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研究应该实现语言论转向,刑法解释本来采取着并且应该采取客观解释的立场。对刑法的客观解释是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结合,是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的结合。语义解释划定了刑法文本意义的大致范围,是客观解释的基础;语用解释补充、完善了刑法文本对当下案件的具体意义并使其明确化,保证了客观解释的实现。语义解释应遵循语篇原则,解释者须往返穿梭于刑法文本的部分和整体之间,在字、词、句、段、篇之间循环,以求得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的基本意义;语用解释是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解释者须在认知图式和刑法文本、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判决结论和大众期待之间进行语篇外循环,使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得以产生。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刑事政策学教学和实践需要,我们组织一批处于刑事政策学教学和研究线的中青年学者编写了这本《刑事政策学》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广泛借鉴国内外刑事政策学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收整合,做出更准确更精炼的概括与阐述;第二,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注重教材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和简明流畅的语言阐释理论的涵义,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兼顾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既要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要充分反映当前社会形势状况,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力求实现理论科学性与实践针对性相统一。
刑法学是*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教材在借鉴和吸收国内众多的刑法学教材编写的有益经验基础上,在结构体系、思想内容、编写风格方面都有所创新,力求精解原理、联系实际、关注前沿,使读者对刑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基础性。本教材以本科生为主要适用对象,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此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刑法学各种理论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理论体系的目的。 二是突出时代性。本书一方面力图吸纳刑法理论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力图反映刑事法制的*进展,力求使读者能够立足前沿,把握*立法、司法和学术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三是重视实
《中国刑法总论》在针对刑法论、犯罪论两大版块,并通过具体章节论述刑法概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本质和分类、犯罪构成、犯罪客体与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排除犯罪性事由等基本知识的同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更新和改进:更新增补了近年来新的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丰富了案例内容,包括《刑事审判参考》的指导案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指导性案例和引起社会热议的刑事案件;对 刑法的解释 共同犯罪 罪数 三个部分进行了重大调整。
赵光全编著的《刑事侦查(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是由刑侦业务部门长期从事刑事侦查工作和技术鉴定工作的专家以及高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的。为了便于学习和运用,在内容的构思上尽可能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言简易懂,适当插图,以帮助理解;在体例上全书共分了五篇二十九章,包括了刑事侦查工作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技能、侦查措施以及主要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
这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犯罪学》(第二版),对此前我们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犯罪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作为*规划教材,本书写作的总体目标是:精品教材,权威著作。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 本书保持“十五”规划教材《犯罪学》的总体框架,以总论与专论的体例展开犯罪学的知识体系,但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的篇导论、第二篇犯罪现象论、第三篇犯罪类型论、第四篇犯罪原因论、第五篇犯罪防治论等一般性框架。在具体内容上,注重犯罪学基本知识的阐释,总论包括犯罪学概述、研究方法、犯罪现象测量、致罪因素、犯罪预测与预防以及刑事政策等;分论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
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应当紧密联系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体系新颖。本教材以法学的基本理论为线索,就每个具体理论问题设案情简介、思考方向、法律规定、理论分析、自测案例五个部分,这一体例可以充分地体现实践法律、理论的结合。第二,内容简洁。本教材力争以简洁的语言明确问题,解析实例,说明法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第三,紧密结合法律规定。第四,具有启发性。本教材在每个具体理论问题上的设计上都包括有自测案例。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运用理论与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刑法》(作者赵德刚)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编,以现行刑法及其颁布后通过的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为基本依据,在总论部分系统阐述了刑法的基本知识,在分论部分,按照刑法分则条文的顺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对445种犯罪进行了详略不同的论述。在全书的结构安排上,每章开篇都有学习目的与要求,结尾部分则有近年司法考武热点,以方便学习者明确每章的学习重点和考试热点。
在刑法分论中,重点罪名的阐述一般区分为四个部分:概念、构成要素、认定、罪名。叙述的重点在第二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对于“构成要素”的阐述,侧重于构成要件的分解,即分解罪行与罪责(主要是罪行),反映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特殊性。第三部分,关于犯罪“认定”的阐述,侧重于构成要件和构成要素的综合。对于非重点罪名,只是阐述重要的构成要素或者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对于一部分具体犯罪的叙述直接取材于司法解释中重要而有价值的内容。如此,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大大地节省了篇幅。 本书采用传统的叙述方法,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本书二分犯罪概念并没有像以往刑法教科书那样使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这些概念,所以叙述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犯罪的阐述避免了犯罪主体的无谓重复和犯罪客体的空洞叙述。此外,本书加
本教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即以中国刑法学研究为主,同时兼及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一些基本理论的介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教材的内容属于中国刑法学的范畴。 刑法学体系又称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刑法学的内容予以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刑法学的体系显示了本学科内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结构,有助于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刑法学。刑法学以现行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为研究对象,因而刑法学体系与刑法的体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理论体系上分为总论篇和分论篇,由30章组成。其中,章至第十九章是总论篇,分别是: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效力,犯罪概述,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国家*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国家*、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优秀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国家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以司法鉴定概念、司法鉴定制度、司法鉴定原理、司法鉴定主体、司法鉴定程序等问题为主要内容。分论则按照法医类司法鉴定、物证类司法鉴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等分别进行编写。 本教材体现了司法鉴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司法鉴定改革的新成果,将司法鉴定新元素注入于司法鉴定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中,在此基础上,注意创新性和基础理论的衔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瞻性;尊重司法鉴定历史和司法鉴定发展规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司法鉴定的实践性特点,使本教材在体系和结构上趋于完整和严谨,体现内容上的延展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彰显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本教材可作为政法类院校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和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以及司法鉴定人的教育培训教
《刑法案例研习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由韩玉胜主编,每章都有详细分析的案例若干,然后提供了若干个没有提供分析论证的探讨案例,后还附有司法考试中出现过的案例。因此,本书是一本全面的帮助学生学习刑法学的案例教程。本次修订针对2007年以来刑法修订中的一些新问题收集了一些案例并进行详细评述,体现了教材的前沿性。
本书全面阐述和介绍了有关刑法的相关理论和其所包含的各种罪名的成立要件、处罚办法,包括*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和相关的*立法解释。
经过各位参编者的努力,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中的《刑法》(总论)终于付印。按照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要求,主编应该有一篇致使用者的“序言”,谈谈本教材的使用问题。本人没有当过什么主编,也没有正经八百地写过什么“序言”。苦思良久,委实不知从何着手。只好借这个机会,就本教材谈谈一些自己的感触。 “世界观即方法论”,关于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可以说也就是学习刑法的基本方法。作为本教材的主编,首先得申明的恐怕是:以“通说”为标准,是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不论是理论体系的安排,还是基本观点的论述,都概莫能外。因此,本教材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编撰者们,特别是我个人学术观点的反映。要说明本人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这里当然不是地方。
内容简介 About this Book 《论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历来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的需读书。本书提出的关于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现代刑事法理论的基石,启蒙了人们对待犯罪和刑罚的态度。本书的出版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刑事法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犯罪学》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学概述、犯罪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理论体系、犯罪学的功能及其价值、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犯罪学研究的理念与特点、犯罪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外国早期的犯罪学思想等。
《刑事法务实训教程》由贺江华主编,本书是刑 事法律实务课程教材,主要对刑事诉讼领域中重要的 、基本的法学理论及法律 规定进行阐释,重点介绍刑事诉讼实务。内容包括: 刑事立案、侦查、起诉、一审、二审、死刑复 核、执行、审判监督程序的具体办理方式以及相关法 律文书。全书以实训原理、法条材料、案 例材料及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进行 解析,引导读者从万千生活表象中凝练 法之要义,养成法律思维,训练并掌握法律技能,拓 展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刑事法务实训教程》 供高等 院校法学专业学生、法学教研人员及实务工作者乃至 对法学有着兴趣的社会大众学习、参考与使用。
本书根据我们数年来对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研究生讲授刑法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以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类型为范围,选择其中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罪种进行研究。对其构成要件及其认定中所存在的重大疑难问题,运用*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析。对传统刑事犯罪,如放火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绑架罪、抢劫罪等犯罪形态在新型势下所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其在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重大颖难点进行探讨。对侵犯经济、财产秩序犯罪的主要罪种在司法认定中的新的颖难点也有更新的阐述。对职务型犯罪,如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渎职罪的特别表现形式和构成特征以及认定中的争议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研讨。本书特别注重对上犯
内容简介 About this Book 本教材选取的案例紧密结合了刑法理论研究中的新成果,选取的全部案例均涉及刑法理论上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来诠释法理,例如在 周某某、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中,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做了深入阐释,在 燕某等人非法拘禁案 中,则探讨了索债型绑架、拘禁犯罪的认定问题,这些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案例解析把握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