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了解德国民法总则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导言和总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讲解了民法的渊源、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意思表示的要素、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代理的法律基础、无权代理人的责任等问题,并附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德国民法基本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本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项下各仲裁法庭的程序规则及其相关实践,既涉及仲裁程序规则本身的制定问题,又涵盖了案件审理进程中的各种程序问题。研究中参考了国际法委员会(ILC)的《仲裁程序示范规则》、常设仲裁法院(PCA)的仲裁规则及其管理的国家间仲裁实践、国际法院(ICJ)和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的实践,以及《公约》附件五项下强制调解委员会的实践。
本书主要介绍了16起涉及岛屿领土主权、领海划界以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的案例。这些案件均由当事国通过协议提交第三方机制(国际法院、仲裁庭或国际调解委员会)审理并最终获得解决。作者对有关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国际法重要原则和规则的适用解释问题进行评述,旨在为中国解决与邻国的岛屿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议提供参考。
《西方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是西北政法大学2017年八十周年校庆的献礼作品,由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主编韩松教授主持,甄选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重点栏目中,近年来关于西方法律文化法律价值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合集而成,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当下,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书中集揽文章均为当代法学名家精心写就,反映了文章发表时所处年代的法学发展,主旨明确,规范完整,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宪法诉讼在世界上已源远流长。早在1803年的马柏里诉麦迪逊案中,美国就正式确立了宪法诉讼制度,以此来捍卫人民的意志和原始权利。英国则秉承资产阶级革命的传统,议会一直在行使宪法诉讼的审判权。法国和德国虽然正式确立宪法诉讼制度的时间相对较晚,却也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到了20世纪初,这种尝试和探索则变得更加明确,而当法国和德国正处地探索的征途中时,奥地利却出人意料地走在了他们的前面。1920年,奥地利利率先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宪法法院,从而开创了“凯尔森”模式的宪法诉讼制度。 本书收集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和瑞士等2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402个宪法诉讼的案例,并逐个评析。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我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更好地了解吸收和借鉴国外警察法律规范,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我们编译了这部《外国警察法》。《外国警察法》是一部较为全面地介绍世界主要国家警察法的专门的实用法律工具书。 《外国警察法》是一部较为全面地介绍世界主要国家警察法的专门的实用法律工具书。全书共收录编译了11个国家的19部与警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警察体制运行机制、事权划分、职责范围、队伍管理、执法程序、执法监督、装备保障、福利待遇等。目的在于我们对国外警察法的介绍能够更加全面。本书的不仅可以为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提供必要的参考,也可以为机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必须的借鉴。 在《外国警察法》成书的过程中,编译者保留了所收录法律章节条款格式等的原貌,并按照
本书属于张卫平教授主编的 外国民事诉讼法译丛 。翻译的是俄罗斯民事诉讼法。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历经多次修改完善。本书是在译者在先前出版的《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基础上,结合今年俄罗斯民事诉讼法修改成果,翻译的*版。
《德国民法典》以体系严谨著称于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也显著提高了入门的难度,尤其对于总则部分的学习,其抽象的概念、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方式等均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障碍。本书是德国学生修读法律专业基础教科书之一,在德国广受欢迎。其所针对的是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的大学生,因此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案例、案例解析概述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书中亦包含许多基本概念的概括性、生动的介绍和阐述等内容,以减轻初学者学习法律的难度。本书是希望初步了解德国民法的读者或者准备去德国进一步学习法律和立志从事比较法研究的学生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外国法制史研究》(第18卷)的主题是 《大宪章》800年 。英国《大宪章》可以说是近代宪政的滥觞,现代法治和人权的摇篮,在人类法制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于2015年10月召开了以 《大宪章》与近代宪法 为主题的第二十八届年会,本书收录的即是相关学者就该主题提交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了《大宪章》的诞生及其原因,《大宪章》800年的历史演变及其命运,《大宪章》与普通法、英国王权的关系,《大宪章》与公民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关系,《大宪章》与英国宪法性法律以及政治制度的关系,《大宪章》对欧洲、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等等。
著名民法学家谢怀栻先生的经典作品,民商法学人***的传世之作。 谢怀栻先生的《外国民商法精要》一书初版于2002年,又于2006年出版了一个增补版。本次修订特别增加了*发现的谢老约十万字的公司法手稿。这部手稿近三百页,共计十余万字,分为“前言”、“总则”、“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四章。在这部公司法书稿中,谢老结合我国《公司法》之条文,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公司法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同时,也精辟犀利地指出了我国《公司法》条文中存在的种种错误缺漏与叠床架屋、矛盾混乱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谢老的这部公司法手稿的大致写作时间在1995年至2000年之间,而近几年我国《公司法》经历了多次修订,规模较大的修订就有两次(即2005年与2013年)。因此,谢老在手稿中批
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冢仁教授所著刑法教科书的*修订本,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解说了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显示了大冢先生理解和把握(不只是批判)社会的内在意志,是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奠基性作品之一。
本集成编撰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整理知识产权领域的多边条约,从而更好地展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进程。综合性、知识性、实用性以及工具性是为集成编撰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本集成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覆盖面广、内容齐全。本集成竭尽所能地将有关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所有多边条约囊括在内,使之成为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集大成者。一部条约就是一幅历史画卷,通过这部集成,读者可以发现,知识产权国际立法始终因应着社会发展变化之需,一些新问题、新动向、新挑战都能在国际条约中得到及时地反映。 二、结构合理、编排科学,本集成在全书的编排设计上依据的是条约缔结的时间先后,并在各条约名称后标注了缔结年份,以求一目了然、结构明晰,也便于读者查询。此种体例,既可以为读者研究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断代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