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代表著作之一。其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后世都影响极大。本书对《社会契约论》的两个稿本即初稿本、定稿本,进行了校勘,并附录了定稿本中所删除的内容。
克鲁泡特金,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理论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本书名是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社会思想的概括。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理想的自由社会的憧憬和对于当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恶,并描绘出一幅自由社会的美好图画。他企图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事实向人们证明这种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然而,作者的理想终究只是一种空想,他所设想的一套改革措施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本书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中国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6国7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安东尼?卡蒂教授通过查阅法国、英国和美国自19世纪末以来对南海诸岛所有权的档案,理清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档案表明南海诸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并且西方国家及越南等争议相关方也认可这一事实。本书对于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稳定南海局势、共商 南海行为准则 具有重要意义。
《论纪说法》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组织编写的连续出版物。本书坚持政治引领、紧贴工作实际、聚焦新难问题,精心选取全国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撰写的兼具新颖性、参考性的典型案例分析文章50余篇,内容涵盖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各个方面。每篇文章分为 内容提要 基本案情 分歧意见 意见分析 相关规定 5个部分,以案释纪、以案明法、以案论理,既有分析论证,又有提炼总结,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解决执纪执法工作实践中的新型疑难复杂问题提供指导参考。
奴隶制助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奴隶贸易有关的种植园主、造船厂厂主和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在欧洲建立了银行和重工业,并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埃里克·威廉斯在本书中提出了这些强有力的观点,认为英国政府在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威廉斯将经济史观与道德论证结合起来,研究了奴隶制在助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驳斥了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传统观念,指出了非洲奴隶贸易在欧洲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出,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反向助力了摧毁奴隶制。在确立商业资本主义的剥削及其与种族态度的联系时,作者采用了历史主义的观点,为未来的研究定下了基调。 作者的深刻批判领先于时代多年,成为研究大英帝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奴隶制的基础。本书也成为理解现代性与后殖民
人种(race)或人种主义(racism),是根据人的可视的差异演绎出来的一套近代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本书以东西方知识的往还为切入口,概观人种概念在18世纪欧洲的建构过程,继而考察人种概念在19 20世纪中国和日本再生产的历史。通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本书呈现了人种概念所蕴含的不同政治意涵,指出这一西来的概念在中国被解构的契机。
《乌托邦》(Utopia)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学家、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 莫尔创作的游记,首次出版于1516年。该书分两卷,第一卷借一位旅人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第二卷才是对以 乌托邦 命名的一个想象的国家的描述。《乌托邦》一书是欧洲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为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材料。
《政治学通识》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本书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问答》紧紧围绕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主要采取问答体形式,进行全面解读和系统阐述,帮助广大党政干部、统战工作者、统一战线成员更加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问答》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汇编了新华社关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通稿及中央主要媒体的理论宣传文章,下篇针对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理论政策问题,分15个专题、108个条目进行了具体解析。
西安这座历史名城,街巷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方向,本书是讲述西安地名故事的第2本,是第1本西安地理的内容的补充。《长安处处有故事 西安地理》的出版,激发了很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纷纷给我们提供地名,认为这些地名应该收录在长安处处有故事这套书里。本书从中选取了100个地名进行收录,将它们的故事继续讲给大家听,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传承、传说、神话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我们大西安的万千风貌。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是深刻改变国际秩序的重大事件,欧洲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本全方面、系统阐述危机对欧影响的专题性成果,分别从综合和国别两个角度做出分析。综合方面主要从欧洲能源转型、安全秩序、政治生态和大国关系等角度论述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国别方面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中东欧国家。本书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名家和学者的智慧和观点,共同奉献出一本经典的时事分析力作,是新时期推动国别区域研究的重要尝试。
本书是甘布尔教授多年来思考政治、研究政治、教授政治及体验政治的产物。在书中,甘布尔教授将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 这一中心问题拆解为四个子问题:为什么要劳心于政治?政治中至关紧要者是什么?研习政治有什么意义?政治能让这个世界更好吗?如此宏大和复杂的 大哉问 ,这本小册子极为有效且极为典雅地做出了回答,既说透了政治生活为什么重要,又阐明了政治研究为什么重要,并以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气质肯定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研究的崇高性,呼唤一种更具整全视野与公共精神的政治学。本书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哲思独运、慧见迭出,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受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提出,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重要政治成果。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出发,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和实践维度对“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理论命题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既全面系统,又通俗生动,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本质内涵,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
阿伦特拥有广泛的读者,却又以晦涩难懂著称。她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她是古典主义者吗?她属于现代性批判这个训练有素的庞大阵营吗?她认同雅典与耶路撒冷之争吗? 这位奇异的思想家不仅扩展了作为概念的政治,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总是在 生活世界 之中,陪伴着生命感受力的真切与确凿。本书正是以这个显而易见的矛盾现象为出发点,试图在错综复杂的思想基座上,描画出阿伦特所强调的 政治感 的轮廓线。无论个人意愿如何,生命总是诞生于世界 政治之中。在这个诞生情境里,身体 行动 记忆成了故事的作者,而生命的荣耀与耻辱也总是来自政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这一主题,从意识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并深入阐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网络等六方面如何进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举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加强理论武装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
2023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本书的出版,既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同时也为广大领导干部怎么向毛泽东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哪些方面指明方向。本书力图用丰富的史实、生动的笔触,从如何向毛泽东学习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哲学头脑、调查研究、读书学习、政策策略、工作方法、统战艺术、军事才能、知人善任、廉洁奉公、百姓情怀、写诗作文、人格魅力等14个方面,以毛泽东的思想和言行为线索,对“向毛泽东学习”这一主题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刻的论述。本书史论结合,对伟人风采的展示立体丰满,既是一本领导者从全新视角学习毛泽东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行的党史通俗读物。
本书从讨论市场奇迹和市场失灵开始,讨论信息不完美下的不完全市场,并使用委托-代理框架研究国家的结构,将经济与国家解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系统地分析了国家组织对于经济运转的效用。作者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简明分析,并将现代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进展融合起来,并通过概念和工具,使读者明晰市场和国家的关联,并评价其功能。本书叙述风格明白晓畅,既是一部出色的教材,又是一部激发新思想的重要学术著作。
本书是一本系统探讨情感与政治、公共生活的专著。作者首先讨论了公共生活研究的三个传统 哈贝马斯、阿伦特、桑内特 对情感的理解,然后以现有研究为基础,提出一种理解情感的 实践 路径并将之作为理论框架,认为情感不仅是身体的、生理的反应,也是人们参与世界的方式,能够帮助创造意义、形成社会关系和建构政治-社会秩序。借助这一框架,本书细致分析了共情、同情、愤怒、恐惧、嫉妒、怨恨、怀旧、自恋、焦虑、苦闷等在政治与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对每种情感的分析都包含两个维度,即情感与现代性的关系、情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