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 选 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 民主 和 独裁 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政治学通识》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政治学通识》,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这本书不是针对具体某个话题,而主要是进行政治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接地气地告诉读者 政治学 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什么重要、普通读者又怎么样参与政治和怎样用政治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身边的政治学问题。 推荐阅读: 政治学十五讲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 波拿巴战败逃亡之后,有人在他的马车座驾中发现了一些书籍文件,其中包括一份手稿。此手稿涉及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一些译文片段,然而译文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随记,根据他对书中章节的保留性选择,我们可以一窥他在国家事务方面*不可告人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对这份手稿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手稿的一份复本。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份手稿不仅是《君主论》的新译本,而且页边还标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评注。 之所以下此断言,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认真地阅读了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也是*能理解马基雅维利的人,他本身是意大利人,从小在海岛上长大,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吞下了不少古代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他满怀兴趣地挖掘其中的深意,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像他这样
《心胜 I》是金一南将军继《苦难辉煌》之后,推出的一部灌注二十年心血的随笔集。在书中,作者震撼推出全新概念 心胜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这是一本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的书。 心胜,也许并非是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毛泽东,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语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甘地,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办事处,没有权力,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马克思,交不起房租,衣食住行都成问题,最终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们制胜的力量,皆来自他们的内心。在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潮。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论述了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了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简明版)》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 权力斗争与和平 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 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简明版缩减为二十五章。
概括而言,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前者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后者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维持。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政治学的重要概念、方法和理论,包括政治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历史与现状、途径与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政治研究的多种视角,包括政治价值体系分析、权力分析、合法性分析、结构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行为分析、决策分析、国际分析、发展分析等内容。2004年初版,2013年二版,此次修订出三版,适当增加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威廉 冯 洪堡,被哈耶克称为 德国最伟大的自由哲学家 。《论国家作用的界限》由于洋溢着的才情和对原则的重视,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宝贵入门。 洪堡独特地结合了古代对人的优异的关注和现代对所谓消极自由的关注。其论点既不是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如这个术语通常被理解的),也不是明确的功利主义的,他认为只有当国家作用仅限于提供安全,个人的自我发展才能盛开到极限。他讨论了国家若要限制个人行为必须遵循的标准,并提出了将国家限制在适当范围内的方法。 当全世界的学者都在重新审视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基础时,洪堡反对国家促进公民福利和干预私人行为的论点,使这本书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心胜 I》是金一南将军继《苦难辉煌》之后,推出的一部灌注二十年心血的随笔集。在书中,作者震撼推出全新概念 心胜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这是一本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的书。 心胜,也许并非是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毛泽东,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语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甘地,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办事处,没有权力,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马克思,交不起房租,衣食住行都成问题,最终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们制胜的力量,皆来自他们的内心。在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以凶猛海兽 利维坦 喻指君主政体的国家。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力,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与法律是它的理智,稳定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则预示着它正在开始死亡。 第1部分,《利维坦》使政治哲学得到了全新的逻辑严密的系统发挥,是西方政治哲学的起点。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部分,论人类。霍布斯将人的生命视作一种机械运动,认为趋利避害、保全自我是人的本性,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力。第二部分,论国家。在自然状态下,在理性指引下,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将之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主要讨论教权和世俗
《联邦党人文集》包括论文85篇,是三位作者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在纽约报刊上发表的。《联邦党人文集》对后来一些国家的宪法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今人研究美国宪法和政体的重要资料。后来的美国法官常引用本书解释宪法。 美国宪法自颁布之后的两百多年里,除了二十七条修正案之外,再没有任何变动,但它却一直是美国赖以存在的根本。1787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举行,该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要由13个州的代表会议分别批准,一旦征得9个州同意,宪法即生效。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各种拥护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于是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联邦党人文集》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是全*面为新宪法辩护的一部著作。它一方面反驳了反对派对新宪法的抨击,另一方面阐述了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美国联邦政体的运作模
塞缪尔 亨廷顿是 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和*受推崇的政治学者。 本书是以美国为背景对政治观念和政治体制之间关系的问题作答。作者考察了自由、平等的美国理想承诺与美国政治真实表现之间的持续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美国人对权威的敌视态度,解释了政府运作的真实机理,提出了改革运动形成的新理论。本书旨在设定一条考察美国政治的路径,凸显那些经常被人忽视的因素,提供一个研究视角,从某个角度解释美国何以既有如此之广的政治共识又有如此之大的政治冲突。 如作者本人在书中指出的: 这本书旨在提出思考美国政治的一种方式,强调某些时常被忽视的因素,并提供一个解释的视角,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美国既有如此多的政治共识,又有如此多的政治冲突。 本书曾获美国出版协会*社会科学著作奖,是了解美国政治的***
《领袖们》所表达的是尼克松这样一位曾经执掌过政权,深切体会过掌权甘苦的人的见识。他知道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敬畏的潜力,他们可以制造灾难,他们也可以推动历史前进。 在《领袖们》中,我们认识了美国的对手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 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和日本战后任首相吉田茂,我们了解了注重公开形象的戴高乐又是一位极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人,我们探知到德国前辈总理阿登纳务实却又有些理想主义的哲学,而我们读到丘吉尔轶事时,又感到兴味盎然。尼克松还向我们介绍了南欧、非洲、亚洲、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卓越而富有个性的领导人。此外,作者对领袖应有的素质及人民对领袖的要求,以及他们为何能成功,他们又为什么会失败,都做了透彻的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至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他提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故而,人类社会生活怎样安排与组织才是公平合理的,即所谓 正义 ?便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政治学虽然是许多学科中较为晦涩难懂的学科,但也是普通人应该了解的一门重要学科。《政治学》一共分为八卷,在书中,作者系统地提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问题,并进行深刻阐述与解析。如论述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本书是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
民主究竟是不是一个 好东西 ?这个问题引起的大论战已经持续了 2500 年,仍未尘埃落定。今天,民主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迎来新一轮衰败,对民主政体的悲观论调也越来越流行,盖过了此前对民主普遍看好的声音。 在西方发达国家,移民问题正考验着民主的边界;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治理的运行不畅让民主踌躇不前。民主的未来是否危机重重? 《民主的逻辑》 基于扎实的文献功底、大量的历史经验,试图解答上述问题。具体从六个方面展开:从古至今思想史上的民主论战、现代民主如何起源、民主政体如何扩散到全球、民主兴衰的主要原因、怎样理解民主治理的绩效、民主的未来前景如何。 借助这 《民主的逻辑》 可以思考:该如何清晰地认识民主?人类的政治生活该往何处去?
奔驰在自媒体肆意喧嚣中的大众,似乎人人都能畅快拿起手中 麦克风 ,倾泻热血沸腾与激情澎湃。然而,往往愈义愤填膺,愈易陷入情绪旋涡,沉溺于 撕 与 怼 的粗暴言语快感,丧失了理性思考空间与判断力。在舆论场中,如何克制激情与躁动,不与狂热共舞,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继续以他一贯的冷静、耐心,尝试向大众传递安静思考、致力和解的静能量。《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分为 锐评 暖评 热评 专评 新评 舆评 闲评 ,仍旧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在此起彼伏、 热门不断 反转新闻不断 的舆论氛围中,坚守理性的文字,力透纸背,刺破浮夸和虚假,让事物回归常情常理常识。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 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的理性走向*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