域。我国对外能源投资也屡屡受挫。本书秉持问题意识,在对中国对外能源投资法律需求和法律障碍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围绕调查所揭示的问题,结合国际投资法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对外能源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制度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冀服务于我国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本书可供国际投资法和能源法研究人员及从事对外经贸业务和管理的人员,以及其他对能源与投资问题感兴趣的人士参考。
本书汇辑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学科部分同事和校友的*研究成果,涉及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等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法专题研究的新发展。文集的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对厦门大学圈际经济法学科的热忱挚爱与支持,更蕴涵着作者对陈老师八十华诞和从教五十八周年的由衷祝贺与敬意。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大刀阔斧地调整着原有的全球治理模式与手段。这时,国际经济立法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力架构与运作模式、价值观念、形式、内容,乃至执法与司法的操作实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与改变。无疑,这种调整与改变既反映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实力对比所发生的变化,也反映了对资本与国家、资本与社会之间一度失衡的权利义务进行纠正的努力。同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挤进全球治理的核心权力圈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扮演好新的角色,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的发展对国际经济法提出的转型要求做出总体研究,把握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法转型的基本方向、遇到的难题以及未来
国际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标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经济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如果以正式教材的公开出版为标志,在欧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产生于80年代。近二三十年来,欧美和中国的国际经济法教材都得到了持续的更新,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就数量和质量而言,中国版本极多但还远未成熟,西方版本很少但保持了西方教材的一贯风格。 本书与国内目前大多数的国际经济法教材不同,将国际经济法理解为国际经济管制法,以此为基本理念来确定全书的范围和论题;同时本书在体系和内容展开上也力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这是一本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国际贸易法的专著。全书洋洋洒洒极尽条理分明、言之有据而论之有物之能事,是一部很好的理论著作。 本书是《国际贸易法》2002年版的修订本,主要增加了已经修订并得到普遍采用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约克·安特卫普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国际贸易惯例以及新修订和新制定的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 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重要公约、惯例与制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其案例评析;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评析等。
本文集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及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举行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也是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的“货币跨国流通中的若干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就目前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国际经济法的若干热点与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科学的构建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对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第三辑)》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丛书之一,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涉外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成果集成。全国专家学者和法官对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法律问题深入思考钻研,作为研究当前涉外商事审判理论和实务前沿问题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双元、蒋新苗编写的《世贸组织规则研究--理论与案例(第2版)》共分为十二章:**章为 世界贸易体制概述 ,主要讨论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二章探讨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的问题,其中重点论述了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这两种新的发展现象及中国针对区域一体化应采取的对策;第三章为 关税与海关法 *惠国原则 ,第四章为 数量限制与等同于数量限制的措施 ;第五章专论 国民待遇 原则;第六章为 一般例外 ;第七章与第八章分别讨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 和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第九章为 服务贸易 ;第十及第十一章分别为 反倾销与反补贴 和 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为 争端解决机制 。全书在讨论WTO的相关原则与制度时,所援引的20个WTO 争端解决案例,都是甚具典型意义的。
本书具有以下几年特点:,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既有法学理念的探讨与论述,也有法律应用的分析和解释,并以相关反倾销实例如以说明和论证,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内容的广泛性和资料的新颖性。本书所涵盖的反倾销法律的内容既包括世贸组织反倾销规则、主要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法律,也包括中国自己的反倾销法规;所涉及的反倾销案例既有国外发生的反倾销诉讼实例,也有在中国发生的反倾销诉讼实例;所参考的资料基本上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与反倾销有关的*资料。第三,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本书内容主要立足于解决实现的反倾销问题,但同时又对中国“入世”后所产生的相关法律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撰写角度比较独特。主要从律师从事反倾销业务角度对反倾销法律与实务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
本书作者杨大明先生为香港杰出律师,处理大量国际贸易和商务仲裁案件,执业多年,历练丰富。其父杨良宜先生所著的《国际货物买卖》(1999年出版)一书曾受广泛关注,影响深远,作者子承父书,既延续了写作风格与讲述思路,也展示了新近法律发展和实务操作要点。 本书虽以讲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法律制度和游戏规则为主要内容,但并非对各种货物买卖形式作全面和体系化论述,而是集中于介绍运用广泛的CIF和POB形式,并将重点放在实战技巧和问题解决上,注重援引英美法律条文和判例,注重运用鲜活的实例,突出实用性。全书涉及CIF买卖、FOB买卖、货物质量与拒绝接收货物、货物/财产转移、风险与受阻、货物主权、损失赔偿、装卸时间与滞期费等内容。 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教材,更是一本实战技术全书,既可为广大学子的理论学习提供丰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