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政治学很枯燥,很艰深,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是,包刚升老师试图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政治学是一种思维方式,遇到不能用经济学解释的现象,你其实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去解释。政治学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脱胎于得到课程《西方政治学通识30讲》,作者搭建了一个系统的政治学框架,从5大维度、30个关键词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系统地讲解了政治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5大维度:权力如何管理社会、社会如何控制权力、制度设计的政治智慧、政治中的分歧与冲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全面解读各种政治现象。 30个关键词:国家、战争、君主制、官僚制、共和、议会、民主、自由、政党 30个关键词,也是看待政治的30个坐标。 读完这本书,你会理解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政治现象。多一个看待世界的不同视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保守主义的历史著作,鲜活又犀利,它从19世纪保守主义的起源谈起,直至当今的硬右翼。 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使保守主义之 保守 的名声不攻自破。其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权力,并有效地成为政治中的主导传统。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保守主义者相互之间依然纷争不断:究竟要与自由主义和民主达成何种程度的妥协,或者哪些价值观需要被捍卫以及如何去捍卫。在本书中,埃德蒙 福西特对这段冲突的历史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关键的理念,并阐明了当今右翼内部的争论。他以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 麦迪逊、埃德蒙 伯克和约瑟夫 德 迈斯特等先驱,资本主义早期的敌敌友友,宗教捍卫者,以及现代政党的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推出一批缅怀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图书,不仅有纪念意义,而且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精神动力,也很有现实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邓小平思想生平有着长期扎实研究功底的陈晋同志,撰写出了这本视角独特的著述。 该书不是从邓小平理论体系和生平业绩的角度展开论述,而是在对习近平高度概括的邓小平六种精神风范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的人民情怀、精神境界、博大胸襟、睿智敏锐、坚韧果敢、朴素无华等 主体特点 ,作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从十二个视角梳理归纳出了邓小平独有的革命经历、举重若轻的行事风格、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实事求是的一贯风格、善抓机遇的决断风格等鲜明的特质,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读和评述。这种解读不是孤立地颂扬邓小平,而是
2022年新书《新编基层党务工作手册》,立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日常工作实际,依据现行有效的权威政策文件规定和部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熟经验进行编写。全书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党的组织体系等18个部分展开,内容兼具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既讲规定,又细化流程,还答疑解惑,是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工具书。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由《毛泽东军事文集》编写组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册)(精)》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编辑并于1993年版。文集编入毛泽东1927年8月至1972年12月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电报、命令、批示信函、报告、谈话1600余文篇,部分是次公开发表。此书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组织再版。
克鲁泡特金,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理论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本书名是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社会思想的概括。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理想的自由社会的憧憬和对于当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恶,并描绘出一幅自由社会的美好图画。他企图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事实向人们证明这种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然而,作者的理想终究只是一种空想,他所设想的一套改革措施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融合型党建,是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的党建活动,让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水乳交融,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破解的是基层党建中“两张皮”的顽疾,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带领作用,体现在把关定向、学习提高、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体现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攻坚克难的奋发大干中。本书讲的不是讲“如何做”,而是“如何做好”、如何构建和开展融合型党建。对融合型组织生活的关键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既有“全景图”,展示融合型党建的概念、机制、路径等,也有“路线图”,详细阐述组织生活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方式方法。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专题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赋予交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要求努力实现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美好愿景,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书聚焦 两个结合 重大理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 两个结合 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学术支持。
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最终战胜敌人。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其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和不朽价值。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本卷包括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70篇著作。
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正规化、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以聂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斗争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和心路历程。
《风起陕甘宁》是作者2020年受邀到陕北踏访后形成的文字,是一部历史散文,是一部优秀的主题出版物。全书从 陕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这一话题出发,流连于多个革命遗址,注意收集党中央、领导人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共产党人的事迹,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地描述,通过一些有着画面感的场景,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塑造出真实立体、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党的形象。作者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与个性表达,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学、辩证法等多层面,讲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命题的认识,具有理论高度与思想深度。 作者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具有开阔视野、独特写法的通俗理论读物。这部书的意义在于,它切实让 四史 教育落
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程序是实体的保障,也是行动的指南。纪检监察机关对办案程序的要求极高,但程序性规定相对分散,给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精准高效从事执纪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书包含问题线索管理、问题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处分执行、后半篇文章等六大环节,从简洁明了的思维图解、全面透彻的实务分析、生动详实的案例解读、全面权威的法规索引等视角,一站式、系统化、立体化总结归纳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时,从 入口 到 出口 的80余个程序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帮助纪检监察干部解决日常工作问题。此外,本书还以问答形式,梳理并解答了执纪执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困惑的30余个问题,提供纪检监察实务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自杀论》是埃米尔 迪尔凯姆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 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然而它跟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埃米尔 迪尔凯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一位著
现实政治 ,一个被无数政治家、外交家挂在嘴边的词,多用来抨击政敌的幼稚、异想天开,并彰显自身的成熟冷静、低调务实。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比尤则试图突破这些政治话术的罗网,从历史当中还原 现实政治 的真实含义。 通过梳理概念内涵的演变史,以及俾斯麦、张伯伦、基辛格等人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比尤挖掘出 现实政治 所不同于 强权政治 世界政治 等术语的独特力量,并强调了更广义的现实主义外交策略在当今世界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