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共产党在政党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经验。本书共分为11章,既有对非洲国家共产党发展脉络的整体性描述,也有对8个非洲国家共产党实践经验的个案分析,同时还总结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认知特征。此外,本书从学理意义上辨析了海外学界对 非洲社会主义 的概念界定。本书对非洲地区政党政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且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研究。
《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次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2009年出版的中央编译出版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译本为基础,其内容包括《共产党宣言》正文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此外收入了该书最早的德文本影印版,中文版本图录、德文版本图录、手稿以及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画像和恩格斯画像等。这是国内第一次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相关外文版的图片全面地公开呈现出来,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传播。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是由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聊城大学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辑刊,主要栏目有:国际共运史与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中国政治、学术动态,内容涉及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诸多文章及时捕捉当下的理论及实践热点,展现了一定的研究水平。
2000-2005年,聊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复印报刊资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杂志。2004-2006年,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合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2011年起,编辑出版《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学术年刊。 本辑刊由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聊城大学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主办,李华锋、秦正为 主编。此为第10卷,已出版10年。主要栏目有:国际共运史与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中国政治、学术动态。
本辑刊由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聊城大学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主办,李华锋、秦正为 主编。此为第9卷,已出版近10年。首次到我社出版,先按一般图书安排,以后再看情况调整后申报集刊。主要栏目有:国际共运史与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中国政治、学术动态。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充分吸收了党史研究最新成果,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故事,从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创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一大代表的不同归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若干特点等多个维度,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时代背景、困难挑战、传奇经过和伟大意义,并从建党领袖和代表人物的人生轨迹诠释信仰的力量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恒课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本书还就中共一大为什么在上海和嘉兴召开、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什么缺席、“七一”的由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经历、共产国际与中共创建的关系等热点问题正本清源,引人入胜。本书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
列宁离开这个世界快一百年了。他缔造一个新型的革命党,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夹缝中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制度,他像马克思一样,从来没有把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俄国经验一般化,而是通过一场新制度的社会实验,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搅动20世纪国际秩序的苏共;与苏维埃政权伴生的无产阶级专政;处理“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矛盾;探寻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经济政策;视农民为无产阶级长期的同盟者……当然,列宁时代也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莫衷一是的党国体制;摇摆的知识分子政策;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理想主义的困顿……
2000-2005年,聊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复印报刊资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杂志。2004-2006年,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合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2011年起,编辑出版