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者2020年至2021年应邀参加天津新闻广播电台“民法典将这样影响你我”节目的发言稿编排而成。 本书以“为何需要《民法典》——民法中的人·权利·民法精神——人格权——所有权·用益物权——合同·担保——婚姻——继承一一权利保护”作为整体架构,将《民法典》中的知识分解为一百余个知识点加以展开。 具体而言,本书有以下四个特征: 通俗性。本书采取口语体,保持了电台口语广播稿的语言风格,努力做到通俗易懂。 趣味性。本书在讲解民法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使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天龙八部》《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小说中的人物及故事来诠释《民法典》的规定,以达到用故事释法、普法的目的。 时代性。本书以《民法典》条文为基础,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民法新规定。 实用性。本书突出展现《民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平凡枯燥的法条文字,法的智慧藏身其中。 车浩老师文笔犀利又富人文情怀,逻辑严密而脑洞大开,其文字处处闪耀思辨之美,阅读体验极好又给人深刻启迪。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条文为据,逐章逐条作出解读,运用条文主旨、条文核心、条文释义、相关规定等多个层次阐释法律,条分缕析,紧扣实践。同时,每章后还配有案例评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本书对于实务人士是一部适时的实用教材,对促进依法开展政务处分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本书也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与公职人员进一步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共十三章七十条,该办法明确了社会救助制度的详细内容。包括*生活保障、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明确了社会救助监督机制,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明确了社会救助的法律责任。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可以处以罚款。 为帮助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群众学习和理解新法规,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直接参与起草这部行政法规的工作组人员,组织编写了本书,以逐条释义的方式,对条例制定的背景、主要问题的处理、条文阐释等作了系统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此次修法对于实现 三权分置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现为全国人大农村和农业委员会法案室主任,1999年农村土地承包法起草组主要成员之一,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工作小组组长,熟悉农业立法。此书曾于2002年在我社出版,恰逢新法修改,在原书基础上增加新修法条释义以及部分重点法条的案例评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新法,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为了配合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参与立法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系列图书。本套书分为7册,包括总则编释义、物权编释义、合同编释义、人格权编释义、婚姻家庭编释义、继承编释义、侵权责任编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释义》按照释义编写体例,采用逐条解读的方式,通过提炼条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见、介绍立法经验、例举示范案例等形式,深刻阐释民法典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立法原意。
为了配合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参与立法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系列图书。本套书分为7册,包括总则编释义、物权编释义、合同编释义、人格权编释义、婚姻家庭编释义、继承编释义、侵权责任编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释义》按照释义编写体例,采用逐条解读的方式,通过提炼条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见、介绍立法经验、例举示范案例等形式,深刻阐释民法典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立法原意。
本书围绕2021年修正的《安全生产法》条文进行编写,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条文顺序,将2014年与2021年的《安全生产法》进行对照,同时,对重点法律条文作适用解读,并增加相对应的法律、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关联索引,以加深读者对主体法的理解。选取贴近日常生活的典型纠纷,以案说法、以案析法。 特设附录部分,收录安全生产法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法共8章74条,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体制机制,是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本书立足学理解释,面向社会实践,通过简洁扼要的语言,从明晰立法背景、阐释规范对象、明确适用范围、梳理关联规定等方面,对每个条文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全面解读。本书为理论学者研究法律、实务人员适用法律、在校师生学习法律、社会大众遵守法律提供了指引,是保障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的推荐参考用书。
2019年4月20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范政府共同行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行政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迈上了新的台阶。《条例》共6章、44条,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本书是参与《条例》起草的专家,对《条例》作出的权威释义,是准确理解、正确适用《条例》的***法律工具书。
《刑法注释书》是一部以刑法为注释对象,通过各种客观材料去注释刑法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含义,注释体系包括:立法释义,相关立法、立法解释及解释性意见,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公安文件,指导性案例,法院公报案例,法院参考案例等内容,并辅之必要的专业注解,帮助读者全面、快速地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
为了配合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参与立法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系列图书。本套书分为7册,包括总则编释义、物权编释义、合同编释义、人格权编释义、婚姻家庭编释义、继承编释义、侵权责任编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按照释义编写体例,采用逐条解读的方式,通过提炼条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见、介绍立法经验、例举示范案例等形式,深刻阐释民法典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立法原意。
为了配合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参与立法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系列图书。本套书分为7册,包括总则编释义、物权编释义、合同编释义、人格权编释义、婚姻家庭编释义、继承编释义、侵权责任编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释义》按照释义编写体例,采用逐条解读的方式,通过提炼条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见、介绍立法经验、例举示范案例等形式,深刻阐释民法典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立法原意。
本书为《双百优秀裁判文书的形与神——裁判思路与说理技巧(第二辑)》的民事、执行卷。本书为2012-2023年“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的提炼与总结,集中展现人民法院法官的裁判思路、分析说理技巧,帮助读者剖析优秀裁判文书的“形“与“神“,供全国法院学习借鉴,激励广大法官精心打磨裁判文书、强化释法说理,以“事实阐述到位、法理辨析准确、逻辑文理清晰“为标准,持续推动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的全面提升。
《大明律》颁布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共四百六十条,分为七篇、三十门,它上承《唐律》,下启清律,是一部我国古代法典沿革史上革故鼎新的法典,它的内容和立法技术既融合了历代律典的成就,又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进行了调整,是研究明代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文献。 本次收入“三全”的《大明律》,约请专业研究者进行注释、翻译,以明万历七年(1579)张卤校刊《皇明制书》中所收《大明律》为工作底本,参校隆庆元年(1567)陈省校刊《大明律例》、万历十三年(1585)舒化校刊《大明律附例》等,注释以明代律学文献中的解释为主,参考明代以前和清代律学的解释,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译文在尽可能保持古代律典原貌的同时,尽量用现代语言完整表达法律的本意。相信“三全”本的《大明律》将会成为
本书是社会法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结合哲学理论,从社会法各个理论体系深度分析了社会法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法理论的演变。作者认为,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法概念到基尔克的社会法概念,都让社会与法的互动关系成为社会法的研究对象,因此深入理解社会法的发展和演变,要从多层次分析社会、法以及哲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弱者论、契约论、倾斜论、分层论和平衡论,作者全方位探讨了社会法研究不能脱离现实,从多个源头融合来丰富我国的社会法理论。
为了配合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参与立法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系列图书。本套书分为7册,包括总则编释义、物权编释义、合同编释义、人格权编释义、婚姻家庭编释义、继承编释义、侵权责任编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释义》按照释义编写体例,采用逐条解读的方式,通过提炼条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见、介绍立法经验、例举示范案例等形式,深刻阐释民法典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立法原意。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的*为基础性问题。本著作从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入手,厘清党内法规的独到之处,从两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阐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形成机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本,运用数理分析法、类型化分析法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归纳为并行关系、交叉关系、一体关系,阐述每一关系类型的内涵、特征、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构每一类型关系的衔接协调基准,即并行关系的党务国务区分基准、交叉关系的双重区分基准、并行关系的谦抑基准。
《刑法注释书》是一部以刑法为注释对象,通过各种客观材料去注释刑法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含义,注释体系包括:立法释义,相关立法、立法解释及解释性意见,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公安文件,指导性案例,法院公报案例,法院参考案例等内容,并辅之必要的专业注解,帮助读者全面、快速地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
《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为金观涛,刘青峰代表作之一,简体字版初版于1984年,收入第一批《走向未来丛书》,在全民族反思的八十年代畅销一时。1992年在香港修订再版,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几近绝版。2010年法律出版社在修订版基础上,重新印行旧作,以飨读者。 本书以超稳定结构假说来分析中国社会及文化在两千多年间的演变,代表了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观点。本书续篇为《开放的变迁 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正确执行刑罚,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制定本法。本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牵头,参与立法的有关同志进行编写,对该法进行解读,其中还选录一些其他法律条文中与本条相关的条文,帮助读者方便地理解、执行法律提供了一些便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公务员法的一些规定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地方,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完善。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务员工作领导的需要。二是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的需要。三是贯彻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决策部署的需要。 本书各章释义前有一个简要的导读,然后对新版公务员法进行逐条释义(包括条文主旨、立法背景或立法中的争议、条文含义等),可操作性法律条款释义后加上应用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