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编 西方古代法律思想 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节 概述 第二节 前期智者与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节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节 罗马法的形成以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节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教皇革命及其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 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编 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古典自然法学 章 概述 节 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布丹的主权论 第二节 古典自
吴克利著的《审讯心理学(第3版)》从实战的需要出发,全面科学地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原因,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基本特点以及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六大基本规律。该书从心理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犯罪嫌疑人从对抗审讯到交代犯罪事实的全部过程的审讯方法,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实战性的审讯技巧,对于从事侦查审讯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我国法律逻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雍琦先生为法学专业学生量身打造,是该学科领域的专业和经典教材。为保持本书之持久生命力,雍琦先生开山弟子、法律逻辑学资深学者金承光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精心和适当的调整、增删与补正,是为增订版。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传统逻辑和逻辑基础知识;二为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作者注重将逻辑理论性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以及法律适用等融会贯通,对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注重例举。增订作者则根据近期新的法科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融入法学、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领域近期新理论、前沿成果、立法变化等,并增加案例分析题和扩展阅读文献,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延伸的融合,令本书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本书体系科学、内容全面、元素丰富、贴近实务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法律学的基本理论。本书作者兼具理论研究、教学与法律实务经验。全书体系合理,论述精当,简明清晰。在编写体例上,紧密结合司法考试,各章节设有知识结构图、司法考试考点和真题提示,并对真题作出详细解答。本书共包括4编: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发展、法与社会。具体分为14章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阐释了法的概念与本质、作用与价值、法的渊源、法律体系、法的制定、法的实施、中国社会主义法、法与经济文化社会及政治的关系。
《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法理学》中,我们首先试图革新体例。每一章的内容,大致由课前提示、引例、正文、引例答案、案例思考等五个部分依序构成。“课前提示”旨在提示本章的核心内容、重点和难点,是本章学习的总指南;“引例”旨在通过简短的案例,演示本章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或相关法律关系;正文争取全面而简明地阐发相关理论或知识要点,有时穿插进一些案例以释说某些观点或原理;“引例解析”旨在对前文“引例”进行解析或回答;“案例思考”是综合提高练习或模拟实务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一种编写体例,应该是有探索意义的,是一般法理学教材所没有的。
商品描述 本书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民事诉讼法》的配套辅导教材,通过知识逻辑图的设置,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与深度思考题这些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应试能力。
商品描述 《中国宪法(第四版)》是针对法学专业本科教学需要编写的宪法学基础教材。其以“宪法总论—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国家机构”为框架,以我国现行宪法规范与调整宪法关系的相关法律规范为依据,以中国宪法原理与宪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彰显宪法学的本源精神和基本语义。《中国宪法(第四版)》各章在阐释宪法学知识内容的同时,精选宪法事例,并指引思考方向,有效辅助教学的同时,亦对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大有裨益。《中国宪法(第四版)》根据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规定,以及近年来司法改革之成果,精编内容,更新事例,使本书融思想性与时代性于一体,更臻完善。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法理学配套测试》为《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中的一本,自2005年出版后,历经多次改版重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还来电来信向我们表达感谢和期待。正是基于这种信赖,为及时体现中国法制史学科*动态,在承继该书原有优点基础上,我们对其全面修订。特点如下:一、配套主流教材 本书结构上分为三十章,与主流法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相一致,便于随学随练。二、内容及时更新 新增2017年司法考试和部分2018、2019年考研真题,并对陈旧题目进行替换。三、加工精细考究 1.重点章节前面设置“基础知识图解”,归纳每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对重点知识以脚注的形式提醒注意要点,拓展解题思路。 3.在正文之后,本书设置了两套期末试题,便于读者进行整体复习和预演自测。*、全面实用 1 收录全国重点
《法理学配套测试》为《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中的一本,自2005年出版后,历经多次改版重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还来电来信向我们表达感谢和期待。正是基于这种信赖,为及时体现中国法制史学科*新动态,在承继该书原有优点基础上,我们对其全面修订。特点如下: 一、配套主流教材 本书结构上分为三十章,与主流法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相一致,便于随学随练。 二、内容及时更新 新增2017年司法考试和部分2018、2019年考研真题,并对陈旧题目进行替换。 三、加工精细考究 1.重点章节前面设置 基础知识图解 ,归纳每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对重点知识以脚注的形式提醒注意要点,拓展解题思路。 3.在正文之后,本书设置了两套期末试题,便于读者进行整体复习和预演自测。 四、全面实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中国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一书由多篇论文汇集而成,这些论文沿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婚姻家庭继承法的研究与法制建设历程,详细地对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结婚、离婚、亲子、收养、遗嘱继承、无遗嘱继承等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论文的组合编排,本书详细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并对未来的中国婚姻家庭继承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书内容简明易懂,丰富全面,无论对于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学者、专家,还是涉及这些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此怀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读书都能使之获益良多。通过本书,了解到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对于寻找研究的突破点,自主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共八章。章清水江文书研究综述,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的现状、进展、代表性成果、焦点、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述评;第二章清水江之契约辨究与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割木契、典契、借契、抵契、当契、佃山契、风水契约文书、佃田契和“清白字”等9类代表性文书的结构、类型、规范、功能和演变;第三章清水江文书与地方法制史,考察了木材交易的“当江”和牙帖制度,“会”和地方矿业制度的历史演变;第四章清水江文书与法理,探讨了清水江文书中神判正义观念、权利观念与表达、习惯权利,以及与梅因公式、大小传统、法律近代化的理论勾连;第五章清水江文书与民法,探讨了行为能力、买卖之债、民法法源、地役权和填补责任等问题;第六章清水江文书与婚姻家庭法,探讨了改嫁、“协离”、退婚、合婚、“娘头田土
《法理学》一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作者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内外法理学已有的教科书,特别是由孙国华和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04),沈宗灵主编的《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l994,2004)和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l999,2003,2007)。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教材增加了两篇内容,一是第四篇法与发展,包括法与人权,法与现代化和法与全球化三章内容;二是第七篇法律文化和法学理论,其中法律文化和法律意识是以前教材中包括的内容,而法学理论部分包括三章,即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
本书以研究生为读者对象,收集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师、毕业的博士,以及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持的“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2008年)、“中外法律体系的比较”(2007年)和“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2002年)三次国际研讨会的一些国内和国际学者所提交的论文和发言。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比较法的理论和方法;法律移植研究;区域法研究;法律和全球化研究等。
本书是一部为满足广大司法考试考生备考需要,根据*司法考试大纲要求而编写的《中国法制史》教材。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紧扣司法考试大纲要求和出题思路。《中国法制史》以法制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分为11章,每一章开篇即突出本章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以图表形式简明扼要地勾勒出该章节知识结构;正文部分正确地阐述相关朝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并在其后附有特别选取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使读者在案例中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我们在每章章末都列有若干司法考试真题,以供读者进一步检测学习成果,做到事半功倍。 《中国法制史》是有志于参加司法考试的读者的教材。
法理学的教学关键是勾起学生对法学的兴趣。当然,引起兴趣并不能以差的学生为标准,因为,法学精英化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也许只有那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记忆力、理解力好,有公平之心、保守倾向,心态平和而不急功近利的学生能够学好并运用好法律。法理学原理属于粗线条的理论,虽然法理学者也常说,一旦具体到案件就可能使理论深入和复杂。本教材是组织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郑州大学、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等学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在山东威海、河南云台山召开了两次教材编写会议。经过认真讨论编写而成的,把本教材的特色确定为:突出法理学的应用性,还法理学以实用性特质。内容包括法学与法学流派、法律的概念、法律分类、法律要素、立法、法律责任、法律价值等。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学科,也是法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教科书由导论和五编构成,即法的本体、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律方法、法治国家。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关于法学、特别是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编法的本体,以法律的性质和定义为中心,阐述法律的“元”问题或根本问题;第二编法的结构,主要讨论法的现象及其技术性构成;第三编法的运行,主要讨论现实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和原理;第四编法律方法,着重分析介绍法律职业者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方式;第五编法治国家,主要介绍法律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关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本《法理学》教科书的结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法理学教科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法理学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学科,也是法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教科书由导论和五编构成,即法的本体、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律方法、法治国家。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关于法学、特别是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编法的本体,以法律的性质和定义为中心,阐述法律的“元”问题或根本问题;第二编法的结构,主要讨论法的现象及其技术性构成;第三编法的运行,主要讨论现实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和原理;第四编法律方法,着重分析介绍法律职业者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方式;第五编法治国家,主要介绍法律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关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本《法理学》教科书的结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法理学教科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法理学的
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形成法律思维方式,启发法律智慧,树立法治观念为目标,本教材阐述了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一般的法律方法。全书共分21章,从具体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大部分:部分导论介绍了法学以及法学研究的转向、法理学及法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围绕着法律是什么展开了对法律的概念、要素、分类和作用描述,分析了法律体系、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文化等基本的法律概念与原理。第三部分从立法、法律职业等角度讲解了法治、法律价值等基本的法律理念。第四部分是本教材的“特色”,主要描述了法律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如,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法律渊源以及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利益衡量等具体方法。本教材试图以法律方法论作为突破口,来实现法学的实用品格,以期推
本书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将法理学原理与相关案例相融合,使法理学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贴近法律职业和法律生活。 本次修订,在保持版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发展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修订: ,对版中存在的极少数文字错误进行了订正;根据新的法律条文规定或司法解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对版中引用的个别显得陈旧的案例进行了更新。 第二,在大多数章的后增加了历年来全国司法考试中涉及法理学的真题。对于全国司法考试没有涉及的少数章,也设计出了模拟题。并且对这些真题和模拟题,都进行了解答和分析。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法学的价值意识形态。从这一学科和课程定位出发,本教材阐述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法学方法论,法的本体,法的演进和发展,法的制定与实施,法的价值,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等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对通贯整个法学体系的基本范畴,诸如法、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对法律程序、法律方法、法律职业、法治国家、法与和谐社会等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与发展进行了简明而富有逻辑的叙述;对法理学的许多传统论题或从内容上加以拓展,或在理论上有所深化。 本教材第三版较之第二版,在知识体
本书以20世纪中国外国法制史教学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出发点,吸收了全国和各政法院校的《外国法制史》教材的框架体系的精华;首次增加了加拿大法、非洲法、现代亚洲地区法等章节,填补了外国法制史教材体系在上述方面的空白;强化了古埃及法、希伯来法、伊斯兰法、欧洲联盟法的内容,因而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 本书使用了40余幅比较珍贵的外国法制史的文献照片,这在外国法制史教材编写中尚属首次。
本书有以下特点: ,法学教材是传授法学基本知识的工具。 第二,法学教材是传播法律价值理论的载体。好的法学教材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更要传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例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新生权利的观念。 第三,法学教材是形成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赖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生成。一套好的法学教材,向法律研习传授共同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一个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法律思维、共同的话语体系的法律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法学教材是所有法律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没有好的教材,一个好的教师或可弥补教材的欠缺和不足,但对那些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而言,教材就是老师,其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